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浅析
2012-08-15梁琨
梁 琨
一、留守儿童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里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6岁以下儿童占86.5%。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少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加之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的自我约束和引导,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统计,2010年以来,某县检察院审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达24件30人,其中属留守儿童22人,占未成年人犯的73%。涉案罪名80%为盗窃、抢劫(夺)等侵财案件,其余为故意伤害、毁坏财物、强奸等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案件。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存在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的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留守儿童自身主观因素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很不成熟,是非观念模糊。他们在心理上最容易表现出下面两个特征:一是重感情、易冲动、虚荣心强。喜欢在异性面前炫耀、摆阔。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汗气魄,或者要取得异性的好感,义气用事,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斗殴,花钱如流水,很容易发展成为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盗窃、抢劫等犯罪。二是争强好胜和寻求刺激。争强好胜心理是头脑简单,分辩是非能力差,稍被唆使便容易上当,被坏人利用,其犯罪动机盲目、模糊,只为显示自己,证明自己,不考虑后果如何。
(二)当前社会环境的污染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引发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学校周边的各种网吧、游戏厅、KTV娱乐城等,部分业主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吸引留守儿童,以致他们开始逃学、旷课,发展到沉迷网吧、游戏厅,再到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一旦受到社会上小群体的唆使和拉拢,便很容易做出结伙打架、盗窃勒索等违法犯罪。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均在外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友在照看留守儿童时往往采取宠溺、打骂等错误方式,溺爱会造成留守儿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行为失控;打骂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绪,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感染和坏人的引诱,走上歧路。且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缺乏与孩子沟通,即使打电话,也只是问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无法真实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四)学校教育的失误
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方面,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强等弊端,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关心不够。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偏差,性格内向,学校对这一群体并不重视。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耐心细致地深入挖掘留守儿童的思想根源,往往采取简单的批评教育。致使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而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出外务工,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较少,导致老师和监护人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不良心理动向和行为习惯,而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又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措施和方法,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所以,常常在管教无效后,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推向社会。
三、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建议
(一)父母要有责任心,对子女更多的关爱
重视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是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有效手段。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加强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对留守儿童具有重要作用。广大父母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子女中所处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得以健康的成长。如果双方都外出打工,不能完全不管孩子,应经常以电话或书信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与子女在家的监护人和老师经常沟通,在关心子女身体健康与学习的同时,多了解子女的思想状况,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在家有没听话、在学校有没挨批评等方面的情况。
(二)积极发挥学校功能
建立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制度,记录留守儿童情况、监护人联系方式、代理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在建档过程中,应及时补充、变更档案。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对有劣迹和不良行为的留守儿童及时帮教,及时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促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对“问题”留守儿童更要关心爱护,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所想所思,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偏差并进行纠正,不能让留守儿童流入社会成为“街角青少年”。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留守儿童进行在校寄宿,统一由学校派辅导老师进行生活管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怀。
(三)优化社会环境,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整治管理力度
优化社会大环境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对音像、出版物经营和网吧的监管,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和“黑网吧”。并且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发放警民联系卡,方便学生报警求助,进一步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提高社会成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使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减少犯罪。
(四)实行有效的司法预防
公、检、法、司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羁押、预审、起诉、审判、辩护、管教的工作体系。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涉及侵犯学校、学生的案件和教唆、胁迫、引诱农村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另一面,要加强和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侧重于教育,着眼于感化,立足于挽救,特别是在案件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司法保护。同时,司法机关要对判处刑罚的留守儿童采取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并对后进留守儿童、轻微违法犯罪的留守儿童做好教育和挽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