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上一周》的地理书写

2012-08-15白阳明

世界文学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梅里梭罗马克

白阳明

亨利·大卫·梭罗生前公开出版发行的书只有两本,一本是名扬天下的《瓦尔登湖》,另一本则是1849年出版的《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简称《河上一周》。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作品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描写,把握梭罗的审美理想。

一、自然地理

1839年8月的最后一天,兄弟俩,梭罗和约翰,两个土生土长的康科德人,登上了亲手打造的马斯克特奎德号船,开启了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的自然之旅。古老的河,令人好奇的沙漠和绵延的高山,梭罗把他在百多年前享受到的自然美景通过文字展示在我们面前。

1.河

《河上一周》题名中的河主要是指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根据一位康科德历史学家的记载,康科德河源于两条支流,一个发源于霍普金顿南部,另一个源于西波格的一条湖和一处雪松沼泽地,原名为马斯基塔奎河或草地河。在梭罗眼中,马斯基塔奎河与尼罗河或幼发拉底河一样源远流长。康科德的英文原意为“和谐”,梭罗认为当人们在河岸上过着平安祥和的生活时,马斯基塔奎河才能被称为康科德河。梭罗笔下的康科德河有着不同寻常的美丽,“沿着溪流的岸边,一排矮柳垂入水中,而稍远处,草原则被枫树、桤木以及其他一些长在河里的树木围绕着……在河流的更远处,也就是坚实土地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当地居民灰白两色的住宅。”①

康科德河是一条水波不兴的河流,一路穿过康科德、贝德福德和比勒里卡草地,然后骤然跌落,是为比勒里卡瀑布,流入运河,运河穿过森林流经6英里而注入米德塞克斯的梅里马克河。尽管梅里马克河岸边和河里的生物并不多,却异于康科德河的水波不兴,水流湍急,充满生机。“清晨的梅里马克河和周围的田野都被浓雾笼罩着,……这是个宁静的星期日的早晨,间杂玫瑰色和白色的曙光,使此刻的清晨看起来仿佛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仍然保持荒蛮时代的完整性……”(23)这使梭罗听到来自心灵的声音,这种声音正在向外传递给倾听它的耳朵,所有美好的思想都萦系在梭罗的胸中,传达着真正的信仰和真理的声音。

2.漠

梭罗一行继续向前航行,居然在几乎全是绿色的大地中,看到一片小沙漠,位于廷斯伯勒与哈得逊河之间。一路的绿水幽幽,突然出现的沙漠竟然引起了梭罗一行的好奇,不但使他们心情舒畅,还给他们留下了几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一位在纳舒厄旁田间劳作的当地老人那里得知,这片沙漠曾经是一片开垦的田地,但是为了更方便地拉围网,渔夫们最终连根铲除了岸上的灌木丛。当河堤被破坏后,岸边的沙子被风吹向田地,最后,15英亩的田地被盖上了几英寸厚的沙子,形成了沙漠。沙漠本是人类破坏自然后的产物,之所以会给梭罗一行留下美好的印象,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印笫安人曾坐着加工石英箭头的地方,使他们的思绪又飘向了远古,飘向了曾经的鼎盛时间。后来,梭罗一行还看到过一些沙漠,此时的心情相当沉重。其实,如果及早控制,这场灾难本来很容易避免。梭罗提出可以在沙地上大量种植白桦,并用树桩架撑使其牢固,这样可以使风势有所减弱。面对利奇菲尔德大路边的宽广沙漠,梭罗不禁感叹:“这个可怜的地球,它身体的许多地方是怎样地痛痒!难道就没有一位善良的神灵将白桦树当作药膏敷在它痛痒之处吗?”(23)

3.山

一直在河里行进,岸边的景象只能远观,账篷里,可以听到松林沙沙作响,账篷微微颤动,周围的群山只能遥望,这使梭罗想起独自攀登马萨诸塞州鞍形山的经历。在一个明媚的夏日,梭罗背着一个装有几本旅行指南和一套换洗衣物的背包,手持一根手杖,独自上山,领略着自然的美景。次日清晨,在塔的最上面悠闲地坐着,观赏破晓时的景色。“放眼望去,数百英里跌宕起伏的云区在我的脚下蔓延开来,各式各样的云面拥抱着凹凸不平的大地。这似乎是一片仅在梦境中出现的原野,拥有着天堂中的所有快乐”(99-100)。在梭罗眼中,山顶是可以使人到达天堂的地方。梭罗一行在浓雾中摸索着行驶,“连绵起伏的群山在云雾的笼罩下变得暗然失色,而山谷也因它们的存在变得像平原一样宽阔。当一个人在暴风雨的天气里,观看那些在自己与邻近的小山之间飘浮的云朵时,即使是一小块没有地貌特征的区域,也会因此而显现出庄严的气势”。梭罗将这雾称作“独特的偏见之雾”(102)。因为一旦变得清晰,令人惊叹的景色也许将不再壮观,而且将不再激起人们更多的想象力。

二、人文地理

《河上一周》不仅仅是一次自然之旅,也是一次思想之旅。梭罗不仅仅对眼见的自然地理进行了书写,对于人文地理也多有描述,作品中流露出梭罗深刻而悠远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对当今为了利益而奔波劳碌的人来说是一种心灵洗礼。

1.教堂

梭罗对教堂着墨不多,只是提到鲍尔斯山的圣安教堂。圣安教堂是康科德河船夫的祈福之地,梭罗一行在圣安教堂只是稍作停留,并没有为了旅程的顺利而祈祷,而是去山间采摘悬挂在细藤上的浆果。教堂是神圣的,去教堂祈祷会带来好运,但在梭罗一行看来,浆果反而更有吸引力。因为梭罗一行坚信,对于除了上帝没有人熟悉的新的景观的探险,凭借他们对河流、树木的了解以及河流、树木的陪伴,在任何环境下他们都会顺利前行。所以,“当我们再次起航时,村庄便很快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而我们远离的那片土地似乎显得更加美丽了”(11)。

2.航行者

在梭罗的脑海中,一位穿棕色大衣的老人是难忘的。他是康科德河上的航行者——沃尔顿。“这位诚恳的老人穿过草地时总是默默无语,因为他与同伴交往的时光已经逝去了……已进入暮年的他,早看透了衣帽之类这肤浅的伪装,还有什么必要去打扮呢?”(12)自然与岁月是最好的打磨器,一切都会被遗忘,唯一留存的是做一件事时的心境。这位老人习惯用古老的乡村方法钓鱼,在这位老人的生命中,有无数阳光灿烂、尽情钓鱼的难忘日子。“他钓鱼不是为了消遣娱乐,也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种隐退于尘世的庄严的圣礼,如同年长者阅读《圣经》一样庄重”(12)。

3.墓地

“这是一个荒凉、古老且灌木丛生的墓地,俯视着0.25英里远的梅里马克河,一条废弃的推动磨坊水轮的河流向墓地的一侧流淌着,邓斯特布尔的远古居民的遗体就安卧在那里”(88)。这是一些在同印笫安人的战争中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们的墓。梭罗对墓地本身没有过多的兴趣,但却对碑文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名誉本身只不过是一则碑文而已:同样迟来,同样虚伪,同样真实。然而,只有它是经过命运掌管者润色的真正的墓志铭”(89)。因此,对于是否要有墓地埋葬,梭罗未置可否,倒是更推崇来于自然,归于自然,“一位已从农场获取了丰硕果实的农民,或许会把遗体留给大自然去犁耕,这多少会为大自然增加一定的肥沃度”(89)。梭罗认为应该鼓励这种做法,不但不应该阻止,还要为促进自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倒与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不谋而合了。

三、审美理想

邹建军教授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或者多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往往能够体现出作家本人的审美角度、审美情趣、审美态度,从此出发,就可以把握作家的创作心理与审美个性,可以进一步解读作品的思想价值与美学意义”(邹建军刘遥43)。梭罗在《河上一周》的地理书写很好地反映了梭罗的审美理想。

1.诗意栖居

人到底应该怎么样活着?这是梭罗常常思考的问题。《河上一周》里的自然地理书写呈现出闲适生活的景象,美永远在那里,等待善于发现的眼。生活其实就象这河,这漠,这山,就在这里,何苦每天奔波、忙碌,莫若偷得浮生半日闲,“简单些,再简单些”,“诗意地栖居”。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最早提出“诗意栖居”的审美理想,他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35)。随后,这句诗经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而广为流传。梭罗则以自身的行动实践着这句话,有了这份诗意,生存变成了生活。当然,梭罗并不是一个追求生活享受的人,他曾在《瓦尔登湖》呼吁:“让我们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静而又无不安之感;任人去人来,让钟去敲,孩子去哭,——下个决心,好好地过一天”(梭罗84)。这就是梭罗提倡的“简单生活”,这就是梭罗追求的“诗意栖居”。

2.回归自然

人最终会走向哪里?梭罗常常会伫立在康科德河的岸边,享受着美丽的景色,凝望着逝去的流水,体味着生命的真谛。不管是河底的水草、光亮的鹅卵石、砂石碎屑、藤蔓野草,还是偶尔从水面漂过,奔向命运尽头的圆木、树干,都引起梭罗极大的兴趣,使梭罗最终决定泛舟于康科德河的胸膛之上,任由它载自己去任何地方,这就是无边的大自然的怀抱。梭罗笔下的人文地理景观从教堂、航行者到墓地,宛如一个人的一生行程,被上帝带到人间,航行在人生大海之上,经过岁月的洗礼,最终回归到大自然。

不管是“诗意栖居”,还是“回归自然”,这就是梭罗想要传达的审美理想。人总会死去,但人类的思想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愈加宽广。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梭罗用诗体的散文手笔在《河上一周》中为我们展现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美丽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由此,梭罗的审美理想把人类的精神世界照亮,我们爱上了梭罗笔下秀美的自然风光,愿意和梭罗一起领略人生的宁静悠长,追寻梭罗的审美理想。

注解【Note】

①本文小说原文引文均出自梭罗:《河上一周》,宇玲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年)5。以下仅标明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龚自珍:《龚自珍己亥杂诗注》,刘逸生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文集》,戴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邹建军刘遥:“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世界文学评论》1(2009):41-46。

猜你喜欢

梅里梭罗马克
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Chapter 7 The last letter第七章 最后一封信
Chapter 6 Outside the hospital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连通器及其应用
卷土重来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既下山·梅里酒店
梭罗的账单
200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