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恭达罗》天城体传本与孟加拉传本译本对读

2012-08-15刘建树

世界文学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孟加拉季羡林译本

刘建树

印度古代梵语戏剧《沙恭达罗》有不同的传本。在中国,季羡林首先把《沙恭达罗》从梵语直接翻译为汉语;他在自己的《沙恭达罗》译本序(1980复译本)当中曾经提及:“在印度,正因为这个剧本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所以各地流传的版本很多。大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类:一、孟加拉文本;二、克什米尔本;三、中印度本;四、南印度本。这些本子之间有相当大的的差别。”(季羡林20)在英译本中威廉·琼斯之后对《沙恭达罗》英译的M.M.Williams更支持《沙恭达罗》的天城体传本而反对威廉·琼斯依据的孟加拉传本:“‘天成体传本’的手稿主要是在北印度发现……他们只是忠实地抄写自己不认识的内容,对内容并无主观的改动;而孟加拉本的抄写人多为饱学之士,从而各自对文本的增补、诠释会抄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各个抄本。”(M.M.Williams,1979:8)对于两个传本的实际内容差异,M.M.Williams并未进行系统对比;在译文中各个部分,遇到传本之间的差异,译者给出了其他传本的相应译文或差异分析。①如在《沙恭达罗》第一幕中男女主角初次相见后沙恭达罗因为害羞想走开,豆善陀挽留沙恭达罗的表现在两个传本中有不同的反应,M.M.Williams通过注释表现出这种反应的差异:

[S’]AKOONTALA,without answering a word,moves away.

KING.[Making a movement to arrest her departure,but checking himself.

(国王作出要拦住沙恭达罗的准备,但却又停下了)(天城体)

KING.Rising up as if desirous of seizing her(and then)restraining her intension.(M.M.Williams 1855 28)

(国王起身好像要抓住沙恭达罗,然后又制止了自己的动作。)(孟加拉)

M.R.Kale的《沙恭达罗》英文译本依据的也是天城体传本,他在译文中曾部分地收录两个传本的差异,但并未进行系统比较。②虽然从数量上看该译本中列出的《沙恭达罗》传本差异不及M.M.Williams译本中多,但读者从一些细节可以判断译者对于各种传本及其译本的熟悉。例如,在全剧第三幕开头,为了通过传本差异比较原本的意思,M.R.Kale引入以孟加拉传本为底本的A.Ryder英文译本的内容作为佐证:

If Love will trouble her

Whose great eyes madden me,

I greet him unafraid,

Though wounded ceaselessly.(A.W.Ryder 23)

(如果爱神也让女郎烦恼,

看到她的眼睛我就心乱情狂;

我会勇敢接受爱神,

哪怕被箭射得遍体鳞伤。)

又例如全剧第六幕开始,有关国王与自己的朋友丑讨论沙恭达罗的下落的一段对话,M.R.Kale与M.M.Williams之间存在理解分歧:

KING.

Very likely.Who else would have dared to lay a finger on a wife,the idol of her husband?...(M.M.Williams 1855 167 -168)

(谁会胆敢动一个妻子一下?!她可是自己丈夫的偶像。)

而M.R.Kale则认为,正确理解为应该是

“Who else will dare touch one to whom her husband is God?...”(M.R.Kale 221,454)

(谁敢动这个女人一下?她丈夫可就像她的神灵。)

M.R.Kale就此批评M.M.Williams的理解“是受到西方观念的误导”。(M.R.Kale 454)西方与印度在男女平等观念上的差异,甚至于西方的绅士精神在这方面的体验,或许真的影响了M.M.Williams的译文。下面照录天城体传本的其他两种译文来验证M.R.Kale的观点:

King.Who else would dare to touch rudely a wife to whom her husband is a divinity.

(国王谁胆敢无理碰这样的妇人一下?她丈夫可就像她的神灵。)

King.Who else would dare to touch a faithful wife?③

(国王 谁胆敢对这样的贞妇动手动脚?)

基于目前对于两个传本进行系统比较的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意在借助《沙恭达罗》的三个英文译本和一个汉文译本,平行比对该剧两个传本的差异。其中汉译本和一个英文译本依据的是孟加拉传本,另外两个译本依据的是天城体传本。④通过不同传本的译本比较,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印度梵剧《沙恭达罗》的原貌,也为更准确地研究作品的艺术性及其传播准备条件。

一、传本差异研究方法及路径

在传本差异比对中,首先通过研究各个译本的译者序等相关边际文本信息,确定各个译本所依据的传本;然后依据不同的传本对它们进行分类。随后以国内翻译研究迦梨陀娑的最新成果、黄宝生主持编写与翻译的《梵语文学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所依据的传本的译本(M.R.Kale英译本)为参照进行对比。对比采用逐句对照的办法,以M.R.Kale英译本为参照,首先按照剧情发展顺序列举各幕当中不同传本的差异,其次将差异之处按照剧情、人物、主题表现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的标准进行分类;最后对于不同的差异予以简要的分析。分析当中涉及文化内容时主要依据印度古代文化的相关资料,而剧情、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差异则主要依据《舞论》的英汉译本中的相关内容。

经过仔细对比,从差异在《沙恭达罗》各幕内容的分布看,第一幕有差异35处,第二幕16处,第三幕19处,第四幕24处,第五幕29处,第六幕33处,第七幕20处。不同传本主要情节的差异主要出现在剧情的第三、四、五幕中,第三和第四幕中的差异为最显著⑤。从两个传本差异的特征来看,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了不同传本的沿用者对于剧作题旨、人物、情节的不同理解与改编以及剧本演出时的特定文化环境对于剧本的制约。

二、传本差异比较与分析

《沙恭达罗》两个传本的诸多细节差异,如果仔细解读,对产生对于主题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沙恭达罗》第一幕中,沙恭达罗与阿奴苏耶之间关于蔓藤的对话,两点上很突出:天城体传本中,不仅阿奴苏耶的对话中增加了“你难道忘了‘林中之光’”这样的提示语,而且在沙恭达罗的应对中,也增加了“我忘了自己也不会忘记它。”这让人立刻联想到剧情发展中沙恭达罗因为陷入对于豆善陀的相似而进入忘我的境地,以至于仙人杜伐萨到来他也没有注意到。而关于同一场景下蔓藤与芒果花自选爱人的对话也让人想到剧情发展中,沙恭达罗与豆善陀未经干婆同意,双方就自由结合的剧情。就此不能不说这是剧作家关于这两个重要的剧情的伏笔。不过在两个传本之间,在男性还是女性拥有主动选择方面,两个传本的不同译本之间都有差异:M.M.Williams(天城体)译为芒果花选择茉莉花(男选女),季羡林(孟加拉传本)中则译为茉莉花选择芒果树(女选男);M.R.Kale也译为蔓藤自主选择芒果树(女选男),而A.W.Ryder则又将这种关系理解为芒果花自己选好小茉莉花(男选女)。通过参考第三种天城体的译本(C.R.Devadhar 21)来对照,天城体中应当是认同芒果花选择茉莉(男选女)的关系。但单就剧情发展而言,从干婆的徒弟训斥沙恭达罗自作主张就成婚,从而造成自己被豆善陀遗弃的情节来推断,似乎女性主动自主选择男性这样的情节更符剧作家为全剧剧情发展埋下伏笔的艺术效果。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借助其他天城体传本译文来确定传本当中内容:

“ANASUYA…She has chosen the fragrant mango as her bridegroom….”⑥

(阿奴苏耶……她已经选择了芳香的芒果花做自己的丈夫。……)

在两种传本的其他地方也有这种关涉剧中关键题旨的细节差异。剧中遭母亲遗弃的沙恭达罗会让我们联想到印度神话中阿迪蒂抛弃旭日之神的情景以及印度神话中诸多的天女弃子的情节。按照印度神话传说,因陀罗天国仙女们是在搅动乳海时偶然产生的;虽然她们美貌,但是天神甚至阿修罗都不愿意娶她们为妻;因此决定她们成为大家的妻子。但是是否突出这种母亲弃女的情节,在两种传本当中也存在差异。天城体的M.M.Williams英文译本突显了母亲在抛弃沙恭达罗中的作用,而孟加拉传本的两个译本都淡化了她的角色。其他两个天城体传本的译本也一笔带过弥娜迦抛弃沙恭达罗的详情。

两种传本在某些细节上的差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露特定传本的扮演场景,尤其是针对特定的观众群体的剧本变化。以下的这种差异就或多或少反映了人物剧本当时的扮演对象是宫廷观众,因为与天城体传本比较,孟加拉传本的译本在这一细节上明显增加了歌颂国王的内容。

剧中其他细节当中也有这样的差异。有时这种宫廷演出的特色还会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借助强烈的男性霸权主义体现出来:

King.My darling,the cruelty I showed you has turned to happiness.Will you not recognise me?

(国王我的爱人,我对你的残忍已经转变成幸福。你不愿意与我相认吗?)⑦

这里有太浓重的男人一厢情愿的味道;豆善陀在恳求沙恭达罗的原谅中仍然咄咄逼人。这种婆罗门、刹帝利种姓之间争斗的印记彼此的称呼中也有反映。天城体中的国王盛怒之下也不失对静修者的尊重,而孟加拉传本中国王则显得傲慢。但孟加拉传本在另外的细节上,较之于天城体传本却又赞颂净修林生活而讽喻世俗生活。

两种传本的细节差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不同人物的语言描写。在全剧沙恭达罗将要出场的情景中,天城体传本的两个译本都让人物先声夺人,把幕后的声音分配给女主角沙恭达罗。⑧从全剧的人物形象发展来看,在进王宫之前,沙恭达罗在性格上表现出腼腆、内敛。因此天城体传本的先声夺人的艺术手段与人物本身的性格是不吻合的。相反,在后来的沙恭达罗驱赶蜜蜂的场景当中,较之于孟加拉传本,天城体译本用更细腻的笔法表现沙恭达罗那种胆怯、柔弱的性格:

沙恭达罗朋友们!这一只可恶的蜜蜂总来麻烦我,你俩快来救救我吧!

SAK.This imprudent creature does not refrain;I will go elsewhere.(Moving a step and casting her glance)how now,it comes even hither!Friends,save me who am being assailed by this ill- mannered bee.

(沙恭达罗 这不知趣的家伙还没飞走——那我就换个地方(向前挪了一步回头)怎么,它还跟过来了。朋友们!这一只可恶的蜜蜂总来麻烦我,你俩快来救救我吧!)⑨

沙恭达罗内敛、柔弱的性格在不同传本中的表现却是不统一的。当沙恭达罗见到豆善陀后表现出的依恋与痴迷,天城体传本的译本强调这种情不能已中女主人公的自制与清醒,而孟加拉传本中则更直白地表达了沙恭达罗对国王的情感依恋。可见不同的传本对女主角原型具有不同理解;后世对沙恭达罗形象多样化的阐释也就不足为怪。第三幕开头沙恭达罗因为相思而卧病在床,同伴们都非常焦虑。当被问及她的状况时,现有两个传本的译本,除了季羡林的汉语译本外,都把沙恭达罗的动作反应翻译为“沙恭达罗从草铺的卧榻上半撑起身子来”。这样的状态是符合沙恭达罗当时病怏怏的状态。而当沙恭达罗被追问自己的病因时,她因难于启齿,所以当时在是否把事情告诉给自己的密友方面是犹豫的,所以她当时的犹豫应该符合这种矛盾的心理。天城体传本强调了这种羞赧的矛盾心理,而孟加拉传本译文则突出了女主人公当时深陷爱河的痴情状态。

沙恭达罗的柔弱、依赖他人性格在剧中的其他场景中也会体现出来。天城体传本译文中在沙恭达罗阻止国王对自己无理时,只是说自己“做不了主”,而孟加拉传本则明确突出了沙恭达罗对于两个朋友的依赖性。当国王与沙恭达罗及其女伴一起落座以后,两个传本就沙恭达罗在此场景下的反应也有不同的版本。M.M.Williams的翻译比较笼统,国王坐在旁边后“沙恭达罗不知所措”;M.R.Kale翻译为“国王落座后,沙恭达罗两面绯红”;季羡林译文中不仅之前沙恭达罗有紧张的独白,随后又挪动自己的位置,拉开自己与国王的距离;W.A.Ryder译文与季羡林相同。在这个细节上,天城体译本更加细腻。此外,在这一场景中,孟加拉传本译文增加了天城体传本译文缺乏的豆善陀询问沙恭达罗病情与毕哩阎婆陀的一个话轮。这也可看作是孟加拉传本作为宫廷演出底本特色的另外一个佐证。

剧中的不同配角也在不同传本的译本当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在《沙恭达罗》全剧中,阿奴苏耶表现得老练、沉稳,毕哩阎婆陀则活泼、稚气十足,连她的名字蕴含“甜言蜜语者”的意思。毕哩阎婆陀在全剧中表现得与沙恭达罗在涉世经历上更加相近,两人相处时的嬉戏气氛更加浓厚。在两种传本迎接国王豆善陀的场景中,人物形象由于话轮更替而出现了差异。按照印度教礼法,婆罗门应该殷勤招待客人,所以老练、沉稳的阿奴苏耶来招呼客人才符合礼法,也符合她自己的性格。而毕哩阎婆陀则仍然喜欢和沙恭达罗嬉戏。这样的情景正是孟加拉传本译文所反映的情形。天城体传本译文把这两个配角的话轮错位了,所以人物性格也就不统一了。在剧中的其他场景中也出现过这种不同传本人物角色错乱的情景。仙人杜伐萨来到干婆净修林后,不同传本的译文中有不同的角色来接待他,此后不同角色的不同反应也出现了错乱。在天城体传本译文中,毕哩阎婆陀追上杜伐萨并请求他缓解了自己对沙恭达罗的诅咒;而孟加拉传本中则是阿奴苏耶来完成这一系列戏剧动作。除此之外,剧中角色的数目在不同传本的译文当中也有差异。全剧第三幕末尾乔答弥来看望沙恭达罗时,天城体传本中有两个静修女陪侍,给她带路,而孟加拉传本译文中乔答弥是单独出现的。

三、两种传本的不同译本展现的情节差异

其实,就目前的材料来看,两个传本的译本中展现的最大差异是剧情上的差异。限于篇幅,各个情节差异不能在此详细摘录,对主要差异则略作分析。从剧情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全剧的第三、第四、第五共三幕中。从差异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不同传本的译文对于不同细节的前后安排顺序。仅举一例:在全剧第三幕开头国王因为思恋沙恭达罗而对爱神的一段表白,在两个传本中的表现非常悬殊:孟加拉传本译文首先回忆了爱神被湿婆焚烧的经历,其次借着对花箭的神奇的赞美抒发了自己的痛苦,最后是对爱神的质问。天城体传本译文则彻底打乱了这种语序。在语义层次上,如果孟加拉传本译文的关于向爱神诉求的饱含深情地表白以abcdefg七个层次的语义顺序展开,那么到了天城体传本译文中这种顺序转变为adebcfg这种语义串。在剧情台词中,这一差异再现为两组句子的顺序颠倒:

d哪里来的这样大的力量呢?(回忆)哎呀!想起来了——

e直到现在湿婆的怒火还在你体中燃烧,

正如地中之火在大海底下燃烧一般。

不然,爱神呀!你除灰烬外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还能让我这样的人痛苦熬煎?

b而且,那一群爱人都为你和月亮所欺,你们似乎是可以信赖的。为什么?

c你有花朵的箭,月亮有清冷的光,

在我这样的人看来两者都是谎。

月亮用它清冷的光辉散放着火焰,

你也把你的花朵的箭做得硬如金刚。

b而且,那一群爱人都为你和月亮所欺,你们似乎是可以信赖的。为什么?

c你有花朵的箭,月亮有清冷的光,

在我这样的人看来两者都是谎。

月亮用它清冷的光辉散放着火焰,

你也把你的花朵的箭做得硬如金刚。

d哪里来的这样大的力量呢?(回忆)哎呀!想起来了——

e直到现在湿婆的怒火还在你体中燃烧,

正如地中之火在大海底下燃烧一般。

不然,爱神呀!你除灰烬外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还能让我这样的人痛苦熬煎?⑩

注解【Notes】

①Kalidasa,Sacontala or The Lost Ring.Trans.M.M.Williams(New Delhi:Tulsi Publishing House,1979):25,33,41,50,53,55,63 - 64,65 - 66,69,70,71,75,77,81,84 -85,87,89,90 - 91,92,102,104 - 105,111,117,119,121,122,127 -128,136,138 -139,139,140,144,145,153,182,200,211,212,214,215,237.

②M.R.Kale.The Abhijnanasakuntalam of Kalidasa(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1969):31,71,89,91.

③ Kalidasa,Abhijnanasakuntalam of Kalidasa,Trans.Devadhar,C.R.(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Pvt.Ltd.,1934):181;

Kalidasa,The Recognition of Sakuntala,Trans.W.J.Johns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78.

④ Kalidasa,Sacontala or The Lost Ring.Trans.M.M.Williams(New Delhi:Tulsi Publishing House,1979).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Kalidasa,The Abhijnanasakuntalam(10th edition),Trans.M.R.Kale(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1969).Kalidasa,The Recognition of Sakuntala,Trans.A.W.Ryder(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2003).

⑤文中传本差异比较例句凡取自上列四种代表性译本中时,下文为节约篇幅,不再列出页码等详细信息。

⑥Kalidasa,The Recognition of Sakuntala,Trans.W.J.Johns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2.

⑦Williams,Monier.(7):213;季羡林,(7):107;M.R.Kale.(7):279;A .W.Ryder.(7):78.

⑧Williams,Monier.(1):13;季羡林.(1):8;M.R.Kale.(1):25;A .W.Ryder.(1):7.

⑨Williams,Monier.(1):19-20;季羡林,(1):11 -12;M.R.Kale.(1):31,33;A .W.Ryder.(1):8.

⑩Williams,Monier.(3):61-63;季羡林,(3):31 -32;M.R.Kale.(3):87 -91;A .W.Ryder.(3):22 -23.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季羡林译。北京Translated: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Kalidasa.Sacontala or The Lost Ring.Trans.M.M.Williams.New Delhi:Tulsi Publishing House,1979.

---.Sakoontala or The Lost Ring.Trans.M.M.Williams.Hertford:Stephen Austin,1855.

---.The Recognition of Sakuntala.Trans.A.W.Ryder.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2003.

---.The Abhijnanasakuntalam(10th edition).Trans.M.R.Kale.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1969.

---.Abhijnanasakuntalam of Kalidasa.Trans.C.R.Devadhar. 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Pvt.Ltd.,1934.

猜你喜欢

孟加拉季羡林译本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我的书斋
听雨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孟加拉 难民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