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沟长城

2012-08-15王宝文

满族文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西沟戍边长城

王宝文

地点:辽宁绥中西沟村

时间:二0一一年十一月六日

背景:满山秋色的长城

人物:我、樵夫、司机

古来秋色是浓重的,红枫的渲染,金叶的铺缀,地上山菊的残妆,天上闲云的愁心,加上人们一种感怀的情绪冲动,便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浓重的秋光,它勾起人们多少秋思啊!有的人甚至赞秋而醉秋,常常左右倾倒,颇有点醉后的疯狂。

就在这个深秋的日子里,我们站在了被誉为“第三八达岭”的西沟长城上。也许这里曾有过金戈铁马的激战,有过天灾瘟疫的威胁,也有过五谷丰登的喜悦,国泰民安的平和。于是,攀沿在长城之上那众多拥拥挤挤的人们,便仿佛是壮士挥刀出征,战鼓号角伴着壮烈的呐喊;也仿佛是男耕女织,呈一派温馨的田园气象;于是,身置此地,便犹若在一个远古的梦中,从那极遥远处,漫来了神兮兮的氤氲,罩了山,罩了树,罩了人……那崖壁上的长城向我倾倒,带了历经沧桑岁月,带了一壁令人胆怯的险峻,带了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根据历史记载修长城最早的是楚国。《左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656年齐国要进兵攻打楚国,齐军已逼近“陉”这个地方,楚成王派了屈完去迎敌,到了召陵这个地方,屈完对齐军首领说,你们如果真正要想打一仗的话,楚国有方城可以作为城防,有汉水作为城池,足可以抵挡一阵子。齐军见楚国防御工事果然坚固只好收兵,这里的方城就是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个诸侯国统一天下,为了防御匈奴、东胡奴隶主的骚扰,以巩固新兴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开发原来生产比较落后的燕、赵、秦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有利于中原地区的发展,除设置右北平、辽西、辽东等十二郡管理之外,修筑长城作为保障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于是立即在打败匈奴之后派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修筑长城守卫北方。《史记·蒙恬传》中记载:“秦已并天下,仍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止辽东,延袤万余里。”从此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便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了。

秦始皇以后不少朝代都修筑过长城,此后长城主要成为了民族统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产物,不仅是汉族统治集团和其他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产物,而且也是许多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产物。查阅史料而知,少数民族统治者修筑长城的朝代比汉族还多。

明长城是最后一次对长城的大规模修筑。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很赞赏一个休宁人朱升向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因此他对城防特别给以了重视。各州、府、县城墙在明朝都进行了重修加固包砖。对于长城来说,由于必须防止鞑靼统治者的卷土重来和东北女真的崛起,修筑工程更为重要。在建国之初自洪武元年起即派大将徐达及儿子燕王朱棣修筑居庸关、山海关、辽东等地的长城和关隘。以后陆续修筑,从鸭绿江到嘉峪关一万二千多里的长城和关隘、敌台、烽燧、烟墩,经过二百年才陆续完备,直到明朝快灭亡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在修筑。

西沟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主干线,由此向西是河北抚宁县的董家口,再向西即通向北京八达岭、居庸关。它是明代大将戚继光率领戍边将士和民众所修筑的,他的戚家军不仅骁勇善战,更能吃苦善干与劳动百姓同工修筑长城。前些年,在与西沟只有一岭之隔的河北抚宁板厂峪境内,发掘58座密闭完好的明代长城砖窑,窑内满满地码放着烧制好的长城砖。每座窑内第一层砖上,都清清楚楚地刻写着入窑烧制的年月。从那时间记载上推算,正是戚继光在山海关、董家口、辽西一线戍边修筑长城的年代,可以想象当年戍边将士和那些能工巧匠及浩浩荡荡的车辕马队,满载着青石灰砖运往山巅的挥汗筑长城的场景……据说山下西沟村村民都是明代戍边将士的后裔,当年戚继光从浙江带来的三千义乌兵,每人还从家乡带来一人以协助防御。这些人并未列入行伍之内,他们屯田种地打猎,以保障士兵们的生活。由于长期戍边,远离家乡,他们的妻子纷纷寻到这里,与他们一起生活。后来,戚继光允许士兵的妻子来此团聚。他们住在敌楼内,过起了苍凉而浪漫的军旅生活。战事相对平缓后,长城守军后代就近下山,找到有田有水的山坳、河谷,盖起了房子,定居于山下,渐渐成了村屯。一些有钱的长城守军后代,就盖起了当时比较气派的,村中那些民宅的建筑方式都是江南风格,房顶屋檐上雕有飞禽走兽,屋内用木板作隔断,与北方当地百姓建房的风格截然不同。城墙上,那长满了青苔的条石,还有那已被岁月的风霜削磨了棱角的古朴的青砖,记述着它久远的历史。而今的他们也不甘生活在大山里的寂寞,每天守望着长城,对它的每一块砖、每一角落都是那么熟悉,讲起长城的故事是津津乐道,更为先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而欣慰。

站在山巅上远眺,有着惊心动魄之感。其实我的视线更多地透过弯弯曲曲爬越山脊的长城,去穿越历史的风烟,去透视和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去透视和感受民族之魂如何袒露于广阔的天宇之间,去透视和感受民族之魂如何一代代传承下去。我蓦然震动了,我踏着的是什么呢?那是亿万块的砖石砌成的城墙,我踏着的是古人用血和肉营造的矗立于大山之巅的长城和关隘、敌台、烽燧、烟墩。那每一块砖,每一步履,不都是我们民族的精魂所筑成吗!我应该放松自己的脚步,再放松一点,不要惊动数百年以至二三千年的民族之魂。然而不能,我的脚步总不是轻轻的顿号,也不是断断续续的省略号,而是一步一步都是惊叹号,每一步都那么沉重,那么有力。

我的视线顺着长城向远处伸延,那关隘、敌台、烽燧、烟墩……每一个视点都有着悲壮的回忆,都以它们潇潇的歌吟去呼唤我们民族悲壮的精魂。面对着我们民族的精魂,我追慕、驰想、思索,依然觉得这长城是属于我的,我的血肉和灵魂又属于长城的,属于我们民族之魂的。

啊!西沟长城,不朽的魂灵。

猜你喜欢

西沟戍边长城
革命中的传统乡村转型之路*——《西沟: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述评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守护长城
西沟:新中国乡村典型经验的历史缩影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