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韩国移民与山东半岛居民的文化适应问题

2012-08-15杜善永

关键词:移民居民韩国

杜善永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一、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社区与移民文化

山东半岛的城市与韩国的部分城市非常相似,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是韩国人海外最为理想的移居地之一,吸引了大量韩国人不断移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沿海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韩国人涌入青岛、烟台、威海等山东半岛城市,尤其是逐渐自发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韩国人聚居区,这些被一些学者称之为“韩国城”族群社区①刘昱彤:《论族群认同在城市民族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民族论坛》2011年第6期。,在这些社区中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及场地,在城市周边有供韩国人就业、娱乐与消费的高尔夫球场、韩资企业、韩资银行和韩国餐馆等等。对山东半岛城市或社会来说,韩国移民的加入以及各种生产、生活、学习等活动的不断开展,韩国移民与山东半岛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都会发生社会互动。近年来,随着山东半岛韩国移民数量的增多,移民群体的饮食、语言、工作、生活、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文化适应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对社会管理机制、文化交流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韩国移民跨国流动,在山东半岛各城市建立自己的多元文化社会,从事一些经济活动如创办移民企业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学家的关注。②广田康生:《移民与城市》,马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齐鲁文化和韩国文化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历史上也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两地居民进行交流沟通的文化基础比较深厚,这是形成山东半岛韩国移民聚居区低隔离度的主要原因和文化基础。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在选择居住社区时,带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是,倾向于选择相对配套与完善且韩国移民较多的成熟社区,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应移居地生活的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环境和过渡的生存空间;二是,受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韩国移民个体的选择结果具有巨大的空间差异性。对于经济社会地位较高,或者对本民族聚居程度较高的社区依赖度较小的韩国移民,为追求个性化的社会生活,更多地选择带有国际特色、满足多样生活需求的新型居民社区,这已经成为近年来山东半岛韩国移民择居行为的发展趋势。韩国移民聚居区内的空间分异和范围扩散标志着民族群体隔离程度的降低,是在空间上同化的“关键因素”。①周敏:《唐人街— —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鲍霭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由此可见,当前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基于对韩国的“民族认同”,大多数会选择相对集中的韩国移民聚居区居住。从时间上来考察,最初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在选择居留地时主要考虑区位因素,往往选择接近便利自己工作、学习或生活的场所,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但是,随着韩国移民人数的扩大,后来通过韩国公司、民间团体、亲朋好友等渠道得到择居方面的指引,自发地与先至的同胞“群居”在一些社区内,在一种民族情感的链式传动下结成了具有独特社会网络的“亚社区”。②郑信哲、张丽娜:《略论北京望京地区韩国人与当地汉族居民的关系》,《当代韩国》2008年第3期。韩国移民成员间通过建立民族网络,强化移民内部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保留了本民族的生活规范和价值观念,并为聚居区内的韩国移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交往需求,从而促使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社区不断走向成熟。

韩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非常强,他们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移居山东半岛,并且仍然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女性除照顾孩子、操持家政外,很少出去工作。受韩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移民家庭中成年男性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陪伴亲人来到中国的妻子、老人、孩子等处于从属地位,他们对新的文化环境适应过程会更长,对本民族聚居区、本民族家庭关系网络依赖感和归属感会更加强烈,其独特的移民文化、生活需求等是刺激并推动山东半岛韩国人聚居区向高集聚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山东半岛韩国移民居住的小区都处于中韩或与其他国家移民的混居状态,还没有出现韩国移民高度隔离或完全隔离的社区。在中韩或与其他国家移民杂居的社区中,相同的生活空间带来了生活范围的交集,不可避免地引起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文化适应问题。

二、韩国移民文化与当地居民的文化适应

目前,由于国外移民的大量移居,山东半岛地区已成为具有国际特色和各民族融合的外籍人居住区域之一。韩国人的大量移居,不仅促进了山东半岛地区的工业、旅游、交通、信息等各个产业的加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山东半岛的经济与多元文化的加速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然而,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人群在相互接触、交流和融合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文化变迁,形成了一个母文化和异文化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过程。在韩国移民的文化适应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国移民文化主动适应性不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城市社区中,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的熟悉程度不高、社会交往不多,社区内部的人际关系相对封闭。相比较而言,外国移民的社会互动网络更加封闭,他们在保持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与他文化群体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并排斥他文化对自身的熏陶,从而很难融入移入地居民的文化氛围。另外,因韩国移民自身在学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已经满足了他们在移居地的基本要求,韩国移民也因此缺乏融入当地社会的动机与愿望。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沟通渠道在结构上具有有限性或封闭性,韩国移民主要融入到由具有同质性的个体组成的小群体中,与所在居留地的当地居民社会互动非常少。同时,韩国移民在本群体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和应对各种问题的社会机制,他们主观上认为不再需要从移居地的政策制度和文化体系当中寻找社会支持,也缺乏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去获取各种社会资源的愿望。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除了因工作需要接触交往之外,基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等层面的文化交流就更少。而韩国移民之间人际关系的强化一方面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他们的交际范围和生存空间,将自己囿于移民群体内。他们将自己的“韩国人”身份置于一个比较高的社会优势地位,具有明显的优越感,当这种过高的身份定位与移入地居民的身份认同不一致时,便会影响双方交流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交流心理隔阂与阻断。在A市,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不同人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没有接触,导致无法了解对方,容易产生对对方的误解和文化偏见。③姜磊、陈勇:《朝鲜移民与韩国迁移者比较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更何况,在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的民族或族群之间,缺乏必要的接触、沟通和交流,难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就难免表现在不同文化层面的不适应问题,从而产生文化隔阂与社会断裂。从现状来看,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处于一种“共存而不交流”的尴尬状况,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他们之间互相交往不多,了解不深,信任不够,在主观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引发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文化不适应的基本因素。

(二)山东半岛居民文化适应客观上缓慢

韩国移民进入中国社会的方式基本都是伴随韩国投资而来的,流出身份对他们的适应过程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在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具有的经济、人力资本和文化上的优势使他们形成了较高的自我评价和心理上的优越感。同时,韩国移民的到来也导致当地部分居民的误解,由于投资产业的局限性,韩国移民在山东半岛地区主要投资兴建中小企业。虽然投资企业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他们移居后刺激其迁入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动该地区及周边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上涨,一方面促进了投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就业和学习带来经济压力,从而导致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韩国移民往往自我定位过高、不拘小节、社会生活太多等等,这些都成为移入地居民将韩国移民视为不能适应当地文化的理由。B市某小区的刘先生说,他家楼下搬来了一个韩国住户,快一年了他才知道这件事,偶尔见面打个招呼。只知道他是韩国人,开了一家公司,其他的一无所知。①何波:《北京市韩国人聚居区的特征及整合》,《城市问题》2008第10期。虽然当地居民大多数表露出对韩国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的宽容,对部分韩国移民行为文化的不理解,以及韩国移民所带来的就业压力等因素,也使部分没有与韩国移民有过直接接触的当地居民表现出对韩国移民的疑问与不满。可以看出,这种疑问来自他们对韩国文化及韩国移民的不接触、不了解。实际上,他们与韩国移民没有多少接触,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而只是依据一些表面现象或道听途说便形成对韩国移民的成见而表露出对韩国人乃至韩国文化的疑问。这种疑问正是对韩国移民文化由不适应到适应的一种诠释。

(三)双方沟通途径与渠道不畅

在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认为韩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在世界体系中有较高位置,尤其是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使认为自己在经济地位、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有此类优势,这些心理优越感使他们对韩国文化有着高度认同,缺乏主动融入中国主流文化的积极性。韩国移民文化适应中,潜意识里保持了对自己的母文化优越于移居地文化的默认,且往往把这种默认优越感作为对移居地经济文化社会的认知基础,从而使他们在与移居地居民的交往中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难免产生文化层面的碰撞与冲突,表现为文化的不适应。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传统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也引起了文化的不适应问题。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协调,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观念和价值观层面的沟通和理解。由于韩国移民居住社区往往出现部分写着韩文的店铺和商品,山东半岛的当地居民认为这是影响了自己应有的生活和生存空间,造成了诸多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的沟通和文化适应的难度。

由于文化层面的差异和潜意识里的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互动沟通的途径与渠道缺失。虽然聚居区中的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处于同一生存空间,在客观上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但是从互动交往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缺乏沟通的途径和渠道主要是主观上造成的。韩国文化强调个体交往中的“位置与位置感”,在互动中要“保持阶位”,这种文化阻碍了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交往与社会互动,这也是韩国女性极少与中国男性通婚的原因。②何波:《北京市韩国人聚居区的特征及整合》,《城市问题》2008第10期。从我们调查中发现,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缺少相互之间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与途径。山东半岛各城市的社区内,虽然有居委会和物业管理等社会机构,但他们从功能上没有定位到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在实际运作上缺乏双方文化沟通、融合的实际行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在本来就接触不多、了解不深的中韩居民之间,就更没有相互沟通机会和媒介,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新的误解不断产生,致使两种文化交流与适应过程漫长。

三、加快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文化适应的对策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化,更多韩国人会移居中国,在山东半岛的城市中会形成更多相对稳定的集聚区和边界模糊的聚居群落。随着山东半岛韩国移民的人数的增多和留居时间的加长,韩国移民和本地居民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中将会逐渐适应,在文化层面的冲突会逐渐减少,和谐因素将逐渐增加,将会产生更多和谐的外籍人口聚居区甚至是移民社区。在相对集中的韩国移民聚居区内,不同国籍以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内,共享着各自信息和生活设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摩擦、碰撞,甚至会产生文化冲突。这些问题是否能得到正确解决,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感情,进而影响民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而且由于其敏感性比较强,一旦事情恶化,其负面影响往往波及面更大。因此,应高度关注韩国移民与山东半岛居民文化适应问题,消除影响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社区生活社区和谐发展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一)转变观念,完善组织,研究制定基于文化共识的相关规范和协调机制

社区的重新整合与不同文化的适应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重构过程。山东半岛各城市社区的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完善社区相关社会组织,重视构建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的文化交流平台。应当充分利用中韩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地理空间上的接近,组织和扶持部分社会组织,在社区内建立相应的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等,经常性地开展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交流的各种活动,为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提供文化交流的共同平台和场所,增强彼此对对方文化的理解与交流,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①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城市问题》2001年第1期。对社区内部的文化不适应方面的问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加强同韩国官方机构或民间团体合作,建立和完善吸引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相关社会组织,引导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双方都应该抱着更加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的态度,避免和解决双方的文化冲突与不适应问题,并广泛征求山东半岛当地居民和韩国移民双方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讨建立基于共识的行为规范和协调机制,以期形成可供遵守的社区章程,形成双方共识和理解的基础。在这种共识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和谐相处良性文化氛围的形成。另外,居委会等社区管理部门应采取召开座谈会、邻里文化共建文艺活动等形式,主动掌握韩国移民的所思所想,积极探索主动服务的社会化途径,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为韩国移民提供亟需的服务和保障,使他们在参与中转换角色,由社区服务的受益者变成社区服务的参与者。通过广范围、深层次的接触、交流和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韩国移民的聪明才智,借鉴韩国社区管理的先进经验,快速提高韩国移民聚居的社区管理层次和水平,确保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和谐相处。

(二)充分发挥居委会等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与完善新型社区自治框架

山东半岛已经成熟的韩国移民社区成为韩国移民同当地居民交流、合作的媒介。由于韩国文化特有的内聚力和向心力,韩国移民在韩国移民聚居区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适应和融入,而是将韩国文化向当地居民进行宣传和推介,以期用韩国文化来影响本地的主流文化,使得山东半岛城市文化印上诸多韩国文化符号。另外,他们通过坚守韩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从日常生活中影响当地居民,以期使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出现部分程度的“韩化”,丰富和发展了山东半岛的多元文化发展。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在文化层面的整合适应中,居委会应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区内部的亚组织等各种力量,通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提供相互交流、了解的平台,促使当地居民与韩国移民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在求同存异中创造共同的文化共识,增强他们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创造基本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环境,在求同存异中促使韩国移民和当地居民保持各自的文化特性,形成多样性文化融合的新社区。通过对社区建设的共同参与和共同生活环境下的社会化交往,使不同社会属性的成员之间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相互谦让和认同的社区人际关系。②蔡小慎、王天崇:《社区治理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前沿》2005年第1期。

(三)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整顿租赁市场

作为城市社区的管理者,应立足于韩国移民与当地居民杂居的事实,努力创造不同人群之间能够平等、有效沟通的平台和途径,促进他们的相互沟通、理解与包容,一方面避免矛盾与冲突的产生,另一方面有效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减少不和谐因素,真正实现和平、和谐共处。在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各种文化交流的因素会逐步增多,社会管理者应紧密结合中韩文化的实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措施,创造各种有利于各种文化交流互动、取长补短的条件,实现中韩文化在社区层面的求同存异,既保持文化多样性,又促进文化交流。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整顿社区内部的租赁中介市场,严惩物业公司肆意出租的极端牟利行为;对于有损形象的商住错杂、秩序混乱的韩国人聚居区,可以通过引进现代物业管理理念,招募成熟规范的物业管理公司,对社区内部的租赁市场进行市场整合,进一步加强对韩国人聚居区的服务和管理。尤其在韩国移民数量较大的社区,可以通过集中有效的租赁管理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和冲突,如通过事前咨询不断调整优化不同国籍住户的居住分布等等。在社区整体混居的环境下,通过调整居住分布等空间布局,建立局部同质的小格局,优化邻里间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实现中韩居民杂居社区的和谐相处。

(四)强化多元文化意识,处理好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关系

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社区的国际化,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存趋势不可避免,要使各种文化和谐共处,关键在于重视研究和探讨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群如何和谐相处的途径,如何建立起文化适应的长效机制。韩国移民进入山东半岛目的一般是为了个人的学习、生活或为了家人,但是从山东半岛城市化和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韩国移民通过其个体的行为,实现着现代城市社会中日常行为主体的角色与价值,充当着跨国文化载体的功能,体现了跨国间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作为接纳者的当地居民也是如此,一方面与韩国移民通过工作、学习、生活等活动进行着各种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应逐步认识和适应各种“外来文化”的碰撞,并在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展现自身的本土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山东半岛的中韩居民只有清晰地区分“他人”与自身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以及相互间的共振交融现象,才有可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自己与“他人”。国际化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多元文化意识,大家互相尊重、互通有无、互相包容,努力将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社区建设成多文化共存的示范社区和窗口社区,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为我国其他城市建设多民族、多文化社区树立榜样。

(五)增强韩国与山东半岛居民的文化交流,实现不同文化的异质共存与和谐共处

山东半岛城市的发展史赋予山东半岛文化重工尚商、敢于闯先和兼容并蓄的特点,重视工商业,给韩国移民提供了更多重要的发展契机;秉承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加大引进韩资的力度,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着韩国移民前来投资;兼容并蓄的文化包容性给韩国移民创造了更多创业机会、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生存空间。因此,韩国移民“投资者”的身份使他们深受欢迎,而他们也将自己视为这个地区的“贵宾”。可见,山东半岛居民对于异质文化的态度包容大于排斥。在山东半岛的韩国移民聚居社区,韩国文化通过嵌入的方式移入中国主流社会,没有形成较大范围的人口和文化聚集区域,更多的是通过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方式。小集中增加了韩国移民内部的交流机会,增强了内部的文化凝聚力与向心力,提供了在山东半岛维持生存、创业和学习的各种便利条件和空间。大分散使韩国文化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场域、不同的人群中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相互冲突和摩擦,增加了相互交融和适应的机会,也缩短了文化和谐的进程。这必然会导致韩国移民社区的稳定和开放,使韩国移民社区和当地居民世界从“隔阂”走向“融合”的过程,最后达成“文化共存、和谐相处”的生存局面。在全球化逐步走向深化的当下及今后,移民的全球性生存将更加普遍,这种漂浮性的文化适应也将更加普及,移居者“适应而不需排斥”的生存状态将会越来越普遍。

猜你喜欢

移民居民韩国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移民火星
石器时代的居民
内陆移民(外二首)
Immigration移民
高台居民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