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医学院校学籍管理的探讨与实践
2012-08-15黄政月
黄政月
(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ZLJKK@126.com)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对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校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民族医学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必须与时俱进,着手改革,确保学籍管理机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 民族医学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学校各级领导认识不足,学籍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民族医学院校作为单科性的院校,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大多从医科院校毕业,本身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学校管理的知识相对匮乏,加上学校领导大多来自临床或教学一线,教务教学管理经历较少,对学籍管理的认识有限,认为学籍管理只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教务或学工部门的有关人员只要按章办事就行,毋须过多重视。学籍管理长期被搁置一旁,相关工作通常是被动进行,少有主动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 学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尽管“向管理要质量”早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共识,但民族医学院校的科学管理意识至今仍需加强。由于“人治”份量过重,“法制”观念淡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无足轻重,学籍管理工作更被看成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因此,学籍管理的有关人员大多是在很随意的情况下被“摆”到学籍管理的岗位上。不管是工作态度,还是必须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与学籍管理岗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籍管理的质量难以满足学校保证或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1.3 管理体制与手段落后,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剧增,学籍管理工作强度成倍提高,但学籍管理工作没有及时实行分级管理机制,导致全校的学籍管理工作重担压在了原本就人力不足的有关科室身上,加上管理手段滞后,使得学籍管理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抑、疲劳的工作状态之中,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日常繁重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都难以承担,还谈何工作上的创新。这势必导致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2 加强学籍管理改革与建设,提高学籍管理质量
2.1 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明确学籍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针对大部分教职工在学籍管理工作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教务处有关人员应转变观念,在日常管理中增强服务意识,借助校园网等平台大力宣传学籍管理的内涵及其在保证学校教学运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社会中的作用,让广大师生加深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复杂性和严肃性的认识,为学籍管理相关工作的改进与提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2 及时调整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学籍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教务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及时调整学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学籍管理的分级管理机制,在明确教务处和二级院系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的基础上,把学籍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各二级院系,充分发挥二级院系的直接管理作用。管理机制的调整,有效地改变了学籍管理人力不足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学校、二级院(系)两级学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有效地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
2.3 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学籍管理相关制度 制度建设是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2]。为积极推进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制度在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中的作用,教务处组织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以及各二级院系有关人员,遵循“依法治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人”的制度设计理念,按照调研、起草、论证、修改、审议公示、备案的制定程序,对原有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疏理、修订、补充完善,最后经校委会讨论审查通过,先后出台了20多个学籍管理制度文件,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汇编成册,以便学院领导、学籍管理人员、广大师生随时随地查阅与使用,促进学籍管理制度化建设。
2.4 注重培训与检查评价工作,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学籍管理队伍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务处根据学籍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专业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健全学籍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如高层次的正规学历教育、参加短期培训教育、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等,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确保学籍管理人员在学籍管理岗位上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管理制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学籍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学籍管理队伍顺应学籍管理人性化、个性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改革趋势,强调学籍管理的从严管理,确保高效优质完成学籍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教务处制定《学籍管理人员工作质量考评实施细则》,每学期从计算机知识及其相关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学籍资格审查、学生注册、学生基本信息录入与更新、数据填报、课程成绩管理、学籍档案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学籍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津贴、奖励挂钩,突出体现奖优罚劣。若检查考核过程中发现学籍管理人员工作存在差错,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文件予以处理。考核机制的运行,提高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预防、减少工作差错的发生,推动了学籍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5 改革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保证学籍管理制度教育效果 学籍管理制度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集中新生开大会学习的方式日益显出其不适应性,大多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必须加以改进。学生对管理制度的学习不是一蹶而就的事情,而应该是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经常的、不间断的学习与执行过程。基于此,教务处对有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疏理、解读,对有关的内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汇编成《新生入学必读》并印发到每名学生手上。同时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新生入学教育实行扁平化组织管理,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各二级院系辅导员辅导为辅,教务处每学期初组织统一考核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对有关管理制度能常学常记,为很好地落实与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亦日益凸显。近年教务处引进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依托校园网利用计算机对学籍管理进行现代化管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只需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即可完成信息的录入、更正、删除或有关材料的查阅、下载、打印等相关工作。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启用,降低了学籍管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7 以生为本,认真做好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2001年教育部开始对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毕(结)业证书以及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取得的毕业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3]。教务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统一认识:电子注册并非是单纯性的统计数字,而是将学生的基本信息、身份证号、证书编号、毕业生的照片、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统一记录、总结,若在记录中出现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对学生以后的毕业、就业以及学校的声誉等造成严重的影响。要求从事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强烈的责任心,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地核对信息,确保学籍电子注册信息的真实、可靠、无误,确保国家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在校生管理的全程化、信息化、规范化。
2.8 加强学籍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学籍档案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籍档案是学生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反映,做好学籍档案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管理,社会“选才”、“辨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务处一直把学籍档案的管理作为学籍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学籍管理人员在学籍档案形成过程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学籍档案从产生、收集、保管、归档到查询、借阅、使用以及安全保密的管理。同时注重档案的有效利用研究工作,从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性的数据和资料,为各级领导决策或工作参考服务,充分发挥了学籍档案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总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地处欠发达地区的民族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及时研究学籍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充分的保障。
[1] 何鸿雁.改革学籍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学籍管理平台[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4-25.
[2] 邓美娇,郭春梅,龙坤,等.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78-80.
[3] 张民主.学籍管理的电子信息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