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42例报告)
2012-08-15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12000
吴 婷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12000
乳腺癌在妇女罹患的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在女性各类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通常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在40~50岁之间,其中年轻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现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42例年龄在35岁以下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青年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519例,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乳腺癌患者42例,约占患者总人数的8.09%,均为女性,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31.2±1.3)岁,将青年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余477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常规病理检查:切除的组织标本立即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6~24h,经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观察确认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及数目。
1.2.2 免疫组织化学:采用Maxvision法检测,试剂购自福州迈新公司。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标准:肿瘤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样物为阳性,以1%为阳性界值,≥1%的肿瘤细胞核任何强度着色时即判为阳性;在有理想的内外阳性对照前提下,<1%的肿瘤细胞核着色时判为阴性。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免疫组化检测标准:阴性,无着色,1+,任何比例癌细胞呈现微弱或不完整细胞膜着色;2+,>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弱-中度、完整但不均匀的细胞膜着色,或<3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细胞膜着色;3+,>3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均匀的细胞膜着色。3+判定为HER-2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 观察组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35例,约占83.3%,原位癌3例,浸润性小叶性癌1例,其他情况3例;对照组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407例,约占85.3%,原位癌24例,浸润性小叶性癌17例,其他情况29例。观察组的各种病理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织学分级 观察组I级7例,Ⅱ级12例,Ⅲ级7例,16例未行组织学分级;对照组:I级62例,Ⅱ级182例,Ⅲ级74例,159例未行组织学分级;两组各组织学分级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免疫组织化学 观察组的ER、PR、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3.8%(31/42)、76.2%(32/42)、23.8%(10/42);对照组分别是 69.8% (333/477)、63.1%(301/477)、22.9%(109/477)。观察组的 ER、PR、HER-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淋巴结转移 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9.5%(25/42),对照组为47.0%(224/47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转移。
2.5 TNM分期 观察组0期3例,占7.1%;I期4例,占9.5%;Ⅱ期12例,占28.6%;Ⅲ期15例,占35.7%;Ⅳ期2例,占4.8%;6例未分期,占14.3%;对照组0期62例,占13.0%;I期89例,占18.7%;Ⅱ期162例,占34.0%;Ⅲ期74例,占15.5%;Ⅳ期11例,占2.3%;79例未分期,占16.6%。其中观察组Ⅲ~Ⅳ期17例,占40.5%。对照组Ⅲ~Ⅳ期85例,占17.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患者就诊时病期一般较对照组晚。
3 讨论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发病有呈年轻化趋势。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生物学因素很多,有文献报道显示[2]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激素受体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等与乳腺癌预后相关,而这些生物学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在各研究中的结果又有所不同。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青年组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主要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总数的83.3%,主要病理类型构成和所占比例与对照组中老年乳腺癌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方面,研究显示青年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与对照组中老年乳腺癌相应的组织学分级有所差别,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肿瘤细胞表面表达ER、PR受体作为激素调节转录子,介导细胞激素反应。ER、PR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ER蛋白是由两个沉降系数为4s、分子量为65 000的激素结合蛋白分子所构成的二聚体,PR是ER作用的最终产物,PR的合成必须有ER作为启动,PR的存在说明ER确实有其活力,PR为更重要的预后因素。乳腺癌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有文献显示[3],青年乳腺癌ER、P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老年乳腺癌,本文研究显示,青年乳腺癌的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73.8%和76.2%,反而高于对照组的69.8%和63.1%,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C-erbB-2基因又称neu或 HER-2基因,定位于17q21,编码分子质量为185 kDa(P185)的跨膜蛋白,具有胞内酪氨酸酶活性,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具有高度同源性;它又称为人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正常情况下处于非激活状态,当受到体内、外某些因素作用而激活时,具有肿瘤转化活性,通过基因扩增和蛋白过度表达在细胞信号传递系统中起桥梁作用,刺激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Her-2是乳腺癌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在乳腺癌中的过度表达率约为30%左右[4],它的过度表达影响乳腺癌的预后。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 Her-2表达率为23.8%,略高于对照组的22.9%,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两个重要的指标[5]。青年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本文研究显示,青年组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9.5%,明显高于中老年对照组的47.0%,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是综合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等进行分期,本组研究资料显示,TNM分期观察组Ⅲ~Ⅳ期的所占比例为4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青年组乳腺癌发现时不少已经是晚期,一方面说明青年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较易发生早期转移,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青年乳腺癌患者由于年轻自身重视不够,或者害羞心理等原因延误诊治有关。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表达等与其发病年龄无太大关系,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及TNM分期则与其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分期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关键因素,与中老年乳腺癌相比,青年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易发生转移,且肿瘤分期晚的特点,这些都影响到青年乳腺癌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治可以显著改善青年乳腺癌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1]杨玲,李连弟,陈育德,等.中国乳腺癌发病死亡趋势的估计与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6):438-440.
[2]董志伟,乔友林,李连弟,等.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J〕.中国肿瘤,2002,1l(5):250-260.
[3]魏志敏,谷海燕,赵洁,等.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0,8(6):622-624.
[4]张宏伟,叶芳,纪元,等.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治〔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93-96.
[5]韩定芬,马骏,周新,等.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25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