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定语域的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探讨

2012-08-15

关键词:话语交际词语

朱 洁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一、引 言

模糊修辞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①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页。。无论是日常交际还是纯文学创作,模糊修辞的运用都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模糊修辞与语用关系十分密切。因为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它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从理解方面强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运用方面研究得体和合适。

美国社会科学家海姆斯(Hymes)认为课堂语境由八大要素构成,包括时间、地点、教学双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语调、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教师在运用语言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适应各种语境因素,善于把握语境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关于英语教学语言的研究,国外代表有Chaudron(1988)、Nunan(1991)等,国内代表有林汝昌(1996),周星和周韵(2002),林立峰(2008),康艳、程晓堂(2011)等,他们的研究大都聚焦于英语教学语言的类别、特征和功能。

既然语言既有精确性又有模糊性,人们总是根据交际需要选择运用语言的这两种特性。虽然,教学语言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要求教师用精确的语言把各种概念、原理、方法,准确明白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任何时候都得用精确语言。“在修辞中模糊能起到精确所起不到的作用”②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64页。。模糊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实施的有目的的控制,是一种交际策略。模糊语言富有含蓄性、暗示性和灵活性,往往被教师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艺术,也就是模糊修辞的运用。本文英语教学为特定交际情景,从语用的新角度,来探讨英语教学语言中的模糊修辞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二、特定语域模糊修辞艺术的构建策略

模糊修辞是以语言活动中的模糊言语为研究对象,而模糊言语是实际交际的产物,它既可以借助语义不确定的、有伸缩性的模糊词语或结构以及某些修辞格等语言手段构成,也可以由具体语境中表达模糊概念的精确词语组成①申芳:《从英汉对比看模糊修辞》,《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特定语域英语教学语言中的模糊修辞构建手段丰富多样,常见的有:

1.选用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是指词义概念的外延没有明确界限的词语。在自然语言中,模糊词语大量存在。如大部分形容词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副词、名词和表时间、方位、颜色、称谓、指代、程度范畴等的词语等都是模糊词语。因为他们的词义类属或范畴具有“亦此亦彼”性②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第27页。。如:

(1)Your English is beautiful.

(2)To a certain degree,today’s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is a great success.

例(1)、(2)都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的积极评价,其中的形容词beautiful、great都是外延没有明确界限的模糊词语,但他们明确表达了对学生积极的评价意义,达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目的。

2.运用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指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G.Lakoff,1973)。它们属于模糊词语,但有别于一般的模糊词语。具有模糊发话者与所说话语的命题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改,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所作的直接主观测度,或提出客观根据,对话语做出间接评估等,使话语稳妥周全、礼貌客气,从而有效地调节和维系言语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包括程度变动语quite、almost、nearly、kind of等,范围变动语如 about、approximately、strictly speaking等;直接缓和语如 I’m afraid、I think、hard to say等;间接缓和语如according to、presumably等。模糊限制语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广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如此。比如当教师偶然忘记某词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时;需要列举一些事但又不需列出全部项目时;估计不准、没把握却不得不表态时;希望使话语更具说服力;想要使话语显得客观、委婉、不易被否定等情况下,教师往往使用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艺术。如:

(3)When on fire,people usually use,umms…er…kind of tool which contain dry ice and is often seen on the wall in public areas to put out fire.

(4)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on this point.

(5)According to Collins Dictionary,this word has another meaning.

3.利用精确数词和量词的模糊化

数量词在一般情况下是精确词语,但在日常交际,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精确的数量词转化为模糊词语来达到修辞目的的情况非常普遍,如:

(6)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Let’s do it together.

(7)Think twice before you make an important decision.

例(6)、(7)中的two,twice由于修辞的需要,不再表示实际的数字,只是表示一种虚数,由原来的精确数字转化成了模糊语言,强调多。

4.利用标点符号和没有确切意义的感叹词、充塞词

在文学描写和口语中,巧妙地运用一些标点符号如省略号、感叹号等,感叹词如well,oh,why;充塞词(即在讲话时用于充塞思考或犹豫的间空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声音符号)如er,erm,un。如

(8)“Your grammar is…”she had intended saying awful,but she amended it to not particularly good.

句8中省略号代替了直白,似显模糊而其意明了。委婉地指出了学生的学习问题。

5.运用某些修辞格

伍铁平指出“婉词、比喻、借代、禁忌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界限”③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第366页。。它们也是构成模糊修辞的手段。用“像……”“像……似的”等模糊词语把本体和喻体间的界限模糊化,使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界限,造成喻体就是本体的意象,使语言所传达的意义有了双重甚至多重指向,扩展了语言的张力,使之包含丰富的语义内涵④陈欣:《交际中的模糊修辞的语用功能》,《语文学刊》2010年第5期。。如:

(9)I always think learning a language is rather like learning to drive:you couldn’t learn to drive a car by sitting in a classroom or watching television.I think what you need is a lot of practice in using the language.

6.运用模糊句式

一些模糊句式也能构成模糊修辞手段。如I’m told、It’s reported、It’s well known、It’s considered、It’s said that、if necessary、if possible.等;表虚拟的句式;以及否定句式代替肯定句式和使用插入成分或附加成分等构成委婉语等。它们有的是动作的发出者模糊,有的是条件的内容要到“言外”去找①陈益德:《论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如:

(10)I’m told some students were absent in Miss Liu’s class.

(11)If you paid more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you would do much better.

三、特定语域中模糊修辞艺术的语用功能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1983)曾提出人际交往的礼貌六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Grice(1975)提出了会话合作理论,即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应遵守数量原则、质量原则、方式准则和关联准则。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遵循“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交际双方往往运用模糊语言来把话语说得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客观,课堂交际也不例外。特定语域英语教学语言中模糊修辞的语用功能是多方面的,下面从维系人际关系、提高表达效果、组织课堂教学三方面来论述其几种常见的语用功能。

1.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模糊修辞具有:

1)缩小距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亲和功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常来讲,无论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还是权力分配上来讲,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不平等关系。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认为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被认为是圣人,所以Snow将其称为“圣人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妨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现代教育改革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认可和采纳。教师运用模糊言语,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并非权威。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用异于传统的称呼语。如西方人常用的ladies and gentlemen、my friends、Mr加姓、Miss加姓或中国人常用的“小李小张”等。

教师对学生使用这些称谓,使学生有一种备受尊敬的感觉,或使他们感到师生如朋友般亲密,或熟人般亲近。因为ladies and gentlemen、Mr加姓、Miss加姓是西方社会对男士和女士的社交礼貌称呼;my friends是朋友间的称呼;小李小王更是中国文化里典型的熟人间的称呼。这些称呼模糊了中国传统的师生尊卑之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具有人际关系的亲和功能。有利于课堂交际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进行。这是建立和谐师生人际关系的交际策略。

2)保留交际者面子的满足功能

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1987)提出了著名的“面子原则”(the notion of face)

根据这一原则,每个人在和别人的交流中都希望保留自己的面子。课堂交际中,当教师要表达一些可能对学生或对自己造成面子威胁的信息时,往往会选择模糊语言来使言语表达更委婉、含蓄来满足学生或自己的面子需要,构造一个友好的交际氛围,达到维持交际的目的。如:

(12)I believe you’ll pass the exam if you study harder.

(13)I wonder if you could hand in your exercise-books before Friday?

例(12)中教师用模糊限制语I believe和模糊句式if you study harder来委婉批评学生学习不够努力,语气温和地规劝人家好好学习,满足了对方的面子需要。例(13)中教师通过使用直接缓和型限制语“I wonder”削弱生硬的要求语气,使其具有商量的语气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如果学生不同意也给自己留有余地,避免自己丢面子。

3)使交际者“受损”心理得到调节的功能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采用“轻描淡写”的方式对待对方的不足或受损,让对方在“受损”的情况下能够使不愉快的心理得到适当的调节,构造一个宽松的交际氛围,使语言交际顺利而高效完成,这就是模糊语言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②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第54页。。这一点尤其在教师反馈中得以体现,因为教师反馈是课堂交际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少了教师的反馈,学生就会感到困惑,没有安全感③Cullen,R.Teacher Talk and the Classroom Context.ELT Journal,1998(3):179 -18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回答有时会有错误或偏离题目原意,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应委婉地指出错误,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在反馈语中教师往往选择模糊言语来调节学生“受损”心理,以保存其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如

(14)I’m afraid you made a small mistake here.

句中教师用I’m afraid模糊限制语和模糊词语small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限制,大大削弱和缓和了原有的批评语气,运用“轻描淡写的方式”一方面如实反映了情况,遵守了质量原则,另一方面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缓和了直言的冲击,使学生的“受损”心理得到适当的调节。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方面,模糊修辞具有:

1)使语言表达委婉、礼貌和得体的功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话语的得体性和礼貌性是教师在师生交际中必须维护的。因为话语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态度以及他对事物的推断等,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的人际功能。模糊限制语可模糊发话者与所说话语的命题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往往选择模糊限制语和其他模糊手段来适应课堂语境,以使话语稳妥周全、礼貌客气。达到维护教师形象,成功与学生交流的目的。如:

(15)He is a student who is slight below the average.

这里,教师用低调表达(understatement)委婉地谈到学习中可能存在较大困难的所谓“差生”,没有使用stupid这一侮辱性语言,从而避免了给学生带来打击等威胁面子的语言行为。在反馈语中,教师常选择模糊手段来委婉指出学生所犯下的错误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教师利用模糊手段缓和语气。

2)提高语言表达灵活性的功能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避免把话说得太死、太绝而造成被动局面,往往用模糊手段来达到话语灵活的目的。如

(16)I’d like to give you ten minutes or so to have a discussion on this topic.

上例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活动所需时间的估计用了or so模糊限制语和模糊句式,提供灵活的弹性长度。如果真实的时间与所估测的时间不符,教师可以避免因预测时间与事实不一致导致的丢面子,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做出相应调整,达到语言表达灵活的效果。

3)使语言表达幽默的功能

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状况,这时,教师借用模糊言语使语言表达幽默,达到化解难题,避免尴尬,缓和课堂气氛等作用。

(17)Teacher:Do you know why I was shocked at an American lady’s question“How old are you?”in our first meeting?

Student:Because you are young.

Teacher:erm… thank you for saying so.(smiling).Maybe,she’d better ask me“ how young are you?”

Students:haha…quite right!

此例是教师在课文导入部分遇到的一则“意外”,原本想从西方人不喜欢谈论年龄等隐私这一常识,对照教师的亲身经历,而导入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没想到某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old,回答完全偏题。教师灵机一动,借用充塞词erm填塞了思考时间的停顿,用汉语中有标志单位的“年轻”替代英语包括young的无标志单位且不为西方人喜欢的old,仿拟出一个令所有人都爱听的how young are you?幽了一默,引起全班大笑。既避免了学生回答离题的尴尬,缓和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教师的机智。

4)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优美的功能

教学实践证明,不管是文科还是理工科教学,都离不开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要使语言生动化,形象化,甚至优美,教师往往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模糊辞格。比喻可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5)使语言表达客观,提高信息真值的功能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话语是重要的信息输入,其质量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既要避免语言的绝对化,又要保证知识的准确客观性。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得到的信息是真值的。但真值不等同于精确。“人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模糊概念,不可能处处用精确概念代替模糊概念”①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第364页。。真值是指准确和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人们往往使用模糊言语来表达它以更接近真值。

例如用 I think、I guess等引导性词组,might、could等情态动词,well、umms等感叹词,seem、appear等缓和性模糊限制语,表示这是教师本人做出的主观推测或犹豫,表明对所说内容的真实程度没有把握,对事物做出不十分肯定的看法,而it is said that、according to somebody等间接缓和性模糊限制语为所说内容提供了信息来源,教师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第三者的看法得出的,往往第三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都使得教师的话语更具客观性,提高了信息的真值。

6)调整语速,修正话语、填补信息缺项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什么样的会话,在交际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修正正是排除阻碍,维持、保护会话继续进行的唯一方法。Grice(1975)认为“会话含义”具有五个特征: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可推到性、非规约性和不确定性。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可取消性。教师并非无所不知的圣人,有时会碰到表达失误或卡壳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或遇上表达困难的情况更是常情。这时,教师往往借用模糊言语来修正自己的或学生的话语,填补信息缺项,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例如em这个充塞词起了放慢语速来斟酌用词的作用,巧用模糊限制语kind of填补信息缺项,摆脱困境,延续教学,体现了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

3.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模糊修辞具有:

1)别具匠心导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的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核心是暗示性”,暗示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高明的教师往往采取模糊表达法,或声东击西,或言此意彼,或引而不发,给学生造成悬念,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学习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讨论作者王尔德经典的“似非而是”的关于女人、男人、爱情等谈论,让学生体会这位语言天才的才智与诙谐,然后介绍他的“唯美主义”观点,再导入其唯美主义代表作。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导入,令学生对其人和其作品饶有兴趣。凡此种种,比起精确语言和盘托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收到精确语言收不到的教学效果。

2)鼓励参与,活跃气氛的功能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一种典型的教学语,是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开场提问或导入部分提问时,一般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而这些要求不能以强硬的命令语气。借用模糊语可以缓和语气。如:

(18)I’m expecting someone to give me the answer,no one can avoid making mistakes.Just have a try.Just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opinion.

该句中教师用人称指代模糊语someone提问不明确的对象,用模糊词something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或回答不完整可能造成的面子威胁问题,另一方面,也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方便。

3)减少“情感过滤”的功能

学习焦虑是学习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动机的障碍。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其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x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低时才见效”①Krashen S.﹠ T.Terrell.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Oxford:Pergamon,1983.。模糊修辞的使用有助于帮助教师对学生做出恰当、有效的课堂评价,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缓和抵触情绪,减少“情感过滤”。例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使用a little、not too many等低值数量词,在语言上将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尽量降低,可以缓和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抵触情绪,减轻其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减少“情感过滤”。

四、结 语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有意识的操纵与控制的过程,是在各种语言要素的作用下顺应了不同语境,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教师在运用语言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适应各种语境因素,善于把握语境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既然语言既有精确性又有模糊性,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在语言理论基础方面增加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知识,把握好语言的模糊性,充分利用教学语言的模糊修辞艺术,使教学内容、讲授风格、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师生关系等都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话语交际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情景交际
画与理
找词语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