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能融入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实用性分析
2012-08-15张丰
张丰
(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9)
由于学习专业的差异和未来从事职业的不同,学生在发展终身体育时应该考虑到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要,学习并掌握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身体锻炼知识、手段、技能和方法,掌握职业实用性的运动技能,提高未来职业所需要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这些毕业的学生即将面临进入一线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职业体能,将会对学生胜任高强度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次根据专业特点,将营销专业学生归类于服务类,课程采用选修课+常规体育教学形式。通过比较发现学生个人形象有很大提高,自我调节压力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体力耐久性没有太大变化。这可能和训练时间短,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不高有关[1]。
1 职业体能概述
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能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以及人体对于湿热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能力。职业体能应包括一般职业体能和职业特殊体能两个方面,一般职业体能主要是指人体活动能力能满足执行日常职业工作而没有感到疲劳,并留有充足的活力去享受闲暇时间的各种休闲活动的能力;职业特殊体能主要是指人体能满足职业工作特殊环境、特殊工作方式以及预防和矫正职业病的工作能力[2]。
专业课服务于工作岗位的今天,作为基础课的体育同样应该打破传统体育教育束缚,放眼服务与专业,服务于岗位这一需求上,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体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来满足高强度工作的需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开发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职业体能的开发与培养方面还显得有些落后。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也符合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 职业体能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2.1 高等教育自身的要求需要职业体能的融入
高等教育的课程要依据将来从事的职业进行安排,因为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专业职能的实用高素质人才。专业课服务于工作岗位的今天,作为基础课的体育同样应该打破传统体育教育束缚,放眼服务与专业,服务于岗位这一需求上,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体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大学毕业生在即将从事的职业上,不仅需要面对一些机械设备的吵杂,各种特殊工作的环境,还有各种高风险、高难度而要求高精度的工作要求,对于他们来说除了专业素质是必须的外,职业体能也是需要的,因为没有好的体能,好的身体,根本无法来适应如此高强度的工种[3]。这些体能可以来满足高强度工作的需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开发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职业体能的开发与培养方面还显得有些落后。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也符合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2 职业体能的融入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差异、教学中职业教育水平不高、课程安排不合规范、教学目的不清楚。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性而没有考虑职业体能的融入,导致学生在今后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充足的体能来面对高强度的工种。因此,大学体育教育中不能忽略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这也是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改革项目之一。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置,特别是高强度的工种,要求职业体能的融入更深刻些,特别是学生的特殊职业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以此来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
2.3 有利于确立体育教学为职业体能的服务功能
大学体育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要有终身体育的理念,要明确体育是为将来从事职业的体能服务的,这样学生才会自愿地去参与各种体育训练。目前国内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采取了选项式的教学方式,同时包括体育俱乐部、社团等形式,这些的开展往往是按照普通高校体育组织形式进行的再压缩版,没有完全体现高等教育特点,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倾向,大学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强身健体的层面,如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体能训练,使学生明白职业体能的获得,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胜任今后工作岗位对身体技能的要求,提升综合竞争力,这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为将来进入一线岗位工作的大学生生,在没有进入岗位之前,通过体育课中的职业体能训练,将“提高、防治、补偿”作为准则,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预防的习惯,强化专项职业体能,是学生主动的在踏入繁重的岗位之前已经具备承受各种艰苦环境的能力,预防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3 职业体能融入大学生体育教学体系的现状
3.1 对教育资源要求不是非常高,投入少
职业体能的获得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不需要特意购进或建设先进和庞大的教学基地,教师通过归类学生专业特点,制定适合专业特点的练习手段,提高学生职业体能,常规的体育锻炼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只是将这些运动锻炼的侧重点加以研究归类。
3.2 学生将在获得传统体育强身健体的前提下具备职业体能
目前的体育教学都是围绕强身健体以及培养体育代表队参赛获奖的层面进行的,并没有考虑进去学生职业特点,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帮助不是非常大,而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学生在获得强身健体的通用效果下,还具备了一定的职业体能。我们可以看到职业体能的练习对器材和场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高校开展职业体能课程也不需要额外产生巨大的费用,一些常规的练习手段基本可以满足,关键是对学生专业所需职业体能的把握和分类一定要准确即可,例如导游、文秘等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所需职业体能为气质、反应速度、康挫折能力、适应性等我们可以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信号跑、越野等项目来达到所需的职业体能,而学生一旦获得这些能力,将会对工作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4 职业体能融入大学生体育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4.1 职业体能课程的开设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的实用性技能人才。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也应体现体育教学与职业培养方案相结合的特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能、体育理论知识、卫生保健常识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主,可放在前二个学期内进行。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也会存在差异,具体是根据一些对职业体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实施职业体能课程要求更高些,一些对职业体能要求较低的专业实施职业体能课程要求就要低些。
4.2 积极开展职业体能俱乐部和社团组织以及户外拓展
职业体能的有效获得需要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一周2学时的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课外体育建立起有效的职业体能俱乐部和社团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强化职业体能的获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强化职业体能的获得,同时有必要参与一定的户外素质拓展练习,增进团队合作等能力。
4.3 改变体育老师与学校相关领导对职业体能片面认识
目前还是有部分的高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对职业体能认识不足,甚至片面的认为大学生学生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体育课就是给学生玩的,只要不出伤害就行。
4.4 强调终身性
这种观念肯定是不对的,因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进行身心调节,更主要是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职业体能训练,让他们在今后的高强度工作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体质。这些给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带来了更重的压力。因为体育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不管是在学校期间,还是在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就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而努力练习。
[1]胡振浩. 大学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97.
[2]堵航歌. 浅谈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3]钱江,申伟华. 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