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之历史渊源与途径
2012-08-15张广华
张广华
(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徐州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之历史渊源与途径
张广华
(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徐州作为国内外罕见的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其独具的文化特色,这是打造徐州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基础。彭祖文化、汉文化、战争文化是徐州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铸就了徐州的武术文化魂魄,孕育了徐州人特有的优良品质。徐州城市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徐州武术文化,打造徐州国际武术文化名城是徐州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
徐州文化 徐州武术 国际武术文化名城
引言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的趋同化现象愈演愈烈,面貌越来越失去个性;而历史的浓厚积淀,又使每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并不容易被“同化”。由此“城市品牌”油然而生,其概念是由美国人凯文·莱恩·凯勒(Kelvin LaneKeller)教授在上个世纪末首先提出的。城市品牌通常是指城市的特有资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生成的特殊的识别效应,体现了一个城市丰富的经济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要素,是一个城市特有的竞争优势的体现。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武术事业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意见》(徐委办2012第65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文化决定着城市的深度和厚度、品位与形象,探寻历史文化根源,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是打造“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的必然选择。因此,打造徐州国际武术名城必须从其历史渊源、文化特质中探析。
1 战争铸就徐州武术
徐州古称“彭城”,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独特的地理位置致使这片热土上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大剧,以无数次惨烈的战争而彪炳史册,两千多年建城史上,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四百多次,产生重大影响的也有二百多次。朱德元帅曾说“徐州从历史上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作为国内外罕见的兵家必争之地,其战事历史之久远、战争之频繁、规模之宏大、程度之惨烈、战场之辽阔、原由之繁多、影响之深远则是无与伦比的,多次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古至今,每次改朝换代总要在徐州厮杀争夺,徐州的得失往往是最终胜负的标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像一座座特别的熔炉,锤炼了世世代代的徐州人,磨砺了徐州人强悍的性格、敢为人先的勇气、挑战极限的胆识、永不服输的韧性,人们提到徐州很自然地联想起古战场的刀光剑影、马蹄嘶鸣。而中国武术长期受儒、道、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舞武——套路表演和修身养性,缺乏实战性,对这一点,自古以来就多有批评者。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极为反对那些受民间武术影响的花拳绣腿在军队中流行。他说,“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开大阵,对大敌”不同于“场中较艺,擒捕小贼”,“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就是在无数冷兵器战火的熏陶与洗礼中,铸造了徐州武术崇尚真打实斗、简洁明快、刺刀见红、拳拳到肉、一击毙命的战场武术特质,淬炼了徐州武术“去花架,重实用,练为战”的战场武术风范,造就了彪悍威猛、敢作敢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徐州武术精神,也形成了徐州武术拳种流派繁多、百川汇聚、竞相争艳、并存发展的格局。当然必须认识到,据考证至今没有形成如陈氏太极拳对于陈家沟、螳螂拳对于烟台、红拳对于西北、八极拳对于孟村等一样的原装拳种,这或许是在某一时期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失传,但是历史的印记告诉我们:在梅花桩拳内部《根源经》、《皇极宝卷》及《邹氏家谱》等经卷文献中,均不同地记载着梅花桩拳一代师祖收元老祖、二代师祖张山(字三省,道号从)、三代师祖邹宏义在徐州习武、传拳的足迹,“从此立下文武教场,收徒讲道”,“黄河两岸,三省广播”。然而,这其中提及到的徐州多处地名、人名及轶事等在徐州俯志、铜山县志、沛县县志诸史料中难觅踪影。自三代师祖邹宏义离开徐州,北上传拳,使得梅花桩拳在河北、河南、山东得以播种、光大、弘扬,梅花桩拳在徐州销声匿迹,究其原因需要进一步去挖掘探究。需要一提的是,现在流传于沛县的梅花桩拳则是梅花桩拳第十三代传人李振亭大师由河南濮阳于清末传入的。
2 历史淬炼徐州武术文化
远古时期,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成为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中国最早的性学大师,是武术导引气功的祖师,也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鼻祖,其著写的《彭祖经》是中国第一部养生学著作。导引行气、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成为今天内家拳的雏形。彭祖在人们心中是一位仙人,被道教奉为仙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大彭氏国的先民们就是依仗武术气功导引功法和强健身体,骁勇善战,在历次战斗中捍卫了疆土的尊严。
秦末之际,项梁、刘邦能在秦王朝的暴政之下,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大军埋葬了秦王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的队伍中以一大批自幼习武的豪勇之士作为骨干,周勃、王陵、樊哙等个个武艺高强的将士们,正是凭借马上马下、挥刀舞剑的功夫,为刘邦赢得汉室江山,成就一个伟大的汉代王朝。从此有了汉人、汉字、汉族,奠定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基础,与同时期的贵霜、安息、大秦并称为“四大帝国”。
黄河孕育华夏万千儿女,徐州作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汉文化”之源远流长,远远超过“汉朝”的概念,而促成汉文化形成的主要人物多是徐州人。汉画像石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在两汉时期厚葬的产物,它客观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象和历史文化,反映出汉代人对两汉时期以及汉以前历史的观点和态度,是对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有力印证。在徐州出土的2500多块(出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汉画像石中有大量的有关武术的描述,其中的《力士图》、《观武图》、《比武图》、《角抵百戏图》等等雕刻技法精湛,构图疏密得当、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粗犷豪迈中包含细腻神韵,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代先民高超的武术技法艺术,彰显出徐州汉代豪放、彪悍、仁义、宽宏的武术文化。纵观绵延400年的两汉时期,刘邦故乡——徐州的演武之风甚浓,大汉王朝的武搏之气甚烈,武术文化之浓郁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
“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经过战火熏陶与洗礼的徐州武术文化,是徐州两汉文化精神的延续,是徐州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徐州的武术文化孕育了徐州武术人特有的优良品质:骁勇善战、粗犷豪爽、重情重义、广交朋友、广纳拳术、切磋武技。徐州人习武既讲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敢作敢为,更讲的是民族大义、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正是承载着历史的大局,才有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宏伟气概和大开拓的手笔,才有了“雄性徐州”的绰号。
毋容置疑,正是4000多年前彭祖武术气功的发明与影响,正是2000多年前汉代徐州武术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正是历史上徐州武术在无数次战火中的熏陶与洗礼,才奠定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丰富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宝库。徐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徐州武术文化理所当然的在中国武术文化史中占据重要位置。
3 武术文化成就徐州城市品牌
温家宝总理指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好的智慧之源。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赋予了徐州人深刻的精神内涵,兵家必争的历史造就了徐州人有情有义、敢做敢当的良好品德,无数战火的熏陶和洗礼铸就了徐州彪悍的武术特质。
城市品牌的塑造首先是对城市品牌进行定位,定位是塑造城市品牌的灵魂,要努力创造城市特色,以独特的品牌特征向公众传达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就是城市文化。中国武术文化是真正从中国本土衍化出来并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身体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记录和表达。徐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只有本土文化才是最难以被复制和移植的,所以《意见》中指出:千百年来,武术文化已经深深植入徐州人民的血脉,融入了徐州有情有义、创业创新的城市品格中。打造“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必须把武术文化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掘整理、精心包装提升、广泛宣传推介,进一步凸显武韵悠长的城市文化特色。因此武术文化成就了徐州城市品牌。
4 打造徐州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途径
近年来,在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徐州武术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的“六进”活动取得可喜成绩,武术段位制有序展开,各级各类武术馆校蓬勃发展,在大小公园、社区广场、街头巷尾、村头闲地,武术成为徐州人最喜爱的运动健身形式,成就了一大批全国有影响的武术名家,张凯、邰普庆、黄磊、孙会、姜冲锋、许家恒等10余人次获得武术世界冠军,徐州的武术家们在世界许多国家开馆授徒,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这些都为徐州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使徐州武术文化的保护、继承、弘扬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有机协调起来,使武术文化成为徐州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形象特质,彰显徐州城市的精神,增强徐州市民的自豪感,提高徐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徐州城市的影响力,打造徐州成为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精做细彭祖、刘邦的文化品牌。无论其历史渊源还是其历史地位、历史影响、历史价值他们都是世界上是独一无二。彭祖的武术导引气功是中国首创;刘邦打下汉室江山,成就了汉文化,离不开一帮儿时伙伴们挥刀舞剑的拳脚功夫。可惜彭祖武术导引气功、刘邦儿时所习练武术的样式已无从考证,只待后人挖掘,而任何凭空捏造、牵强附会都不是科学态度。
(2)造就、扶持高端武术人才。造就和扶持一批国内外有影响、有地位、有权威的武术大师级领军人物,使他们成为徐州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旗帜性人物,进而弘扬徐州武术文化,发扬徐州武术精神。
(3)加大重视学校武术教育,传承武术品质。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徐州拥有体育高等教育专业院校的数量与南京相等,在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和武术科学研究领域肩负重任。中小学、幼儿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武术教学是普及和提高武术文化的基石。
(4)专业武术、业余武术并举发展。专业武术担负着培养世界、全国冠军的重任,引领着竞技武术的发展方向;业余武术担负着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的重任,引领着大众健身的潮流。
(5)有选择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中国武术并不是都可以走产业化之路的,有的只能做精、做细、做深,这是由中国武术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如彭祖文化、刘邦文化等)。当然,大众消费层面的武术,必须做大、做强、做长、做优,与国际潮流接轨,如武术馆校、武术赛事等。
5 结语
徐州,一个从战争中走来的城市,具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彭祖文化、两汉文化、军事文化的历史底蕴,无疑孕育了徐州的“武术文化”,集中体现着徐州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尚武精神等行为观念,徐州城市文化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定位和展示离不开徐州“武术文化”。徐州的“武术文化”是徐州城市之魂,推动以武术文化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打造徐州国际武术文化名城,成为徐州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
[1]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9.
[2]于学强.彭城武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3]戚继光.马明达点校.纪效新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20-31.
[4]周伟良.梅花拳第二辈传人张三省新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29-33.
[5]黄 彬,肖庆国. 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联动效应研究[C].2011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9):64-72.
[6]朱金才.彭祖文化初论[C].第一届国际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6.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s and Approaches of Building International Wushu and Cultural City in Xuzhou
Zhang Guanghua
(Physical Culture Institute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Xuzhou as commander of the rare battle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has its own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precisely create the basis of the cultural city of Xuzhou International Wushu.The Pengzu culture,Han culture and War culture is the precious wealth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Xuzhou,it created the soul of Xuzhou Wushu culture that gave birth to the peculiar quality of Xuzhou.To build Xuzhou city brand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Wushu culture of Xuzhou,and creating the cultural city of Xuzhou International Wushu is the basic ways of Xuzhou urban development.
Xuzhou Culture Xuzhou Wushu International Wushu and Cultural City
G85
A
1004—5643(2012)08—0017—03
张广华(196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