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创新探讨①
2012-08-15谭俊
谭俊
(保险职业学院公共课部 湖南长沙 410000)
通过对当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及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不难发现,其现行的评价体系在实际的运用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与明显的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我国国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包括“终身体育”在内的很多新兴体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其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包含其中。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及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不但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一项强化国民素质、造福广大学生的善举。
1 现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1.1 与体育教学目标精神不吻合
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大致有三:第一是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增进学生对体育本身的兴趣;第三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与终身体育意识。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现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及评价办法对于其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教学评价体系之下,学生既难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也不能激发出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并成功地发展出终身体育之意识。相反,他们耗费了很多时间用于迎合现有评价体系中不科学、不必要的部分,无疑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1.2 过分讲求对运动技能的评价
过分讲求对体育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体育爱好的培养、体育精神的建立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如此教学评价风潮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以通过技能评价为体育学习的目标与终结,一心专注于对自身体能的训练,难以用心去感受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不难发现,这种评价模式深刻地影响着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初衷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并无疑也对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过于忽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价
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和终身体现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过程和不断的学习引导,而这显然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习惯所难以达到的。一般来说,很多现下的高职院校习惯于仅在学期末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成果进行一次性、总结式的教学评价,而对于漫长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表现却不予观察和反映。这极大地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性和学习起点的不同,同时也没有关注到他们在进行体育学习时态度、情感与精神上的特质与变化,自然就更谈不上帮助他们培养体育爱好和形成体育习惯了。
1.4 缺少多元化的评价视角
与许多其它科目的教学一样,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教学成果的评价也几乎是由教师们所全权掌控。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双方是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的主体而存在的,这一点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体育课堂中尤为突出。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方与实践者,客观学生们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其实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与参考价值。学生们的自我评价有利于他们总结教学中的所得,反省其中的不足,进行深入的自我引导与教育,而来自于共同进行体育学习的同窗之间的评价则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加强沟通与协作,进一步领会体育运动的协同精神。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单一的老师评价制度其实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师们个人时间与精神对教学及评价工作的限制性,这无疑会加大他们的工作负担以及学生们对其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独立体育精神的培养。
1.5 评价标准同视化,缺少因人而异的针对性
每个学生的先天体质、对体育认知程度以及个人体育运动使都不一样,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程度、对体育训练的强度承受能力的不同。而当前高职院校看似公平的同视化评价标准则很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们之间的这种差异,故而它们既不够人性化,同时也缺少了科学性与针对性。由于它无法对不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成长进行客观的评价,故而也不能看到大多数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他们体能潜质中乐观的一面。这种缺失对于鼓励他们坚持体育运动、培养体育习惯来说是异常可惜的。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创新探讨
2.1 明确体育教学及其评价指导思想,转变评价思维
高职院校要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以往的教学评价理念,深入思考学校和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所扮演的角色,重新明确院校体育教学及评价的指导思想并使这种新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和实行。尽管不同的院校对于教学目标及其指导思想确立的出发点不同,但一般来说,学校与教师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体能训练和体育技能的教授,他们的职责应当充分体现在对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和培养长久的体育习惯上。为此,校方应当放弃传统单一且不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办法,丰富、充实评价内容,并建立一个高效能、多角度、立体化、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评价体系。
2.2 充实教学评价内容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内容会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明确而产生,如果说把教学目标比作是一辆车要去到某一个地方,那么教学评价的内容则是告知你如何去到这个地方的各项具体操作。就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具体而言,它主要应当兼顾到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运动技能养成、运动能力的发展、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情况的评价。当然,随着国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视角的不断扩充,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还将会更加多元化。此外,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专注几乎是绝对的,而对于认知和情感的重视则极其地不足,这也是体育教学评价创新工作中特别值得注意和需要矫正的地方。
2.3 建立多角度的评价体系
2.3.1 自评与他评并行
尽管他人的评价非常重要,但自我评价依然是人们真正了解自己缺陷、反省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的最主要的途径。自我认识是一个人作出改变的内因,任何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他人的评价,如果这种外来的刺激因素不能转化为这个人真诚的自我认识,那这类评价就不会在其日后的活动中产生推动作用。故而学校方面在传统的仅仅由体育老师单独对学生作出评价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应当适当加入学生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的比重,让学生们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反思评价。
2.3.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共存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面只能针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情况展开对他们的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它容易对学生们产生错误的暗示,引导他们走入只注重量化成绩而彻底忽视课程内涵、不享受学习乐趣、不注重学习态度的误区中。而实际上体育学习是一个结合了时间、体能、思想、情感投入的综合性过程,它需要学生们付出全面、饱满的学习情感。为此,在教学成果的考核上,应当以定量性的评价为主,再辅以定性评价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加他们学习的立体感与层次感。
2.3.3 最终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一种充满了变化的过程,为了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有理有据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指导,这种变化值得老师们观察并研究。同时,基于学生长期的课堂表现而总结出来的形成性评价,一方面能够使得整体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另一方面也能使得漫长的教学过程更加充实,同时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及时地形成教学信息和反馈,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整体的教学活动。同时,由于形成性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生们对最终性评价的关注程度,引导他们转而更加注重于自身在体育课堂中的变化和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专属自己的意义,故而它在某种意义上才是更公平的。
2.3.4 在兼顾标准性评价的同时完善差异性评价
由于每个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好程度不同,体育能力也各有差异,故而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采取标准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另一方面它也会帮助原本不擅长体育活动的同学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从体育课程本身的角度来讲,相对于标准成绩,它更加关心的是学生在体育表现上的进步与成长,故而校方在开展体育课程之初就应当充分地了解学生们的体育认知、技能、体能情况,为每个人建立起专属的体育信息数据档案,再参考档案信息,结合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对其进行差异性教学成果评价。
[1]史文清,董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不足及改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
[2]高东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1.
[3]王发昌.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
[4]薛明.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2010.
[5]张继生,杨麟.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
[6]刘金生,等.美国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与评价对比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