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机制构建①
2012-08-15李树伟李朝福赵永胜
李树伟 李朝福 赵永胜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机制构建①
李树伟 李朝福 赵永胜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的比较优势及社区群众体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合理配置高校体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向社会开放管理体系,引入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共享平台,以期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提高运行效率,促进了高校体育资源的良性循环。
体育资源 资源共享 开发利用 共享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也已进入了一个体育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被体育深刻影响的时代。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大学生体质和人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及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体育必须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利用有限的资源合理地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扩大,逐渐凸显出了高校体育资源短缺和不足。 因此,如何通过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共享,向有限资源要效益,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改革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1 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
1.1 体育场馆资源较完善,但利用率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的开展,各地高校都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体育场馆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日趋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体育场馆闲置的现象。一些高校体育场馆除了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的需要外,在非教学时间,特别是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大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普遍较低,造成高校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即使有些高校体育馆对外开放,还是以场馆租赁为主,开放形式不太丰富,大大降低了它的使用效率。在当前全国社会体育资源匮乏的今天,当高校周边的群众,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在闲暇时间有体育锻炼需求时,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的控制,也限制了体育场馆的使用,这也必然导致降低其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1.2 缺乏区域性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机制
学校的社会地位及学校对体育的投入,对于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体育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性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个别高校体育资源匮乏、不足,有些高校体育资源浪费严重。而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建立区域性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机制,不仅促进区域性高校之间网络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和相互利用,并能有效地配置稀缺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校际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优秀的体育教学资源更好地为体育教学和社会提供服务。
1.3 体育产业意识淡薄,运行机制不健全
高校具有力资源密集、信息便捷的特点,体育人力资源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较高,但高校体育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的繁重以及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造成其体育产业意识普遍偏低,缺乏市场开发的能力。高校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管理方法上一般由学校自行制定,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整体管理处于一种自发的低水平和低效率的运行状态。此外,普通高校的体育场地社会参与程度不足,与社会外界的沟通不够,在场地资源的开发上缺乏引进外来资源的理念,对现有场馆的开发没有充分了体育人口的体育场地消费需要,体育产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不能真正发挥市场的作用。
2 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机制构建
2.1 注重体育资源的配套开发
在对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其内部价值要素和外部社会支撑条件,要分析市场需求与供应情况, 注重本校体育资源的内涵建设,通过各高校对自身体育资源内容与质量的不断充实与提升, 提高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环境的竞争性,为实现真正有效地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保障。要对现有体育资源及时进行科学评估,对于那些利用率不高的场地设施应当尽快淘汰或改建,改造作为对体育资源的配套开发。通过师资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和招聘等特殊项目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并依赖其市场稀缺性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本地区特色项目培训基地、体育俱乐部。重视高校体育资源人才的能力结构建设和开发,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体育管理者与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定期培训制度,表彰奖惩制度和素质测评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2 加强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建设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已不是过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向多元化发展。高校体育管理者要更新观念根据体育资源的不同现状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为高校体育资源走向市场铺垫道路。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健身市场、高校场地设施租赁市场,实行体育培训服务有偿化。认清高校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利用众多公司和企业依托高校竞技体育的影响和声誉,提高其知名度和产品影响力的过程,激发企业参与高校体育商业合作的积极性,促进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与商业合作的良性发展。通过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引进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树立商品观念,效益观念,促进和深化高校体育工作的体制改革,使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形成新的格局,获得新的发展。
2.3 构建完善的向社会开放的管理体系
高校的体育资源正常的无偿使用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拒绝对社会开放。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既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基本要求,更是作为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集中体现,高校体育资源的对外开放,可以加强社会和学校的交流,有助于社会对学校教学的监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场地设施的整体配置),建立完善、完备的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机制,在开放范围、时间、内容和开发对象上要做到均衡匹配,即保证了高校正常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无偿服务,又加强对社会开放的有偿服务,加强有偿服务才是保障高校体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偿服务,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以增加经费扩展体育资源,形成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构建校际共享平台
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是建立在多校合作基础上的教育资源共享,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可出台区域性校际体育资源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学分互认互换制,打破教育领域内封闭办学的状态,使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变得更加可行和容易。建立校际体育协作组织、校际体育资源使用网络管理平台、校际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库、校际体育资源评价系统等。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而区域性高校网络体育教育资源的共享,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学习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方面的自主选择权,又能满足学校周围“社区”体育的开展。
2.5 构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平台
社区体育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而学校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是我国国民体质和健康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高校还可以和周边社区的居委会合作,为社区成立活动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教师、场馆设施的优势,构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体育资源共享,既能缓解社区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又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培训、辅导,开展适合各年龄段的体育活动,并积极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通过这个平台还可开展群众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建立科学健身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并成立科学健身咨询中心,为社区居民健身服务。还可成立不同的项目活动基地,社区群众需要交纳一些费用,社区体育活动管理部门再补充一部分,确保资源共享的顺利实施。通过体育资源共享,使高校体育资源能够改变闲置现状,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创造最大的社会收益。
[1]郑文,李文玲.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2]秦贺余.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3]丁云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
[4]王红英.长三角地区高校区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
G803
A
2095-2813(2012)04(b)-0066-02
李树伟(1970~):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