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阳光体育背景下建设校园体育社团切实提高中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2012-08-15南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社团俱乐部校园

南宁

(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体育教研组 江苏南京 210014)

论阳光体育背景下建设校园体育社团切实提高中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南宁

(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体育教研组 江苏南京 210014)

在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对于学校体育这一传统研究领域来说,亦是到了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论,探求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更好结合的关键时刻。现行的每周三节体育课无法实现《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的基本要求。笔者就构建校园体育社团模式,引领学校体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学校体育自身向高端个性化发展。

学校体育 校园体育社团

1 校园体育社团模式教学符合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二战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致将他们分为以下几阶段:(1)从20世纪40年代起继续延续多年的经验主义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支配学生的体育目标,强调实用主义教学,为人类生存服务;(2)由于意识到经验主义课程忽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人们开始重视传统学科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学科为中心,以期达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这一阶段人们期望在先验的基础上更科学的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3)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接受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后,提倡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此时的教师以辅助形式帮助学生们找到他们的最佳发展区,校园体育社团模式教学正是为了提供这样的服务性教学应运而生。

校园体育社团模式教学是围绕某一单项运动,提供专业高效的课程和多种服务。由学校完成特色课程的设置,完善场地设施、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发展水平选择参加校园体育社团活动,它是现行班级授课制以外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平台与运动技能拓展平台,它的存在符合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总特征,适应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

2 借助校园体育社团平台实现《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的要求

我国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更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由于现行的班级授课制自身特点决定了学校无法通过体育课渠道实现“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基本要求。咎其原因是因为在体育课上分配给单项运动技能的时间十分有限,而就某一运动而言技能是丰富多样的掌握这些技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在体育课堂上是不能提供的。校园体育社团模式作为现行班级授课制以外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平台与运动技能拓展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今的发达国家通过体育俱乐部的基本组织形式 便捷高效的构建起了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一体化通道。在这个体系内,校园体育社团提供场地器材设施、教学人员、课程等服务性项目。其教学形式多样,组织形式也愈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接近,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多元化、社会化发展的总特征。

依据我国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俱乐部教学计划,设置校本教材,培训体育师资、配备教学设备。根据体育传统、特色,确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项目,供学生学习和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围绕俱乐部教学组织开展对抗赛、挑战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体性校园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俱乐部服务功能,依托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定期组织各俱乐部间的联谊等活动,为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的受益者。俱乐部发挥本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势,聘请有体育、专长的人才进校园,对学生学习体育进行辅导。利用当地体育场(馆)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等社会体育、资源,拓展学生文体活动空间。

3 以校园体育社团模式为基础实现学校体育服务的多元化

所谓校园体育社团是在学校中,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学校体育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背景下,从大体育观出发,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纳入课程之中,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教学、运动指导、科学训练的服务性组织形式。比如篮球校园体育社团、排球校园体育社团、田径校园体育社团等。学生可根据兴趣、技能水平等参与不同的俱乐部。

有研究表明影响参与体育的因素有年龄、技能水平、兴趣、社会交往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就是兴趣,在青少年人群中兴趣影响运动参与的效果更为突出。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极据个性化色彩,那么我们的教学形式无论怎样提供个性化服务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因此,加速建设学校体育校园体育社团新型个性化授课模式,完善制度、编制建设、任重而道远。其结果必然极大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加速学校体育向个性化功能化发展。

国外的发展经验对我们在学校内构建校园体育社团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校内构建俱乐部,校外走进社区体育中心与社会体育相融合;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对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学校间通过俱乐部平台建立传统赛事形成特殊的体育校园文化;注重开发俱乐部综合性功能,开展各种球类比赛、办会展、集会及其他文化活动;建立俱乐部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认定和资格审查制度。教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等等。即提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又很好的将体育锻炼与校园文化更好的融合、还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最终,我们期盼通过学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参与运动俱乐部的行为,改变学生体育意识、使之毕业后能主动参与社会体育锻炼团体、从而达到终身锻炼的教育目标。

4 校园体育社团的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

4.1 以校园体育社团教学个性化课程为基础

围绕具体的运动项目,系统学习训练。走教学训练一体化道路。运动项目有其自身的理论和人文知识体系。让学生系统学习这些理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有效提高科学锻炼水平, 从而让他们在体验其中真正的快乐。

4.2 以校园体育社团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促进学生课后积极投入每天一小时活动锻炼

每周有限的体育课自然很难满足爱好者的运动需求,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分散到各个校园体育社团。参与各种运动俱乐部的教学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限度的完成了同项目分班教学,为拥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课后以校园体育社团活动辅助教学不仅能满足这一群体的活动参与需要,更能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文化氛围,对提高运动技能有显著积极作用。

4.3 校园体育社团活动具体内容

校园体育社团竞赛活动的开展与教学同步。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举行一些单项技能的趣味比赛活动,如在乒乓球俱乐部活动中我们设置定点发球、正手攻球、正反手定点拉弧圈球等活动。这类比赛虽不是真正意义的竞技比赛,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乒乓球参与兴趣,加深他们对球类技术动作的领悟;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可以开展一些小型擂台赛,如四个人一个台,以6分制为竞赛规则,胜方为擂主,负者则在下一轮可以再次挑战,这种模式不仅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参与频度,而且能让他们逐步接触完整的乒乓球竞赛规则;在教学后期,学生的乒乓球技术动作基本趋于系统化,完全可以依托校园体育社团的场地和专项乒乓球教师人员的优势举办一些不同级别的乒乓球赛,如班级内比赛发、班级间的比赛、年级间的比赛、专业间的比赛,甚至是通过与其他中学的乒乓球协会或类似的学生社团组织的联系,举办校际比赛。当然,这种比赛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校际正式比赛,它具有明显的社团性和自发性。竞赛是体育魅力之所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不仅能提高这一参与群体的技能水平,更能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化进程,有利于他们的全面高效的参与锻炼。

5 结语

校园体育社团是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形势下对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活动开展的一种前瞻性的探讨,如果能纳入学校体育管理及工作量考核内容,成为体育常规工作,必将凸显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融合,营造校园文化、改变传统学校体育发展思路;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推动学

G834

A

2095-2813(2012)01(c)-0089-02

生参与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猜你喜欢

社团俱乐部校园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社团少年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