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实用法教学的探讨

2012-08-15贺春林

武术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右肘单式拳法

贺春林

(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实用法教学的探讨

贺春林

(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实地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24式太极拳单式的实用方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太极理论的理解,不断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

太极拳 单式 实用法 教学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大众健身的普及拳术套路,许多学校已将其纳入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广大民众和学生通过长期学练太极拳,已经达到了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体育科研方法,从二十四式太极拳野马分鬃的单式技击法教学入手,通过对其各种劲力的分析及其正招和变招运用方法探讨太极拳技击法的内涵,为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技击应用的不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思辨方法。

1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的气势运合

二十四式太极拳野马分鬃起势之时,是气的内吸过程,吸气而沉于丹田,使丹田真气充盈;起脚抱球之时,是气的上升过程,气升而运于肢体,使拳势圆活自如;转体运球之时,是气的悬托过程,气托而鼓荡心意,使身势连绵中正;迈步分手之时,是气的集聚过程,气聚而意气收敛,使意气劲力集中于团;落步采按掤挒之时,是气的外呼过程,气呼而促动肢体,使周身气力发放于点。教学时可以野马分鬃的气势运合为模式,例推到二十四式太极拳所有单式拳法的气势运合。

2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的力学应用

二十四式太极拳野马分鬃拳法技击的劲力主要有:以双手裹抱对方直击攻势手臂的合抓劲(对合力),以手采按对方手腕的采劲(牵引力),以手腕背侧向前上顶推对方手臂的掤劲(对峙力),以手臂向前或外抖弹对方肢体的抖弹劲(发放力),以手向外横挒对方肢体的挒转劲(轴转力)等。[1]由此可以拓展到二十四式太极拳所有单式拳法技击的劲力。

2.1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正招运劲顺其自然

2.1.1 采劲的力学效果分析

若对方以左式左拳直击我胸部,其拳是直线力,我抱裹对方拳臂之际,左手向左下采按对方手臂是斜下力,此二力以斜合力效果使对方左拳变为斜下冲;当冲力和采力的方向一致时,则成为顺合力。若前冲力或下采力较大,对方就容易在顺合力作用下向前仆倒,完成了采势。若对方收势后挣,合力就会逐渐减小,至二力相抵消时,即完成了采势。

2.1.2 掤劲的力学效果分析

我以右手腕背侧贴住对方肢体向右前弧形上掤时,其前掤力与对方前冲力形成新的顶合力;当对方收力后挣时,顶合力就会逐渐减小,经零后变为顺合力,完成了掤势。我若已套抵住对方邻近腿,当顺合力增大到使对方重心虚空后倒时,即完成了掤势。

2.1.3 抖弹劲的力学效果分析

我前掤力与对方后挣力之顺合力增加至“合即出”时,即以意导势,以气促力,双手或单手突发瞬间抖弹力作用于对方肢体,将对方发放出时,即完成了抖弹势。

2.1.4 挒转劲的力学效果分析

我右手外挒时,已变顺合力为向右的斜合力。此时,我右脚若已套抵住对方邻近腿,当我挒转之角加速度及外力矩达到足够大时,则能迫使对方身体定轴转动,当对方沿挒转的切线方向失衡侧倒或抛出时,即完成了挒势。

2.2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正招打力随势合发

探讨野马分鬃拳法正招打力时,要注重实践运用效果。我与对方相峙,若对方以左式顺手拳抢攻我中盘;我则以野马分鬃拳法正招迎击对方,左脚移步斜迎对方,上体左转前移中使对方左拳击空而落于身前;同时,左手内旋采抓对方左拳腕上侧,右手外旋左抄对方左拳腕下侧,将对方左拳臂抱裹于身前,右膝同时屈提撞开对方邻近腿,顺势落步套抵住对方邻近腿,左手随即采抓住对方左拳腕向左下牵带,并利用采劲和对方前冲力之合作用力使对方失衡前倒;若对方收势后挣,我右手腕即贴住对方左臂下侧前掤对方左腋及头面,以听劲感觉对方身势在掤劲与挣力合作用中的变化,当感觉出掤劲与挣力顺合时,即爆发瞬间抖弹合力将对方抛出;若掤势将尽未能掤倒对方,则变掤劲为右挒转劲,以右转螺旋挒劲将对方挒倒或抛出。[2]教学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正招技击方法时,要阐明肢体运行的攻防作用和劲力运合的效果,要以听劲和手肤感觉准确判断出对方身势和劲力的变化,顺势施法,借力打力,从而达到“因合施力运自如,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制对方效果。

2.3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变招制对方因势施法

探讨野马分鬃拳法变招制对方时,要注重“粘连黏随,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后发制人”的运用效果。教学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变招技击法时,要讲清双方肢体动态变化和劲力变化时,把握好瞬息万变的攻防时机和劲力运合,把握好听劲和手肤的准确感觉,在对方肢体和劲力变化之际,因势施招,制服对方。

2.3.1 掌按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野马分鬃挒势将尽时,若仍未能挒倒对方,则右手内旋成立掌,推按住对方中上盘要害空位,以右掌按劲和左手抖放劲迫使对方仰跌;同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掌根及左手;目视对方中上盘。

2.3.2 肘顶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以野马分鬃右式套抵住对方前腿,左采右掤对方之际,若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右腕用力托推;我则随势沉身以右肘尖顶撞对方心窝或腹肋要害空位,左手抖放其手臂催对方仰跌;同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肘尖及左手;目视对方中上盘。

2.3.3 臂弹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以野马分鬃右式套抵住对方前腿,左采右掤对方之际,若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右腕向其右后拧拉;我则右手臂屈收内旋以肘及前臂外侧为力点滚转发劲向右后抖弹对方腋肋,左手抖放其左臂催对方仰跌;同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肘与前臂外侧及左手;目视对方上盘。

2.3.4 肩靠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以野马分鬃右式套抵住对方前腿,左采右掤对方之际,若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右腕用力向下拧按;我则身势下沉前移,以右肩靠撞弹抖对方左腋窝,将对方跌出;抛放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肩臂外侧及左手;目视对方右肩。

2.3.5 肩打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若我肩靠撞之势将尽时,仍未能将对方靠出,则以右膝顶压对方膝窝或其腿前侧,以右肩向左旋打对方左肩或肘臂外侧,迫使对方向前仆倒;此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膝盖或右腿后侧、右肩臂前侧及左手;目视对方右肘臂。

2.3.6 臂挤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以野马分鬃右式套抵住对方前腿,左采右掤对方之际,若对方右手于身前推抵住我右手臂,左拳臂用力屈收夹住我右臂;我则左手上起于右腕臂内侧向前推挤对方身体,以抵腿挤劲迫使对方仰跌;同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腕臂及左手五指;目视对方中上盘。

2.3.7 手捋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以野马分鬃右式套抵住对方前腿,左采右掤对方之际,若对方以右手将我右掤之手下推至其左臂外侧;我则右手顺势上起内旋按于对方右肘臂上侧,沉身后坐,双手以捋劲迫使对方仆倒;同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两手十指;目视对方右臂。

2.3.8 肘挑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若我捋势将尽时,仍未能将对方捋倒,则以右肘顶挑对方左肘窝,左手同时内旋掰拧对方左腕,迫使对方侧倾失衡;此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肘外侧及左手五指;目视对方右肘。

2.3.9 腕打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以野马分鬃右式裹住对方左拳时,若左采对方左腕之际,右手仅能伸到对方右腋肋,我则左手采按对方左腕之时,速以右腕关节抿打对方右腋肋,使对方护痛失调;同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右腕关节及左手;目视对方右腋肋。

2.3.10 抖挫劲的制对方效果分析:

我以野马分鬃右式裹住对方左拳时,若左采对方左腕之际,右手仅能伸到对方右肘,我则以左手采抓住对方左腕,右手托抓住对方右肘外侧,双手以托按抖挫劲使对方腕肘折伤;同时以开、发、呼助增发劲,意、气、力贯注于两手十指;目视对方右肘。

3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防身技击寓理施教

野马分鬃拳势的核心技法是太极拳的“柔化”。教学中要讲解清楚“舍己从人,不顶不丢;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太极拳理技法,使学生在掌握单式拳法动作技术的同时,学会其防身技击用法,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教学二十四式太极拳防身技击用法时,要突出“以静制动”、“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的教学重点,要突破“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静御动,虽动犹静,外动是形体运动,内静是精神内守”[3],以手肤和听劲感觉对方动静变化的难点。要辅导“以守为攻”、“崇下尚退”、“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攻防技击策略。正如许禹生说“倘敌欲伐我,则应心中坦然,审侯应机,静以俟之。微动即应,所谓后发制人,先人至是也。”要求学生体悟太极拳功法精妙时,要讲明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里:“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的含义,使学生通过学练太极拳体悟其功法之精妙和传统体育文化精髓之奥妙,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4]培养学生主动自觉持之以恒修炼太极拳的终身体育观念,“功夫无息法自修”。

4 结语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拳势的寓理教学和技击应用教学,对学生哲学思辨观念及意气势力和谐理念具有良好的养成教育作用。以其拳势形态探讨太极拳技击应用方法,是激发学生深入学练太极拳的有效教法,也是大众健身及青少年防身自卫、见义勇为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探讨新世纪太极拳寓理施教,提高太极拳实用技击法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顾留馨. 太极拳术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187-190.

[2]赵 越.二十四式太极拳中野马分鬃的技击运用及力学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102-104.

[3]杨 静.论太极拳理论的文化渊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706-711.

[4]李传武.论《老子》之“道”与太极拳的“理、法、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125-126.

Practical method of 24-style Taijiquan Single-style Teaching

He Chun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field observation,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the paper explores the 24-style Taijiquan single-style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guid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ai Chi theory,constantly improve Taijiquan teaching quality.

Taijiquan Single-style practical of method teaching explore

G85

A

1004—5643(2012)04—0066—0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1544147。

贺春林(195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右肘单式拳法
蔬菜运动会之入选了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三单式课程,赋能高质量教学
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狗拳非遗难寻传
合二为一易比较
猜拳
金刚霸王肘
少林反擒拿法
六路钻第六路
——翻身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