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2-11-27孙志有路俊艳

武术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中医药大学保健

孙志有 路俊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志有 路俊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保健体育师资建设、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影响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对策。

高等中医药院校 传统保健体育 影响因素

传统保健体育是一种独特的以健身防病为主要目的养生锻炼方法,其内涵是在意念的导引下通过缓慢的运动形式,促进阴阳平衡,调和气血,通畅经络,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1]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传统保健体育与中医学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养生原理植根于中医学理论。把中医学理论中的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动态平衡、中庸和谐、整体把握等一些思维方法和基本理论渗透到传统体育之中,使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之功效。[2]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配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能力培养,使之有机结合,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因此在中医药院校中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共计12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有关传统保健体育的资料,收集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发放专任教师问卷24份。采用小样本重测法、专家逻辑检验法,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保证问卷测得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回收教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要求,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数据归纳整理,进行相关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相关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

对12所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比较,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队伍、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设置、传统保健体育群体活动等方面的现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3]教师数量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各类学校、各种专业之间教师与职工、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充足的教师数量是保证教学和其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从传统保健体育教师数量上来看,在被调查的12所中医药院校中,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师数量占体育教师总数15%-26%的为7所院校,26%以上为2所院校,15%以下为3所院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师人数较少,约占体育教师15%—20%左右。一方面传统保健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将影响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开设,导致传统保健体育项目选择性的开设,如24式简化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阻碍了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保健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将导致同一范围内授课人数的增加,受场地、器材等限制,使学生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练习次数的减少,从而降低了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学习传统保健体育的热情,不利于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医药院校的开展。

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是指不同职称级别的体育教师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是反映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被调查的12所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讲师14人,助教3人,教授人数占教师总数10.2%,副教授人数占教师总数34.7%,讲师人数占教师总数28.6%,助教人数占教师总数26.5%,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称结构比例是1:3.4:2.8:2.6。按国家有关要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合理比例为1:3:4:2。可以看出,中医药院校职称结构比例与正常职称结构比例相比已表现出结构性失衡。讲师数量明显不足,副教授、助教人数相对偏多,未能形成较好的职称结构。传统保健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失衡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的阶梯型、连续性和继承性,不利于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开展与研究。因此传统保健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2.2 中医药院校校内外传统保健体育赛事对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的影响

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4]高校体育赛事将一种奋斗、合作、拚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带入高校校园的一种载体,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并促进了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构建。[5]校外传统保健体育赛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竞技水平,促进各个高校之间的传统保健体育的交流,形成了传统保健体育宣传平台,加深了中医药院校学生对传统保健体育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热情,推动了传统保健体育在各中医药院校的开展。调查的12所中医药院校全部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5所中医药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7所中医药院校参加本省的武术赛事(见表1)。校内的传统保健体育比赛内容主要为24式简化太极拳为主,其它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为辅,校内比赛内容比较单一。

表1 除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外各中医药院校参加校外赛事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各中医药院校除了两年一届的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就是四年一届的省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参加校外的比赛较少。校内传统保健体育比赛以太极拳比赛为主,其它项目较少。传统保健体育赛事较少,影响中医药院校学生对传统保健体育的认识、参与、学习的机会,减少中医药院校相互的交流。

2.3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设置对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的影响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课程设置体系对学生能力的形成、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就业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被调查的12所中医药院校中,8所院校采用“2+2”开课模式,即体育课程开设4个学期,第1-2学期开设基础课(或普修课),第3-4学期开设专项课(或选项课);4所院校采用“1+3”模式,即体育课程开设4个学期,第1学期开设普修课,第2-4学期开设专项课(或选项课)。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方面,24式太极拳为普修课主要内容,辅助内容为32式太极剑、八段锦等。选项课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如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为武术和功法。以上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中现代体育项目占据一席之地;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设置上,24式太极拳、功法、武术为各中医药院校主要开设内容,其它传统保健项目开设较少。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开设势必影响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医药院校的传播与发展。

2.4 领导重视、体育经费、社团建设等其它因素对传统保健体育开展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12所中医药院校中,所有院校认为领导重视、场地设施、体育经费、宣传教育、社团建设对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医药院校的开展影响较大。学校领导的重视是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赛事、宣传教育、体育经费等重要保障,能够制定促进校园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相关文件,如校内外的比赛、教学奖励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体育经费是中医药院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体育经费的投向是体育基础设施、器材、设备,可以优化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团建设是各中医药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重要平台,参加社团的学生拥有较好的运动基础,或自身对其十分喜爱,学生在体育社团的活动中均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同一社团内学生有共同运动项目的爱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有利于传统保健体育的巩固、提高。

3 建议

3.1 加强传统保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传统保健体育教师的数量、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的建设,对传统保健体育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完善所授教材的技术和理论的能力,提高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质量。

3.2 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设置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学习传统保健体育的渠道,使各中医药院校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特色。

3.3 鼓励中医药院校参加省内外传统保健赛事

传统保健体育赛事能够加强中医药院校之间的交流,提高中医药院校的知名度,形成一个传播平台,加深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印象,促进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播与发展。

3.4 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各中医药院校利用自身拥有的广播、电台、网站宣传传统保健体育相关知识、赛事、活动,加深教师及学生对传统保健体育的认识,激发教师及学生参与传统保健体育的积极性,促进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

[1]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2.

[2]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39-41.

[3]西宗凤,周 杰.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运作发展研究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7-58.

[4]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

[5]李彦奎.高等学校教师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131.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Health Keeping Sports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un Zhiyou Lu Junyan
(P.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Fujian 350108)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comparative analysis,mathematics statistics,the study does the survey of teachers team,curriculum setting,sports event of traditional health keeping spor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health keeping sport teachers'construction,sports courses,sports events affect traditional health keeping sports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health keeping spor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and college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iesand colleges traditional health keeping sports influencing factors

G85

A

1004—5643(2012)04—0092—03

2011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2011B115。

1.孙志有(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改革。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中医药大学保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