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
——学导”教学法在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2-08-15王继珍
王继珍
(济宁学院 山东济宁 272100)
“导学
——学导”教学法在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王继珍
(济宁学院 山东济宁 27210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导学”教学法和“学导”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对“导学——学导”教学法在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对于推进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导学——学导”教学法对高等专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优于传统教学法;理论成绩和太极拳技术实验组学生的进步幅度也高于对照组,并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导学——学导”教学法在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是行之有效的。
“导学——学导”教学法 高等专科学校 武术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其健身、娱乐和可观赏性深受高等专科学生的喜爱。目前,我国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的方法基本上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属于接受学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以“填鸭式”、“灌输式”地传递给学生,从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和个性的发展,这不利于高等专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学”、“学导”教学法应当是现代教学法中一种应用较为普及的教学模式,但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对“导学——学导”教学法在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旨在为我国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济宁学院2011级两个教学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武术教学”、“导学”、“学导”教学方面的期刊文献和专著,本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实验时间于2011年9月至2011年2月进行,实验班采用“导学——学导”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解→示范→练习”教学法)。
1.2.3 问卷调查法
针对实验对象设计了《高等专科院校武术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并于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了问卷发放。
1.2.4 数理统计法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实验后的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了T检验,通过P值来反映实验效果。
2 研究过程
2.1 教学实验设计
实验假设:实验班学生在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合作精神以及自学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优于对照班。
取样方法:随机抽样两个自然班,实验前将体操、舞蹈、武术训练经历的剔除,因此,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对初级剑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存在差异。实验班和对照班人数均为30人。
教学内容:二十四式太极拳
评价指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条件控制:为了更准备地评价教学效果,两个教学班由同一位教师来担任,教学场地设施一致,考核评价标准一致。评分按照学生自评(20%)、互评(30%)、师评(50%)最终得出学习成绩。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导学——学导”的理论阐释
“导学”教学法是运用教师直观的动作示范来传授运动技能,是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表象,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弊端在于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
“学导”教学法则是先通过学生练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然后教师再通过讲解、示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以达到掌握和理解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它适用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导学”与“学导”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武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普遍难度偏大。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武术教学实践,通过把“导学”与“学导”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出了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学的“导学——学导”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师的示范与图片展示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教师进行示范和答疑,以此通过对武术动作的“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使学生的动作技术不断得以完善和提高,并逐步深化为自我锻炼的习惯。
“导学——学导”教学法的核心依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课堂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智力,展现自己的个性,并成为课堂的主人。
3.2 高等专科学习武术教学的基本设想
一次课的实验时间为90分钟,那么,整个教学过程笔者把它划分为8个阶段:开始准备阶段、检查讲评阶段、导学阶段、自学自练阶段、学导阶段、实践阶段、巩固与提高阶段、放松与小结阶段。其中开始准备阶段、检查讲评阶段、导学阶段、实践阶段、巩固与提高阶段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自学自练阶段20分钟,学导阶段15分钟,放松与小结阶段5分钟。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排列层次的安排,而是各个阶段相互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实践阶段,教师根据问题的反馈,然后再重新调整各个阶段的练习,如此反复练习最终达到掌握武术运动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各个阶段的结构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导学阶段可分为课前导学和课中导学,课前导学是教师给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教学计划、学习内容、考试项目和考试标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3 实验结果
3.3.1“导学——学导”教学法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教学实验结束后,教师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指标主要有: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课前的自练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课后复习、课前自练和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3.3%、36.7%和80.0%,对照班以上三项指标所站的比重分别为:6.7%、20.0%和33.3%。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课后复习情况、课前的自练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情况均高于对照班,这也说明了“导学——学导”教学法对高等专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3.2“导学——学导”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学习态度涉及的指标主要有:学习目的、兴趣、练习积极性,人际关系意志力几个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评价得分分别为79.75和73.30,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并表现为明显差异(P<0.01)。表明:“导学——学导”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优于传统教学法。
3.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武术成绩的比较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二十四式太极拳技能的测试成绩和理论成绩进行了统计,然后通过SPSS17.0进行了T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技术成绩分别为:87.57和83.20,实验组学生的太极拳技术成绩优于对照班,并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较大。另外,对二十四式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分为81.25,对照组为73.44,理论成绩实验组学生的进步幅度也高于对照组,方差检验结果P<0.01,并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4 结论
(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评价得分分别为79.75和73.30,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并表现为明显差异(P<0.01),“导学——学导”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优于传统教学法。
(2)“导学——学导”教学法对高等专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验班和对照班技术成绩分别为:87.57和83.20,实验组学生的太极拳技术成绩优于对照班,并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较大。
(4)对二十四式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分为81.25,对照组为73.44,理论成绩实验组学生的进步幅度也高于对照组,方差检验结果P<0.01,并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1]郭庆兰.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3]刘春魁,杨英发.“导学式”教学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
[4]赵发田,王丽.现代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3).
[5]赵建红.学导式教学法是实施课堂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3).
G807.02
A
2095-2813(2012)03(a)-0082-02
王继珍:男,1976年10月,汉族,本科,讲师,单位:济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