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守与进步:从阶级观的研究看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2012-08-15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名作欣赏 2012年9期
关键词:奥斯丁达西傲慢与偏见

⊙龚 频[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在北方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人们。简·奥斯丁所生活的传统思想习俗顽固的英国农村,旧势力的影响更为严重。尤其是英国南方的乡村社会,由于还没有进行议会改革,在传统的等级制度里,政治权力仍集中在贵族、地主阶级手中,等级分明。奥斯丁成长在一个比较保守的教会家庭。她的父亲乔治·奥斯丁是家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兼任两个教区的主管牧师,经济收入维持稳定的状态,使他们在农村中等阶层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得以维持。因此,奥斯丁过着中等阶层妇女的悠闲生活,乡村的中等阶层成员组成了她相对封闭的生活圈子。奥斯丁所受到的学校教育很少,但她受到了当时妇女所能受到的最好教育,能自由地阅读文学名著,这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能。早期的知识女性在等级森严、旧习累累、金钱第一、男权至上的社会里萌发出懵懂的女性意识,但中产阶级的局限性让她难以冲破陈规,只能在两者之间求全。

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成为了她为能同时纪录社会生活和作家个人感受的艺术形式。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

1.阶级差异 阶级差异是奥斯丁当时生活的一个客观事实。不难发现在书中的人物有不同的称呼和头衔,这暗示和提醒着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位置。男爵和爵士是最常见的,它们都是上书国王得到的荣誉。在简·奥斯丁生活的时期,大约有一千多个绅士被授予头衔,但两者的地位相差悬殊。爵士就是骑士。长子能继承男爵的头衔,而骑士的头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男爵和爵士的妻子会加上她们丈夫的姓,被尊称为夫人。但如果她们改嫁给平民,就不能继续拥有“夫人”这个称呼。而书中凯瑟琳·德布尔夫人和安尼·达西夫人的父辈是贵族,“夫人”的尊称不会因为她们嫁给什么人而改变。安尼·达西夫人嫁给了富有的平民丈夫达西,但她的丈夫和儿子依然是平民,被称为达西先生。被授予头衔的人们也会备感荣耀,认为自己地位显赫。凯瑟琳·德布尔夫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喜欢大家都注意身份上的差异。”认为只有她自己和她的女儿才适合“穿着华丽”的打扮。如果你有身份,她绝不会因为你穿着朴素而瞧不起你。而贵族身份和土地的继承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长子继承制。为了保证家庭姓氏和家庭财产能够世代相传,不被分散,长子继承制规定把所有的财产都积聚在一个家庭成员的手里。因此,除了长子,其余的孩子不能继承贵族爵位和财产,于是不得不自谋职业。为此,儿子和女儿之间在身份地位和期望程度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按英国当时的习惯,对大小姐的正式称呼是姓加“小姐”;教名,或教名加姓是对二小姐以下的称呼。以班纳特家五个女儿为例,作为大女儿,简被称为“班纳特小姐”,而比简小的姐妹被称作“伊莱扎小姐”“玛丽小姐”等等。除了称谓,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女儿可以先于妹妹们出来交际,这也是找到如意郎君的必经之路。如果姐姐无法出嫁,或是不愿嫁人,做妹妹的就不能娱乐,不能交际,更谈不上结婚。

2.经济状况 在“霸权性”的父权意识充斥的19世纪的英国,男性为轴心,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附属地位。正如《西方历史》一书中所说:“无论妇女们身处哪一个阶层,她们都在经济上处于依靠的地位,在法律上也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定与制约,婚姻成为了女性获得社会经济地位的唯一途径。婚姻的实质已是一种经济的需要。书中班纳特家便是个很好的例子:班纳特家的财产限定继承给一个远房亲戚,而在老班纳特去世后,他的五个女儿就得离开朗伯恩。因此,一般妇女除了当老处女和家庭教师外,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嫁个有钱有地位的体面人家就成了一个年轻小姐得到并保持可靠的社会与经济地位的理想途径,尤其是那些财产不多、教养有素的青年女子,都是把结婚当作唯一的体面出路。因为出嫁是女人最适宜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于挨冻受饥。所以当班纳特太太知道夏洛特的婚事后,“跟威廉爵士夫妇讲话就粗声粗气,直到一个月后才好起来;而对他们的女儿,竟然过了好几个月才宽恕她”。夏洛特抢走的并不是她女儿未来的丈夫,而是夺走了一份她女儿生活的保障。此外,由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财富的积累和经济上的优势让生意人的地位上升。但封建主义仍然根深蒂固,靠做生意维生的人受到上流社会的蔑视。19世纪的英国,新进的资产阶级拥有财富,试图谋求政治地位上的提升。但事实上,一个人的爬升不仅仅看个人财富的多少,更多是依靠社会关系。彬格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财产全是靠做生意赚来的,是一个悠闲的绅士,靠和声望较高的大地主达西亲密的来往,最终通过买房产逐步获取了贵族身份。

3.保守与进步 身为女性和中产阶级的代表,奥斯丁对乡绅的尖锐批评,对阶级流动性的肯定描写充分体现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女性问题上,她以其女性的身份和敏锐的观察力促成了独到的见解。

首先,小说中,奥斯丁通过对专横的凯瑟琳,自私的彬格莱小姐,谄媚的柯林斯的讽刺和嘲弄以及对傲慢的达西的批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同时,她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谴责。如小说中对威廉·卢卡斯爵士在任镇长期间上书国王,荣获爵士称号后,乐滋滋地寻思自己的显赫地位的描写暗示读者爵士封号多如牛毛,头衔几乎是愚蠢的象征。19世纪的女性不能工作,长子继承制剥夺了她们的继承权。为了生计和体面她们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婚姻。作家在小说里让班纳特太太天天操心“把女儿嫁出去”,催促伊丽莎白尽早下决定,因为“如果你对别人一直挑三拣四,我就不知道在你的父亲过世后,由谁来养你了”。奥斯丁强调了这种遗产继承制度的不公平。同样,作家借伊丽莎白对妹妹们的疼爱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认为姐妹之间无论年龄大小都有享受青春乐趣的权利,不能因为姐姐没嫁人妹妹们就该关在家里。

其次,奥斯丁在小说中对妇女地位、权利、秉性、天赋等问题做出了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自觉而明确的女性意识。在当时男尊女卑、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中,奥斯丁塑造出了美貌动人、机智活泼、有自我意识并略带叛逆反抗意识的伊丽莎白形象,反驳女人智商低下的旧观念,并且通过伊丽莎白的婚姻提出以爱情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新恋爱婚姻观。在爱情上,她追求男女双方灵魂上的平等,鄙视建立在世俗金钱基础上毫无感情的婚姻。故事里,伊丽莎白毅然拒绝了能使自己过上舒适小康生活的表兄柯林斯的求婚;并没有因有钱有权的达西爱上自己而感到窃喜,相反,达西的傲慢无礼和认为求婚势在必得的高傲态度深深地刺伤了伊丽莎白的自尊,打破了伊丽莎白追求平等爱情的愿望。她扮演了反抗的角色,做出了灵魂的抗争。以一种本能的排斥拒绝了达西的求婚。通过对其傲慢态度的大声斥责表达了处于金钱第一、男权至上社会中的女性,对独立自主、平等权利的强烈愿望,由此转达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女性意识朦胧又蠢蠢欲动的状态。

再次,小说正面描写了新兴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通过对刚上升为绅士阶层的商人加德纳夫妇和商人之子彬格莱肯定了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取得社会地位。

当然,奥斯丁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和所受的教育使她表现出不可避免的保守思想。

一方面,她创作出像达西和彬格莱这样的贵族乡绅,并从品德和为人上不断地修正他们,宣扬传统观念中士绅的角色和品质,维护封建社会和保证士绅统治的正当性。彬格莱是和颜悦色,大大落落,丝毫没有矫揉造作架势的悠闲绅士;贵族达西出身名门,每年收入超过一万英镑,拥有一座巨大庄园,有出众的外貌,从开始的自视清高、目中无人到后来认识到自己的傲慢无礼,从而开始缓和态度,谦逊待人,以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伊丽莎白的亲友,特别是加德纳夫妇,并借雷诺兹太太之口称赞他慷慨正直的品行。通过对美好的理想绅士的塑造,奥斯丁暗示读者建立理想封建家长制社会的关键就是寻找一个合格的乡村社会领导人物。

另一方面,奥斯丁创作的爱情故事总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原则,从而让女主人公的生活获得巨大改变为结局。通过这种奖德惩恶的文化机制,向妇女宣扬传统女性美德使她们更好地承担扮演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小说中不符合传统的丽迪雅则受到惩罚;贞洁贤惠,善良淳朴的吉英、夏洛特、伊丽莎白,因其贤德最终获得丰厚的财富与圆满的婚姻;同时,通过对伊丽莎白与达西婚后的幸福图景的描绘,让这个具有反抗精神和女权意识的宠儿也最终依从惯例,成了一个依附大树的小女人。从而让以达西为首的封建父权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奥斯丁生活在社会变革和新旧交替的历史阶段,其鲜明的阶级观念,特殊的女性地位和良好的教育让她的作品具备特有的复杂性,而她的女权意识的进步思想和同样突出的维护封建父权社会的保守思想使作品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经久不衰。

[1]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英]安德鲁·桑德斯.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M].谷启楠,韩加明,高万隆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李小聪.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阶级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猜你喜欢

奥斯丁达西傲慢与偏见
一分钱也没少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傲慢与偏见
钱包风波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搬砖工”奥斯丁:超越C罗源于下班后的2万米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