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别了,迷惘——再论海明威式人物的冰山风格

2012-08-15亢淑平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030024

名作欣赏 2012年21期
关键词:巴恩斯强力冰山

⊙亢淑平[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太原 030024]

作 者:亢淑平,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艺理论。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上世纪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坦因对海明威曾说过“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便把这句话作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落情绪。海明威成了“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典型代表。继而,海明威笔下的人物也被许多评论者赋予迷惘的特征。

海明威分别于1926年、1929年和1940年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为读者相继刻画了三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巴恩斯、亨利和乔丹。三部小说不仅在写作时间上呈先后顺序,而且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思想倾向也逐渐由模糊变得明朗,由迷惘过渡为坚实,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海明威式人物的动态成熟过程。

对于被标榜为“迷惘的一代”作家称号之事,海明威从一开始就是反感的。并且,海明威坚称自己是“坚实”的,原先那样写是出于赌气的缘故。①这初步说明,就海明威本人而言,他并无意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至于海明威塑造的人物形象,评论界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否定派观点。一些人将海明威笔下人物贬称为“哑牛”。英国评论家怀因达姆·刘易斯在1934年写的一篇题为《哑牛:厄内斯特·海明威研究》的论文中说,海明威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炮灰,是屠宰场外面的牲口,他老是平静地嚼着烟叶,他同那些有着办事的意志和才智的人相反,是属于那种事事都听候别人安排的一类人”②。针对这种观点,胡铁生在《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一文中加以反驳,认为该观点只注重人物的表面,并未涉及到本质。③还有人将桑提亚哥定义为“说话喜欢自我标榜”,并称海明威为一种做作的男子气概所苦。④另外,还有的研究者将其描述为“永远行动永不思考的硬汉子”⑤。除此之外,谢瑜芳在《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及其相关作品评析》中把《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都归为“战后幻灭”⑥主题,认为人物精神已幻灭。笔者认为该观点也有失偏颇。另一种是正面观点,主要包括对“硬汉”人物的分析以及作品中人物思想动态的积极转向。海明威式人物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我们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迷惘到坚实的动态转化 1969年,法国叙事学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在他出版的《十日谈语法》一书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学科,我们暂且将这门学科取名为叙述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于是,叙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

托多罗夫认为,小说的基本结构类似于陈述句的句法。如果将小说的叙事与一个标准的陈述句类比,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也是由行为者和谓语构成,而谓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小说叙事则是作为谓语的人物行动通过连接和转化完成的。所谓连接,是指小说叙事中前一个行动引发后一个行动,相连相续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所谓转化,则是指小说叙事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情节连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由平衡转为不平衡,再转为新的平衡,即a-b-c的结构。

托多罗夫的理论是就一部小说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理论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即将海明威的三部小说看做一个连续体,一部小说,随即我们发现,托多罗夫a-b-c的叙事转化模式在海明威这里似乎并不完整。

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将“一战”后美国青年的孤独无助和彷徨失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主人公巴恩斯最初并非处于心理平衡状态。他由于战争造成身体创伤,而后情人勃莱特又多次背叛他,从表面上看,他忍辱负重,举止优雅,实则内心已陷入痛苦深渊。“资本主义世界那种普遍的不可解脱的精神危机”在巴恩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失去意义,都没有希望,只有毁灭和死亡。”⑦巴恩斯嗅出了这个世界的病态,他苦苦思索,既不安于现状,又找不到出路,故生迷惘。此时的迷惘时期乃其斗志的冬眠阶段,犹如摩西四十年的冥思苦索,又如参孙十余年的虔诚忏悔,这是积蓄力量的过程,呈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之势。冰山般的寂静之下是人物烈火般的斗志。因此,海明威三部小说以非同寻常的不平衡为始,托多罗夫叙事转化模式中的a段已被省去。

及至小说《永别了,武器》,主人公亨利在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之时,随着妻儿的离去而陷入更大的悲哀。若说巴恩斯虽身负重伤却仍能与勃莱特心有灵犀,心灵家园犹存,而亨利已经失去了仅有的家园。后者比前者承受了更大的痛苦,本应陷入更深的迷惘。但是,亨利出乎读者的意料,他如同尼采笔下的狮子一般,在旧家园荡然无存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里。从该角度看,亨利比巴恩斯的思想状态有所改进,因为巴恩斯在摇摇欲坠的家园中,如同骆驼般忍辱负重,在无边的沙漠中缓慢前行,而亨利在接受多重悲惨的不幸洗礼后,迷惘的心灵已然磨炼成了高贵的灵魂。可见,付出失去家园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千古浪涛冲洗的海岸上,找到最宝贵的珍珠。亨利的义无反顾宣告了之前迷惘时代的终结。不平衡的状态已经开始消解,托多罗夫叙事转化模式中的b段已经悄然向c段转移。

之后,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乔丹已然从痛苦的深渊中苏醒过来,他蜕变成了一个人,一个超人,致力于重建狮子毁掉的家园,他积极参与正义的斗争,用振作对抗消沉,用坚实取代迷惘。他取得了对巴恩斯和亨利精神状态的超越,迷惘的状态在他身上已然消逝。先前的痛苦和迷惘成就了他精神上的最后解放。此次精神的解放是以身心痛苦为代价,是昔日失去家园换来的,这是长期迷惘中迸发的精神火花,是一个人罹患重症之后获得的特殊的领悟事物真理的能力。至此,人物心理由不平衡状态转向了平衡状态,实现了由b向c的彻底转变。

海明威的三部小说俨然构成了b-c的叙事转化模式,是托多罗夫模式原型的变体,反映了海明威不寻常规的写作风格。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可以看做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变体,他们共同演绎了海明威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海明威式人物起初的迷惘并非所谓的迷茫性质的迷惘,而是思索中的迷惘;他并非“哑牛”,而是一个不愿人云亦云的活生生的理性的人;他虽表面上精神幻灭,但内心却一直没有放弃对希望的寻求。他如一棵参天大树,越是想朝光明的高处挺伸,他的根就越是陷入黑暗的地底,越是痛苦得不能自拔。于是,虽然悲观迷惘的情绪不可避免,但是寻求光明的意志不可磨灭,追求正义的行动随时爆发。

如此这般,迷惘面纱下的理想,迷惘之后的崛起共同成就了海明威小说中“压力下的英雄”。从巴恩斯、亨利到乔丹的演变反映了英雄的心理成长历程。他在面对巨大压力时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经过反复的理性思索后,形成了为正义而斗争的反抗意识,与社会上其他人的迷茫构成了鲜明对照,呈现出一种崇高美,也引发了一种悲剧美。

因此,海明威式人物表面迷惘,实则坚实。人物由迷惘到坚实的动态演绎,本身就是一种冰山美的具体体现。从巴恩斯到亨利最后到乔丹的转变,是对迷惘的摆脱过程,是硬汉的成长过程,也是人物心理状态渐趋坚实的转化过程,更是冰山水面之下八分之七部分雄伟厚重之美的展现过程。所以,海明威三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为我们展现了全方位的动态的冰山之美。

二、骆驼到超人的强力上升 知识与理性成就了两千多年的世界文明史以及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明天。但在尼采眼中,科学与知识神殿的辉煌也使人类失去了太多。人类虽建立了高得吓人的现代知识金字塔,自己却不是这座金字塔的主人,他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家园,因而也失去了人的价值。因此,尼采认为必须彻底否定它们,才能真正恢复人的勃勃生机,随后,尼采在涉及人类生活、社会、世界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价值的重估。

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而形成的西方文化中的人性,造就一种新的名为“超人”的人性。按照尼采的说法,超人具有三种能力。一是能够体现大地的意志,充满生机和活力地生活于坚实的土地上;二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且具有大海的心胸和自洁能力;三是具有雷霆万钧之力,能够大刀阔斧地破坏一切阻碍人类生存发展的东西。尼采的超人指具体的个人,尤指个人所体现的人性。但人生命的有限性又把尼采哲学推向了相对主义的边缘。于是,尼采又设定超人世界中的时间为循环时间,永恒存在物。⑧

尼采认为,一切都会逝去,只有强力意志进入永恒的轮回中。其言“永恒的路是螺旋的”说明轮回的路不是回到原始的起点,而是回到经历了上升过程的起点。强力意志体现的是事物稳定、固定的一面,而永恒的轮回则表现事物生成的一面。在生成过程中,强力意志处于不断上升过程中。上升之后的强力意志具有更大的强力,因而他的轮回与过去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轮回不是简单的重复自身。

假如说尼采解救人类于痛苦尚处于思想阶段的话,那么海明威已经进入了实践层次。他完成了尼采的夙愿,其长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巴恩斯、亨利和乔丹等,他们的转变,正映照了尼采哲学中从骆驼、狮子到超人的蜕变。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形象的衍变见证了强力意志的上升,上演了人在无限历史中的轮回,也实现了人的价值的重估。

海明威笔下人物从迷惘到坚实的动态转化,展现了人类在历史上的永恒轮回,体现了事物生成的一面;从骆驼到超人的强力上升,体现的是事物稳定的一面。人物的迷惘面纱之下是硬汉的成长,表面的寂静之中蕴含的是无限的涌动,这又何尝不是冰山的一大特色。因而,以往纷繁芜杂的关于“迷惘的一代”、硬汉等主题的研究实际上都隶属于冰山原则的研究范畴。

以上部分中,我们把海明威的三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连续体进行分析,看到了人物从迷惘到坚实的转变过程,也看到了人物强力意志上升的过程,继而发现了人物心理转变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动静兼具的特色。据此,我们不应只看到海明威式人物暂时性的迷惘,而应以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到人物思想的动态变化。我们在看到人物心理动态转变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后隐藏的巨大的强力意志的上升,这才是人类得以在历史上“永恒轮回”的最根本的原因。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说,“迷惘的一代”并不迷惘,恰恰相反,他们正是奋力挣脱和拯救迷惘的一代。黎明前的黑暗,悲凉中的奋进,胜利前的徘徊,这才是人类精神不灭之所在,人类意识价值之所在。

① 毛信德:《美国二十世纪文坛之魂·十大著名作家史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247页。

②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97页。

③ 胡铁生:《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116-121页。

④ 陆建德:《大写的渔夫与“做作的男子气概”——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汪义群:《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页。

⑤ 邵玲、王爱玲:《冰山原则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⑥ 谢瑜芳:《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及其相关作品评析,〈硕士论文〉》,2003年版。

⑦ 邱平壤:《海明威研究在中国》,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页。

⑧ 杜丽燕:《尼采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猜你喜欢

巴恩斯强力冰山
基于JOINTAIR 798Q型空气捻接器的粘胶纱捻接工艺优化
改性聚酯纤维耐碱性能(抗拉强力保持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吉他手必须要会的:强力和弦
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革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江湖留名
完全不娱乐
崩塌的冰山
无理之人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