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电影中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运用

2012-08-15田颖拓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长春130000

名作欣赏 2012年33期
关键词:动画影片动画电影水墨

⊙田颖拓[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长春 130000]

一、引 言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根植于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同时也成为了该文化形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既从文化中汲取成长和发展的养分,又融入到了文化的发展中。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产生、发展的历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形态的影响,它在深入挖掘各种文化形态的同时,也融进了不同的文化形态,由此而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动画电影流派和作品。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交流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又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主题,动画电影的创作也在随着这一主题的到来而发展。

二、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动画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影片中大量情节信息、人物特征、场景环境等信息都需要利用视觉元素去进行传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千年的文化历程铸就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灿烂辉煌的视觉艺术,这里既包括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例如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书法篆刻、图形纹样、建筑形式、服装配饰、民间绘画和剪纸等,又有如脸谱、皮影、刺绣等包含在某种艺术形式中的视觉元素。这些都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沉淀,今天还在各种新的艺术形式中进行着演绎与发展。正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由20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动画界先后涌现出《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一系列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在探索动画电影民族化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动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自1960年至今,我国的动画工作者将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结合,制作了多部水墨动画,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水墨动画是《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鹿铃》等,开创了中国特有的动画片类型——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利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为表现形式,将传统的水墨画艺术与动画片融合在一起,将中国画中特有的笔墨情趣生动地展现在银屏上。在绘制手法上,影片借鉴采用了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清泉》的创作手法,小蝌蚪浓墨为头,淡墨其尾;青蛙寥寥几笔,却灵活生动;由墨色变化而成的两只毛茸茸的小鸡;晶莹灵动的河虾,将我们带入了优雅的水墨世界。

如果说《小蝌蚪找妈妈》是采用了水墨花鸟的表现手法,那动画影片《山水情》则是脱胎于中国画中大写意的山水人物,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该片讲述了一位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而后被少年救助,最后老人在养病期间教琴、赠琴的故事。动画影片中的清泉、瀑布巧用了浓墨湿笔,墨色的浓淡变化营造了远近虚实的景象,山峦间云起缭绕,江水处烟雾蒙蒙,梅竹清新秀雅,雄鹰展翅翱翔。既有大山大水的气势,又有仙境般的优雅抒怀,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动画的艺术魅力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传统的水墨动画基础上,中国传统的“水墨语言”又利用电脑三维影像技术进行了新的演绎。2003年,环球数码制作的三维动画作品《夏》入选世界顶级CG赛事“SIGGRAPH”。影片利用电脑软件,在传统水墨动画的清新淡雅基础上更加强调了立体感以及转场等电影画面语言,在三维动画中表现了更丰富多彩的水墨虚拟世界,营造出了一种新的水墨动画形式。

角色设计是动画电影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影片创作的主要部分。动画电影中角色形象的设定需要以简练鲜明的特征浓缩表现出人物特征,这一点恰恰与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风格相互契合,这样,众多动画影片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视觉要素。有的是以某种视觉形式为形象特征,有的则是在一些细节处采用民间美术的视觉元素。如影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南郭先生》等,在角色的设定上都采用了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进行设计。而在影片《骄傲的将军》中,中国民间年画的造型元素就巧妙地融合在将军这一角色的设定上,年画中门神的造型横向夸张、造型威武,年画中的娃娃体型浑圆、憨态可掬,将这两种造型特征集合在一起,就使将军这一角色的设计既有武将的威武,又不乏动画角色的可爱。影片《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史上一部经典作品,片中孙悟空的角色设计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标志性形象。该片的所有角色造型、艺术元素几乎都源自于我国的民间美术,片中角色造型设计均采用民间年画用线构形、用色辅助的表现手法,片中多种角色的造型则是直接汲取了民间年画与戏曲脸谱中的艺术精华,极具感染力,如猴王的桃子脸、三瓣嘴,巨灵神的黑眼圈,玉皇大帝的柳叶眉等,使形式美与人物特征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三、国外动画影片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借鉴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潜力的加大,以及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外的动画影片对中国元素的借鉴愈加强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成为了国外动画影片挖掘的宝藏,借助中国元素来扩大市场影响。这其中在全球较有影响力的有以中国文学作品《木兰辞》为背景的动画片《花木兰》(1998年迪斯尼出品)和融汇多重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2008年梦工厂出品)、《功夫熊猫2》(2011年梦工厂出品)。

影片《花木兰》讲述了一个流传广泛的中国民间故事,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好莱坞的动画人在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视觉元素的探索与尝试,影片在背景的表现上局部的采用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大场景的设计中借鉴了散点透视的画面效果;服饰设计上也还原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服装形式,但从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中还是沿用了好莱坞式的造型特征。

如果说,《花木兰》是一个包着中国外衣的美国故事,那十几年后出现的《功夫熊猫2》则在表现手段到画面细节等众多方面都更为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影片在画面背景的创作上,始终贯穿着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语言,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远处群山缭绕的隐逸山林,缥缈云海中笔走龙蛇,小桥流水间水墨交融。在影片场景和道具的设计中,选取了大量的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如:各式传统图纹、建筑形式、书法等,细化到了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道具。而在影片中最为称道的应该说是影片在情节切换上采用了耐人寻味的方式,在开头使用了中国民间剪纸的形式来述说故事背景,在情节发展至阿宝进行追忆的部分又采用了水墨的艺术形式,将情节的变换与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特性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让人不得不感叹这种灵动的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视觉的魅力与神奇。

四、结 语

从《小蝌蚪找妈妈》到《夏》,从《大闹天宫》到《功夫熊猫》,在这几十年时间的跨越中,中国的传统视觉元素在民族动画影片中有了新的演绎,也被国外的动画影片所关注和借鉴,完成了一部部成功的电影作品,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管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何变化,审美情趣如何更迭,民族动画影片对传统文化的汲取是延续的、发展的。昨天,中国的动画人用传统文化元素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式动画电影,今天,好莱坞的制作团队又通过借鉴中国元素而一次次荣收票房业绩,这都说明了中国传统的视觉元素对于动画电影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中国几千年一脉相承的视觉语言包罗万象,涉及领域众多,例如:水墨、书法、剪纸、刺绣、印染、风筝、版画、年画、皮影等等……这些,都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对待中国传统的视觉元素的态度,不能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学派”式的动画影片已经时过境迁,再去关注会成为中国动画的包袱;也不能像一些人将《功夫熊猫》视为文化侵略式的植入而避之不及;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动画电影本身特有的艺术形式而进行更加深远的发展。

2007年,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我国的动画工作者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动画精品。要发展中国的动画产业,就必须从我们得传统文化中充分吸收和提取具有特色的传统视觉元素,“由形到神、由象及意”,让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动画电影语言的演绎下更加精彩,也让动画电影在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韵味中再创辉煌。

[1]龚庆庆.墨——导演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名角——浅论《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中墨的表现[J].大众文艺,2009,(16).

[2]王吉祥.中国水墨动画的民族性与审美价值简析[J].艺术评论,2008,(09).

[3]张晓春,姚琴芳.“形神”与“意向”——动画设计中的国画元素[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5).

猜你喜欢

动画影片动画电影水墨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实例研究动画影片中国文化新元素的视觉呈现与应用——以《雪人奇缘》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例
水墨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浅析动画电影中“听”语言的特点与功能
构图技法对动画影片观众视觉效果的影响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