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尔·弗兰德斯》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12-08-15姬振亭蔡红玉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名作欣赏 2012年6期
关键词:笛福杰米大儿子

⊙姬振亭 蔡红玉[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作 者:姬振亭,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蔡红玉,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摩尔·弗兰德斯》由英国现代小说之父笛福创作,发表于1722年,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男性作家关于女性形象的作品。这部作品一反传统的风格,不从神话、历史和过去的经典中寻求素材,作者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普普通通的底层挑选人物。笛福本人就是这样反传统的作家,通过摩尔·弗兰德斯的一生向我们展现了18世纪人们的伦理生态图景。

笛福首次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刻画了摩尔·弗兰德斯的一生,从小说开头到结尾借用摩尔的叙述刻画了当时的社会心态。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摩尔出生到她的第五任丈夫,第二部分从她的第五任丈夫死去到摩尔沦落成小偷,第三部分从摩尔被抓到摩尔的忏悔,继而过上上流的生活。

第一部分从小说的开端介绍摩尔的出生环境,摩尔的母亲是个惯偷,由于盗窃被流放到弗吉尼亚,摩尔的童年是在漂泊不定和被人收养的环境下长大的。虽然摩尔生活凄苦,但是她自小希望诚实劳动,过上“贵妇人”的生活。由于摩尔天生丽质,很多人都愿意收养她。在她被收养的家庭里,这个家庭的大儿子对摩尔想入非非,加上摩尔的天真无知,他用甜言蜜语诱奸了她,并答应她以后他继承了他家的财产后娶她。起先摩尔面对这样的诱惑,没有拒绝他,只是一味放纵和迎合他,自己也在享受这个恋爱的过程。和他发生关系后,大儿子给摩尔金币作为补偿,可是后来,二儿子也看上了摩尔,他不知道摩尔和大哥的暧昧关系。摩尔面对二儿子的求婚表现得非常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然而大儿子却保持沉默,暗中告诉摩尔让她嫁给他的弟弟,摩尔感到震惊。大儿子竟然是为了自己的财产和身份,而不是出于爱,他占有了摩尔,答应摩尔用金钱作为补偿。这时的摩尔处于两难的境地,因为她和大儿子发生了关系,在摩尔的心里她已经是他的人了,这种身份从他们俩一开始发生关系时就确认了。伦理身份的变化让摩尔难以接受,二儿子征得家人的同意后选择了摩尔。摩尔由于伦理身份的错位,虽然她和二儿子结婚了,但是,在摩尔的头脑当中出现了和他哥哥发生关系的想法也就不难想象了。大儿子为了促成弟弟和摩尔的婚姻,竟然结婚当天晚上灌醉了弟弟,好不让弟弟发现摩尔不是处女。这样的做法充分说明了18世纪的传统人士对女性的看法是女性要保持自己的贞洁。另一方面他想掩盖摩尔和他发生关系的事情。摩尔的命运既有大儿子的引诱的因素,又有她自己对于名节的淡泊意识的原因。后来和二儿子的婚姻维持了五年,婚姻生活过得还算平静。

接下来她的丈夫是一位布商。开始的时候两人装做公爵出去旅行,花费94英镑。这段文字中透露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追求奢华的生活,享受物质的东西。18世纪正值资本主义日益蓬勃的发展年代,人们日益转向了实用和物质的价值观,这里再一次体现了人们物质上的膨胀要求和拜金主义。后来布商由于经营不善,亏本破产,弃她于不顾,自己逃离了债务的追捕。摩尔草率地结束了这段婚姻。接下来的婚姻摩尔更加谨慎,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位贵妇,她深知当时的婚姻市场,男人结婚更是为了图钱,笛福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探讨了金钱与婚姻、婚姻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摩尔结识的这位先生之所以娶她,是因为他认为摩尔是个有钱的寡妇,这样他能够获得一大笔钱。不料从她婆婆的口中得知自己嫁给的是自己的亲生弟弟,这是摆在读者面前的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摩尔深陷其中,她开始并不知情,后来她进退维谷,她起先不敢告诉她的弟弟,认为这样她离婚后一无所有,她的生活上没有保障,但是,她与弟弟生活在一起又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她请求婆婆的帮助,婆婆的解决方法令读者震惊。为了维护名节和声誉,她让摩尔和自己的弟弟生活在一起,婆婆的选择是向传统价值观妥协,不顾乱伦的罪名,而是出于对摩尔的经济生活的保障和他们家庭名誉的考虑,而摩尔却选择了告诉弟弟,不愿接受乱伦的罪名,毅然选择离开她的弟弟。笛福在这里借用摩尔的行为向读者揭示出婚姻不应该违背伦理道德,应该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下选择婚姻。

接下来摩尔认识一位已经结婚的男人,这位绅士起先对她很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刚开始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由于外出没有多余的房间,他们两人共居一室,随之道德底线崩溃,摩尔变成了他的情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荡妇。摩尔深知获得妻子的身份才能在经济上获得保障,她利用每一次机会为自己攒钱。后来这位所谓的绅士,由于面临死亡的边缘,抛弃了摩尔,他开始忏悔自己的淫荡行为,不再为摩尔和她的孩子提供经济上的保障。摩尔现在变得更加务实。

摩尔的第三任丈夫是兰开夏的杰米,也是她最钟情的一个。在此之前,她先认识一位职员,这位银行职员的老婆是个妓女。摩尔想让他保管自己的财产,这位银行职员在不知摩尔过去的情况下,甚是感动。笛福在这用讽刺的手法挖苦了当时的信任危机。这位银行职员认为摩尔如此信任他足以使他认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难能可贵。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位职员心中,他认为摩尔是一位天使,这位银行职员要摩尔嫁给他,答应娶她之前与他的妻子离婚。摩尔非常高兴但是不表现出来,摩尔嘴上说让她自己好好想想。接着摩尔去了兰开夏,自己装扮成一位贵妇,而且自己放出谣言说自己拥有一笔财产。在兰开夏不久遇到了杰米,此时杰米衣着华贵,出手阔绰,让摩尔羡慕不已,摩尔说出自己没有多少财产,心里却认为可以嫁给他。杰米已从摩尔刚认识的朋友获悉摩尔是一位拥有大量财产的寡妇。两人决定结婚。婚后,杰米告诉摩尔他为了得到她假扮成富翁,已经花掉了大半的积蓄,目的是结婚后可以得到摩尔的大量财产。等真相大白后,杰米嘴上说爱他,可是由于没有经济上的保障,杰米曾弃她而去,但不忍心与她诀别,最后回来告诉她,等他到英国发财之后,回来再接摩尔。摩尔知道已经挽留不住杰米,已经将要被杰米抛弃了,只好让他离去。笛福的这段文字探讨了金钱与婚姻和道德的关系。那就是当时的人们为了追求金钱不择手段,以骗婚为手段,不顾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而且婚姻与金钱绑在一起,人们的婚姻不再以真诚的爱作为基础,而是把金钱作为首要因素加以考虑。这段戏剧性的文字也折射出18世纪人们已经转向实用主义价值观。

小说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摩尔为了生计,不得不干起了偷盗的行当,刚开始摩尔偷盗的时候,心里有些挣扎,认为自己违背了良心,可是一想到贫困,她就硬起了心肠。后来逐渐习惯了偷盗这个行为。在接下来的偷盗行为中,笛福借用摩尔之口说出了摩尔不是为自己的偷盗行为忏悔,而是念念有词地说要给疏忽大意者一个教训。后来的摩尔变本加厉,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偷盗,而且手段多样,已经成为小偷中的领袖。摩尔还利用自己的姿色与一位绅士私通,骗取钱财。这些已经道出了当时的人们追求金钱而利用一切手段不顾伦理道德去发财致富。从这位口碑较好的绅士已经开始堕落,可以看出在当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金钱对人们的伦理价值观的冲击。

小说的第三部分是摩尔被捕入狱。由于摩尔偷盗绸缎布料没有成功被当场捉住,后被送入新门监狱。在刚入狱的时候,许多狱友欢迎她到这所“大学”来,他们指的是这所监狱。摩尔起先并没有真正地忏悔,而是面对死刑的恐惧。后来她的丈夫杰米由于抢劫被捕入狱,摩尔的心开始真正地忏悔,她认为是自己害了杰米。摩尔的保姆也提供帮助,为摩尔减轻罪行四处活动。摩尔的保姆为摩尔请了一位牧师。摩尔把她过去五十年的历史完全告诉了牧师,祈求上天的宽恕。通过忏悔免于死刑,和她的丈夫被流放到弗吉尼亚,在那继承了她母亲的遗产,过上了上流人的生活。

笛福运用通俗的语言描写了摩尔的一生,归结起来,主要是对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笛福借用摩尔从新门监狱出生,最后又回到新门监狱的曲折经历,鞭挞和讽刺了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实用主义与拜金主义的风气。摩尔的人性回归,进一步说明笛福呼唤正统的价值观念,只有真诚对待周围的事物,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1]笛福.摩尔·弗兰德斯[M].梁遇春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Daniel Defoe.Moll Fland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吴景荣,刘意清.英国十八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侯维瑞主编.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笛福杰米大儿子
小号
掰断筷子
笛福的虚构观念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掰断筷子
胆小杰米
穿靴子的猫
文豪笛福一辈子在躲债
谁在撒谎
杰米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