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族大学生对藏语言变迁的认识
2012-08-15青海大学西宁810016
⊙夸 加[青海大学, 西宁 810016]
作 者:夸 加,青海大学研究生院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藏族语言变迁的时代背景及现状
语言是民族形成的纽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构成民族特点的基本要素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的凝聚的心理倾向性要靠语言来沟通,文化上的共同性也要语言来交流。藏语言也正是藏族文化的命脉,是藏族历史的缩影。藏民族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由吐弥桑布扎创制文字以来,便有了统一的书面语。公元7至9世纪,藏文的产生促进了藏语方言的统一。随着吐蕃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藏族长期生活在地广人稀、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中,极易助长方言的发展。9世纪中叶后,吐蕃王朝解体,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割据状态,藏区各个地区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与周围其他民族间的交流逐渐频繁,进一步加剧了藏语方言的分化,形成了具有独立的语言风格的藏区三大方言,即卫藏方言、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藏族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迁,并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藏语言中出现大量的新词术语。在任何一种语言中,每出现的新词汇都是因为人们需要对新出现的事物、观念给予抽象归纳并进行交流,这些词汇都是应思维与交流的客观需要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的出现,藏区社会生活中也开始出现新体制、新观念等新的事物。因此,藏族语言中也开始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汇,如:电脑、摄像机,等等。其次,藏语言中开始出现他语借用词。虽然,藏区和平解放以来,藏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扩展了藏语言的功能,而且增强了藏语言的生命力,五十多年来藏语言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藏区的社会发展始终很难与现代化进程的步伐进行同步,藏语言的词汇更新程度也远远赶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更是无法承担其传播现代科学技术的任务。因此,面对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科技和信息术语,藏族人民只能借用其他语言来代替这些术语。久而久之,现代的藏语中开始夹杂很多外来语或者借用词,如:优盘、电磁灶等。第三,藏区开始出现“藏语冷”的局面。随着主流语言与文化对民族语言的冲击,藏族语言处于语言的弱势地位,在主流社会中运用率逐渐降低。于是社会上盛行“藏语无用论”的狭隘观念,使越来越多的藏族开始忽视藏语言的重要性,藏语言处于一种“越忽视越缺失,越缺失越忽视”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青海藏族大学生对藏语言变迁的态度
本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来调查青海藏族大学生对藏语言变迁问题的态度,从而对今后藏语言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本调查对象限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读书的藏族大学生。本次调查访问了100人。男女生各占50%,在青海的三所高校中进行随机抽查。在青海大学访问了40人,在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分别访问了30人。鉴于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年龄方面不予统计。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关于藏语言中出现的新词术语方面调查的100名藏族大学生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表示藏语言中出现的新词术语有利于提高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当问到原因时,一名受访者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最近藏语言中出现的新词术语是个非常好的现象。藏语言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因为一种语言的活力和生命力不再单独系于表达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藏语言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它始终不能完全承担现代化的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如今,在政府和藏区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了不少藏语新词术语的书籍。这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藏语言变迁问题,但可以推动藏语言向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大量的新词术语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否则会影响藏语言的推广与运用。迄今为止,出版界出版发行的规范标准的译文不胜枚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藏语言文字与现代科学文化的融会贯通。但目前各地区从事藏语言文字的工作人员,在翻译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术语有多种不同的译法,而且在某些领域的翻译已经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这给藏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政府和学术界需要快速及时地将这些藏语新词术语加以规范和统一。
2.关于藏语言中使用的借用词方面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受访者对藏语中夹杂他族语言的借用词表示不赞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反对。首先他们意识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但常常会忽略这个问题。其次,他们会因为自己忽视本民族的未来而感到内疚,但又会找个合理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如藏语运用范围窄或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无法选择等。如一名女生告诉笔者:“关于藏语中夹杂其他民族语言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现在,大多数藏族人讲藏语的时候基本上每一句都有一两个汉语词语,尤其是藏族大学生说藏语时一句话中的半句话是汉语。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很多汉语中的术语刚出现时藏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汇,一时半会儿无法翻译,所以人们只能先用汉语名称来代替这些新事物。时间久了,就算有人编写了藏语新词术语词典,大家也已经习惯了这种藏汉交杂的表达方式,在短时间内无法改正过来。其次是由于现在藏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率较低,尤其是在城市中除了极少数的单位之外,藏语几乎用不上。而且现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只要汉语水平好就能找到好工作,藏语水平不好也不影响找工作。所以为了能够找到好一点的工作,大家就把注意力放在汉语上了。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如果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语言就会慢慢消亡,民族也会随之而亡了。”
3.藏语言未来的发展方向当问到藏语言未来如何发展时,所有受访的藏族大学生普遍表示藏族需要一个通用于整个藏区的藏语普通话。他们认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要获得生存,必须把与时俱进地发展民族文化作为文化实践活动的根本任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整合,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传承。藏族有统一的书面语,但其口语因地而异,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使用藏语在藏区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制定全民族公认的藏语普通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可以维护藏语言的肌体和活力,也可以扩大藏语言的社会功能。如一名西藏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藏语言变迁主要原因也在于藏族没有一个通用于整个藏区的藏语普通话,我平常跟安多的或康巴的同学交流的时候,讲卫藏方言的话他们根本就听不懂,而他们用安多或康巴的方言来跟我交流的话,我也听不懂,只能用汉语跟他们交流了。这样时间久了我们的语言会发生变迁,而且文化也会慢慢消失。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通用于整个藏区的藏语普通话就会加速藏区各地方的交流,藏语运用率会逐渐增加,人们也会开始注重藏语言的发展。这样藏族的文化也会继续发展下去。”
三、对藏语言变迁问题的思考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藏语言的变迁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各级政府和藏区专家学者要制定一种通用整个藏区的藏语普通话和庞大的民族术语库。因为同一民族各自使用差异很大的方言,总会给民族内部的交流与联系带来不少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民族的统一发展。语言既是民族特征之一,又是民族发展所必然依赖的工具,没有同一个民族所共同了解的语言,民族便无法迅速发展。而且一种共同语和术语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当然,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合作、相互交流,积极为藏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添砖加瓦,更需要从事藏语言文字工作的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掌握通过统一和规范的各类新词术语,为制定藏语普通话的道路开通一个良性快速的发展轨道。其次,各级政府要开发利用好藏语言这一文化资源和资本。全球一体化使得语言政策中以前那种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意识形态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把种族多元化和语言多元化看做一国资源的多语政策。语言的多元化可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例如更容易打入国外市场,吸引游客等等。
最后,藏族要对自己语言的传承抱有信心。语言属于使用群体,所以,语言群体自身的愿望和态度对语言前景至关重要。如果使用者群体对自己的语言缺乏热情和信心,仅仅依靠外界的努力,那是完全没有作用的。每一次语言文字的计划出台,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群体的态度和参与的程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除了制定语言维护政策外,还应该提供更多藏族使用自己语言的机会、条件,让他们在使用母语的过程中加强归属感,增强保存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积极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如果藏族对自己母语表现得十分积极,藏语言就可能更为得到关注和发展。如同人们重视家庭传统、节日和族群重大事件一样,藏族人民可能把母语看做对其族群和种族至关重要的文化核心价值。如果藏族把母语看做改善经济状况和融入主流社会的一种障碍,就可能产生对母语的否定态度。积极的态度是语言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1]胡坦.术语民族化问题——藏语科技术语的发展[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1,(03).
[2] 周炜.西藏现代化过程中语言使用模式的分析和讨论[J].中国藏学,2001,(04).
[3] 祁乐瑛.母语在藏族大学生识记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2005,(03).
[4]邓文娟.青海省藏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研究,2010,(08).
[5]杨洪林.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