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下的二胡教学与单簧管教学之模式对比
2012-08-15
二胡教学起源于20世纪由刘天华开设的一系列的学堂而兴起的,而单簧管作为西洋乐器中较早被发明的,演变至今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着“民族乐器之魂”之称的二胡和被称作西洋乐器中的“绅士”的单簧管在目前都有着广泛的学习群体和爱好者。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典型代表,两者在教学模式和思路上有着很多的不同,又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在教学中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下面我将就二胡的教学模式与单簧管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
首先从表演上来说,二胡的演奏重于“情”,单簧管演奏重在“意”。在二胡的演奏中,教师主要强调学生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应注重把握乐曲内在的表现与情感。二胡作品的画面感很强,听者可以通过表演者演奏的作品很容易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述的气氛和情景。单簧管的演奏则重在表现乐曲的意境。在演奏中要加强对乐曲抽象的理解,演奏中联想到很多不同的画面,表现的乐曲内容主要是内心的一些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二胡善于演奏伸缩自如,随意性较强的作品。而单簧管则善于演奏较为严谨,节奏旋律比较规整的作品。
通过两者演奏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在教学中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二胡教学中大多运用启发的原则。提倡以启发取代灌输。启发式和灌输式不同就在于前者是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后者则局限于将结论和知识简单地灌输、传授给学生。教学的奥秘不在于老师把一切都说完,而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想象、发挥和进一步的创造。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很有好处。二胡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学生过多地依赖老师的指导,而自己则缺少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尽量快而牢靠地教好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所不依赖的对象,并及时从学生的活动范围中引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有独立的学习方法和自我认识,并能独立地达到成熟的程度。
在单簧管的教学中可以说是期待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听、多看、多分析,以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能力,使其在单簧管的学习中取得更有效的成果。听是指反思性的,不仅是鉴赏、还要从中渗透其内涵。多看是要看出演奏方法与方式。多分析是指从全局出发考虑,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单簧管教学有着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有为了提高某种技术有针对性练习的配套练习曲与乐曲。虽然二胡也有一些技巧型的练习曲,但还是从西洋乐器中小提琴借鉴而来的,所以,单簧管的技巧型练习曲是值得二胡来学习的。
单簧管教学与演奏最早起源于欧洲,派系之分十分明显。许多权威人士认为,单簧管教学与演奏方面只有德法两大派,其他仅是支流。然而,在意、英、美等许多国家,因文化传统不同,仍可见各自的特色,应该认为是存在其他学派的。这就不像我国的二胡教学与演奏,相对于思想和传授方法还是比较集中的。要细说演奏风格也只是北方演奏的豪迈大气,注重乐曲的整体风格的把握;南方演奏的细腻婉约,注重与细节的处理。因此,在单簧管教学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艺术、审美观点和师承等传统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德、法两大派的教学体系。两个学派之间所使用两种不同体系的乐器和具有两个民族特色的不同演奏风格的学派,但是各学派间从来都是相互交流、吸收融合,有着共同的基础和要求,而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
无论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也好,还是西洋乐器也罢,不同的演奏学派对音准、节奏、演奏技术等基本功的要求是共同的。基本功不好就不成其为什么学派,也无法作为同一种演奏艺术来讨论。我们对各学派的态度应该是学习和汲取其所长而不是予以排斥。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发现尽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追求都有着一定的独到之处。但是在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中是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由简到繁,无论什么样的乐器,都需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才施教,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随着世纪的发展和进步,注重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这就更需要新世纪的教师创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