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文化艺术价值

2012-08-15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引子大合唱曲式

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以《黄河大合唱》为蓝本改编而成。中央乐团集体创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它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许斐星和石叔诚等组成的创作组作于1969年,1970年正式公演后,长期活跃于海内外音乐舞台,成为我国在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之一。

《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体现在:一、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提供了文本阐释的坚实依据。大合唱这种声乐特有的歌唱形式再加上每首都配有诗朗诵,使器乐协奏曲这种比较抽象的音乐形式变得通俗易懂;三、协奏曲大量的音乐素材来源于大合唱。

二、作品的艺术特征

1、文化特点: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第一部表现了人民战争伟大主题的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既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同时又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表现形式为标题性组曲。乐曲的每一段音乐都有醒目的标题和具体的文字说明,用以准确地表达特定的革命内容,而且塑造了鲜明生动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音乐形象,从而把标题内容成功地体现出来。

在曲式结构上,全曲共分为3个乐章,打破了西洋协奏曲必须由4个乐章组成的形式。《序曲—黄河船夫曲》是第一乐章,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精神的概括,表现出船夫们与波浪搏斗的情景。小号与小提琴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钢琴连串的琶音在乐队带动下,将乐曲推向第一个高潮点,表现出粗狂的划船声、狂号的浪涛风声。随后,出现钢琴的华彩乐段,全曲在钢琴强劲的跑句带引下,气势磅礴。在曲式上,没有套用西洋协奏曲第一乐章必须运用“奏鸣曲式”的写作手法,而是运用了回旋曲式。

接下来的3个乐章,分别表现了中华民族斗争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二、三个乐章都是多段曲式,有叙述性。《黄河颂》是第二乐章,由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将钢琴引出,是历史的追溯,乐曲层次与力度逐渐加强,形成歌颂性高潮。《黄河愤》是第三乐章,从《黄水谣》的旋律发展而来,清脆的竹笛吹出了引子旋律,钢琴以模仿古筝的音色,轻快地奏出陕北民歌的主题。中间有《黄河怨》的旋律,情绪变化富有深度,钢琴与乐队交织呼应,表现出无限伤痛的愤懑之情。《保卫黄河》是第四乐章,是重点。引子由铜管乐奏出,随后出现钢琴华彩乐段,庄严雄浑的曲调将整首乐曲推向胜利的高潮。采用了变奏曲形式,将单一的主调,加以变换,以表现了此起彼伏的群众斗争场面。

2、技巧特点:

在这部作品中,钢琴占了极大的部分。钢琴技巧已发展到了最高难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在技巧上运用了刮奏、左右手音数不对称的多连音弹奏、紧密及大跨度和弦连接、轮指弹奏、刮奏、急速的琶音等等,尽显演奏者的精湛技艺,在钢琴上弹出了交响的效果。另外,这部作品还吸收了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的演奏特色,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3、音乐特点:

第一乐章前奏:黄河船夫曲。

此乐章是回旋曲式的结构,由原《黄河大合唱》的第一首歌曲的完全改编,无论在旋律和表现意义上都是完全一致的。协奏曲一开始,以木管组吹出的半音阶生动地展现出黄河汹涌澎湃、风狂浪险的宏伟场面。当主旋律进入时,我们听到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恶浪顽强地展开搏斗,乐曲的最后,是船夫们到达胜利的彼岸的场面。

第二乐章:黄河颂。

此乐章是有引子和尾声的无再现的多段体式。整个乐章都在降B宫调式上,是原《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首歌曲的完全改编。具有庄严、雄伟的气质。钢琴以琶音形式从低音起到高音处用浓重而有力的和弦引出了整个乐章的A部主题。乐曲的B部分是热情歌颂式的,赞美了黄河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发源地,C部分更突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象征了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伟大精神。D部分坚定有力的和弦,像是觉醒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乐曲结尾处突然减弱变慢,如同黄河水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第三乐章:黄河愤。

这是一个加引子有再现的7部曲式。乐曲中有多次转调,矛盾逐渐深化。这个乐章主要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黄河谣》和第六首《黄河怨》。在第三乐章《黄河愤》一开始,清朗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风格的引子,钢琴模仿古筝的琶奏弹出了欢快而明亮的曲调。乐曲进入A部,这是采用《黄水谣》的主题,整个调性在降E宫调上,描写了黄河水汹涌地流向东方。突然钢琴经过一个上行的音阶式音型,引出了悲愤的和弦,乐曲进入B部分。乐队中的铜管吹出了阴沉的阻塞音,这是日寇践踏着祖国的河山,人们四处逃亡,流离失所,一片凄凉的景象。在乐曲的D部分,《黄河怨》的主题出现,此时,调性也变成了B宫调。在乐曲的E部中,调性又变成了降B宫调,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钢琴独奏,最后,乐曲又回到A部《黄水谣》的曲调,好似汹涌奔腾的黄河水仍川流不息地向东奔去。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此乐章是有插部的变奏曲式。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而的发展。变奏中,通过改变旋律、变换和声或变换节奏、调式、调性及织体等手法来表现保卫黄河战斗的深入。它的结构是由引子、主题、九次变奏和六次插部组成的。此乐章是原《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首《保卫黄河》和第八首《怒吼吧!黄河》改编而成的,是整部作品的重点乐章。《保卫黄河》引子部分,由铜管乐在C宫调上奏出了战斗性的号角声,木管组两次上行音阶推出了《东方红》的音调,此时弦乐组也加入了旋律层,声音嘹亮、宏伟。紧接着,钢琴坚定有力的八度向上冲击的一段独奏,形成巨大的战斗力。随即双手以快速的半音阶引出了节奏鲜明的音调,乐曲同时变成了A宫调。接下来是将这个单一主题加以变换,调性也变换频繁,使音乐展现出不同的层次,钢琴运用上下翻腾的音流,连续的和弦烘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在乐曲的最后部分了推出了庄严而雄伟的《东方红》主题旋律。表明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总之,《黄河钢琴协奏曲》虽然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主要曲调作为各乐章的主题旋律基础,但乐曲发挥了钢琴协奏曲的表现特长,从新的角度赋予了它自身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内涵着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发展讲究有限变化,追求自然、完整、统一的基本审美原则。正是在这一原则的主导下,《黄河钢琴协奏曲》尽管在整体上沿袭欧洲传统的多乐章协奏曲的套曲结构形式,但是从乐章曲式结构到套曲组合,对协奏曲原有的结构形态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从而各乐章的曲式结构到全曲的套曲结构都有所创新。

①周润静: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特点与曲式分析[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②魏敏:《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0-11。.

③戴嘉枋: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分析[J],音乐艺术,2004,(4)。

猜你喜欢

引子大合唱曲式
一二·九大合唱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春天的大合唱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蟋蟀大合唱
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