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精品创作的思考
2012-08-15何荣福
□何荣福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包括经济的强大,文化的强大。而文化的强大,其中也离不开美术精品的创作。纵观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期都有一些突出的人物,他们长期都站在美术领域的前沿,绘画技能高超,这些人——我们统称美术大师。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美术大师,是因为他们曾经创作出过大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而其中有些堪称美术精品。这些美术精品力作,是被社会广泛的接纳和认可的,体现了本国本民族、甚至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界线的共同的价值,唤起了人们强烈的对美的追求。
综观国内外,都在不同时期出产了大量美术精品。国内的如:徐悲鸿的《巴人吸水图》《九方皋》《奔马图》,张大千的《仕女》,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傅抱石和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吴冠中的《北国风光》,黄永玉的《阿诗玛》,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古元的《人桥》,李桦《怒吼吧,中国》,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孙慈溪的《天安门》,王征骅的《飞夺泸定桥》,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魏景山的《总统府》,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陈逸飞的《黄河颂》,邓安克《汶川的感动》等。国外的如:西班牙的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维农少女》、法国的野兽主义代表人物画家亨利·马蒂斯的《罗马尼亚的上装》,挪威的油画家版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代表人物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德国的凯绥珂罗惠支的《纺织工人的暴动》《农民的战争》《面包》,墨西哥里维拉的《墨西哥的历史》,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夜间星夜》《星空》,俄国依·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柯伟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乔治·修拉的《大碗岛上星期天的下午》,法国油画家保罗·塞尚的《吸烟者》《玩纸牌者》……
以上列举的这些中外美术精品虽不十分全面,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精品之所以称为经典,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爱国,爱民族,用真感情,用娴熟的绘画技法,渴望表现社会。他们勇于创新,去突破自我,完善作品。
以上列举的有些美术精品,体现出大民族、大国家、大人民的特征,它们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些精品为什么能够一代代地影响下去?这个问题的提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今天,在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时代,人们更加渴望美术精品的出现。而美术作品的创作,精品并不多,社会反响不大,专家评价不高,人们印象不深,时间长了人们就忘了。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美术精品必须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原全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文西提字“热爱人民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真实反映出美术精品创作的统一标准。而一些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仅仅追求笔精墨妙的文人情调,缺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心。二、从整体价值观的影响看,一部分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美术创作的动机不纯,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而是假的生活、假的体验。美术创作心态不好,受外围环境影响较大,太过于注重名利。三、创作环境呈现一种有小市场无大市场、有作品无精品的状况。四、在经济社会的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状况存在差异。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差距让人们心生浮躁,越来越难以专注于创作本身。五、精神信仰存在危机。人们奢求的东西多了,精神追求少了。国家对艺术的重视还不够,物力财力投入得少,这也使得艺术家们的创作缺乏激情。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亟须对症下药,解决美术精品创作乏力的困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国家应大力弘扬精神文明建设,为美术精品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美术创作是一项个体精神劳动,需要物力、人力、财力的支持。精神劳动是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出崇尚奉献精神、追求公平、忘掉个人小我和小集体价值观、增强爱国爱民族热情的氛围,让创作者们积极地以真情实感去热爱生活。国家可以尝试建立一定规模的写生基地,服务于美术工作者。
2.强化美术人才培养,努力储备人才,推荐新人。
体现国家文化整体实力的是人才。人才不能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培养。大力发掘优秀人才,每年力推他们的美术作品进入市场,促使他们一步步走向创作的最佳境界,这样我们的美术创作人才不会枯竭,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能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3.强化美术创新意识,努力为精品创作注入时代灵魂。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向生活实践学习,积极钻研美术表现技法;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美术题材、形式、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的作用,使其特色鲜明,影响长久,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灵魂,成为被广大人民时常记起的美术精品,从而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美术事业也取得骄人的成果,美术精品也产生了较多,但是仍有不足。国家应推动营造积极的价值观氛围,为精品美术的创作提供服务,用美术精品的力量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