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芳香之旅》
2012-08-15孙亚琼
初看片名,感觉很像一部浪漫的文艺片,不过看完整部片子之后,才发现并不与我当初所想的一致。看完后的感受起初是感动于剧情,这包括影片里的女主人公的坚守以及时代变迁中各种人物的命运变化,但后来再回味的时候对比了其他片子却想到了很多关于该片的遗憾之处。
关于剧情
影片一开始是带着芳香气息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芳香之旅》的路程之初,情窦初开的少女春芬在长途车上屡屡遇见一个让她心仪的男人刘奋斗,旅途因此变得美好……当两人终在一个滂沱雨夜得以亲近彼此时,命运却将这段可能修成正果的情愫嘎然掐灭,惶惑、落寞之下,春芬脸上青春的颜色黯淡了,但内心依然对情爱有着隐秘的憧憬。“向阳号”长途车在崇山峻岭间蜿蜒依旧,春芬的一颗女人心虽然怦怦跃动,但命运再次翻覆,在组织的安排下,她选择嫁给了外表平凡且年长自己许多的师傅老崔。有了婚姻的春芬,却并不幸福。直到不能给她肌肤之亲的老崔去世,春芬才恍然明了,肉体上做不到男人的老崔,曾经穷其所能在她面前证明,他精神上是个完完全全的男人。篇末,在新的长途汽车上,春芬恍惚间又回到那条充满欢笑的芳香之旅,帅气的刘奋斗,憨厚的崔师傅和美丽的自己原来都与刻骨的生命记忆有关,青春消散了,但生命中总有挥之不去的芳香让人回首往事,历经沧桑的春芬流下热泪,但是心中却是一片释然。
这又是一部文革背景的电影,而且片中人物的命运也是在文革前后发生变化的。其实在我国的电影类型中,再多一个“文革电影”出来已经不算过分了。与文革有关或沾边的电影现在完全可以和华语电影另一个类型电影“武侠片”在数量上与知名度上分庭抗礼。继第五代导演用“文革”闯出一条血路后,第六代导演就认为只要想把电影搞得深沉点,有内涵点,就必须和文革沾点边,于是他们也前仆后继地舞着“文革”这面大旗,在各大电影节上用着同样的语调呐喊着。因此“文革”在导演们的手上似乎成了江湖郎中的膏药,头痛贴头,脚痛贴脚,如有内感不适之类,那便两碗水熬成一碗,百试百灵,想怎么整就怎么整。究竟是集体的创造力不行,还是电影制度的问题?导演们都成了祥林嫂,而“文革”成了他们一再念叨的话题,对于这种趋势,观者只能徒感可悲。
关于导演
这部片子是哲学专业出身的新锐导演章家瑞,继影坛颇受好评的《婼玛的十七岁》和《花腰新娘》之后,推出的“云南三部曲"的终结篇。但和西方公路电影并不相同的是,一辆模样古旧、处处洋溢着红色年代情绪的“向阳号”长途公共汽车,不仅在蜿蜒曲折的空间视野中展现了中国边疆矿区的风土人情,更在主人公40年的时间跨度中见证了中国历史变幻的时代浪潮中,平凡男女的辛酸悲凉和隐忍坚贞。线路固定的疾驶汽车和人物命运的变幻莫测交织成光影世界的艺术品格。
可是,仔细品味后就会明显发现章导有点力不从心。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女子自她十多岁到晚年的一段故事,而整个故事都围着那台叫“向阳号”的公共汽车发生。导演在拍这台车时多用高空俯视的镜头,车子穿过那条古巷时,电影首尾都用上了同个镜头机位,只是车子和巷里的建筑物都变了,在这镜头里,可以看出影片导演章家瑞在对候孝贤的拍片风格进行有意模仿,特别在运镜方面,想在电影里刻画出人生细水流长的感觉。在前半段春芳去采石场见刘奋斗之前,导演在电影里将氛围营造得泌人心脾,但在采石场之后,春芳在爱情态度上的变化之后,导演自己也捉不住这种感觉了,特别把老崔设定为早泄男这个桥段,更像是编导力不从心的表现。在最后草草以老崔坠落山崖,成为植物人,让春芳一人空守着活寡到老的情节中,导演又似乎又在借鉴余华《活着》的片段,让观众明白活着就是硬道理。
另外,电影在影像上确实在色彩上下足了工夫,但这种观众十分熟悉的画面里,可以很明显看出章导对张艺谋和顾长卫这两位大师的导演风格上的临摹,当春芳欢笑着在这画面里跑动时,不禁让人联想到了《我的父亲母亲》里章子怡在山坡上跑动的画面,看上去并没什么差别。而春芳在采石场和刘奋斗一起看电影,在影里讲完毛泽东的最高指示后,全场的人站起举臂高呼万岁时,这一个镜头也是完全不差的照搬了《1984》里电影开始时老大哥在银屏上演讲时台下齐声大喊的那个镜头。
还有一点遗憾则出现在故事情节的编导上。在一部以剧情表达为主的电影里,却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使得电影整体都受到破坏的情节。如刘奋斗的反复无常,但电影对这个人的刻画并不深,只是浅斟辄止,特别在他第二次出现,想见上春芳一面,而本着革命无私精神的老崔在经过一夜思想斗争后,开车去接他过来见自己老婆并赔上自己一生,成为植物人。在这里把之前电影里“芳香”旅途的氛围完全破坏,使得春芳之后到晚年那段故事苍白无力。
关于表演
笔者认为范伟和张静初这两位主角在影片里的的表演还是比较精彩的。
首先是范伟,他在这电影里的表现可以说是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表演功底。片中几次剧情转折里如果没有范伟纯朴的表演,那戏中的几次高潮就不能只用“遗憾”两字就可以形容的。在他听到春芳想去采石场探望正在劳改的刘奋斗时,拿起烟踌躇不定的神情,这时的范伟已完全脱离了他在春晚上与赵本山一起时的范忽悠形象,以及在《求求你,表扬我》里仍有些青涩的形象,在这部电影里他已是一个挥洒自如的演员。内敛却要富有平易近人气质的老崔让范伟演得很自然。
相比范伟,张静初这次的演出更是令人惊喜。在片中无论是花团锦簇的少女时代,还是忧郁矜持的妇人时代,这种女子身份转换的过程,在张静初身上表现出来确实如这部电影的名字那般,是一次馥郁的芳香之旅。在张静初扮演的春芳失恋后站在桥底下望着雨天痛哭的那一幕,百感交集的感觉给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戏里人物那种透骨的辛酸与无奈,交融在泪水与雨水里,难分彼此。在一个多小时里春芳的百味人生在张静初的演绎下十分有张力,如果对电影中那些扰乱视听的象征性符号可以不放在心上,纯属去看两位大器初成的演员的表演,那么这两人确实能给大家带来许多的惊喜。特别是张静初此次的表现,已能做到了对表演力度把握自如由心的蜕变。
《芳香之旅》是新锐导演章家瑞的又一次尝试,作为观影者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导演的成果。
[1]林少雄, 吴小丽. 影视理论文献[M ].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199.
[2]尹鸿、凌燕. 新中国电影史[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3]詹庆生、尹鸿.中国独立影像发展备忘(1999-2006)[J].文艺争鸣,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