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

2012-08-15陈克

电影评介 2012年1期
关键词:纪录片定义文献

真正意义上的“文献纪录片”,“美国电影史学家埃里克•巴尔诺认为,文献纪录片是苏联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在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一种纪录片类型,她完成于1926年的影片《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是世界文献纪录片的开端。”[1]

在中国,第一次使用“文献纪录片”这个称谓是在1993年摄制的纪录片《毛泽东》,但是我国第一部文献纪录片的实践应该算是《建国史的一页》,这部黎民伟编辑制作的纪录片的素材来自于《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诞生于1927年。[2]

当今对于文献纪录片的定义,基本大同小异,普遍认同文献纪录片以文献资料为主,其他后期制作手段为辅助编纂而成的关于历史的一种纪录片类型,而各个定义的差异在于文献的范围及使用方法上面,其实这也正是“文献纪录片”定义的关键所在。如今随着纪录片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文献纪录片对文献的使用方法上越来越多样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文献纪录片创作手法,文献纪录片的定义中分歧显得越发突出了。

一、文献纪录片的定义关键是文献

(一)关于文献的范围: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文献有过这样的诠释,“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文献一词的最初的意义为贤者的著作和典籍,随着传播媒体的不断增加,今天的文献定义不仅仅是书籍了,国家标准局公布的标准定义是:“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至于载体本身是什么则并不重要,无论是书籍、画册、期刊还是影像资料,只要有价值的信息存在其中,统统都是文献。而伯纳德在《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一书中,明确的指出文献是“公共或私人的资料库以及出售商那里得到的可用资料”[3]。所以文献的定义和范围大致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文献必须来自于已经固有存在的素材,是否是自己创作的并不重要,他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曾经创作的已经成为文献的素材,只要是已经固有存在的,不是新拍摄的,承载着历史信息的都应该纳入文献的范围。在《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文献纪录片的概念中提到的关于文献是别人及第三方的素材的提法,有失妥当[4]。

2、文献并不一定是影像资料,也可以是物品、古迹等等其他形式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各种载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书籍、期刊,也有影像资料,又或者亲历者的日记等等,总之只要该载体携带的信息准确和有说服力即可,不必在乎于形式,载体的形式总是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样化。当然这些载体的说服力程度并不相同。

3、对于口述的内容的界定。毕竟口述部分不同于写在日记本上的文字,不仅仅带有个人观点而且由于记忆、情绪和随着年龄的增长等等,口述部分的说服力相对于其他文献十分有限。所以一般的口述都不能称之为文献,这些文献纪录片创作者当前采访的部分,因为它不是固有存在的,一律不是文献。但是也有例外,如果该口述部分是已经固有的,及过去的别人创作的,而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该当事人已经故去,已经不能再进行一次这样的采访,那么该口述部分显然已经具备了文献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应当是文献。

所以文献的范围应当是一切承载历史信息的物品,它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对于载体的形式、是否是创作者创作的等均不能制约文献的范围。

(二)文献的时效性:多久以前的信息载体能成为文献呢?其实“多久以前”并不是明确文献的时效性的关键所在,文献的时效性应该从文献是关于历史的记录这个角度来思考。既然是有关于历史,那么已经过去了的,“完结了”的才能算是历史,而正在发生的应该是“新闻”,只有整个事件已经完结才会成为历史。所以无论时间多短、只要事件或人物已经完结成为历史,那么这些记录就是文献,因为这些记录在将来不可能再被创作出来了。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8月盛大的奥运会正在进行,所有关于奥运会的影像资料都不是文献,哪怕是前几日的赛事和结果,顶多是旧“新闻”。而在奥运会结束后,人们回顾此次奥运会,从争办成功到火炬接力,再到开幕式和一个个赛事及结果,这些影像就都是文献了,因为北京奥运会本身已经成为历史,随着闭幕式结尾部分伦敦奥运会形象的亮相,我们进入了伦敦奥运会时刻。

(三)关于文献的真实性。关于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是一个“永恒”话题,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不是文献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而是出现在影片中的“文献”的真实性问题。对于创作者的真实美学观念,我们应该尊重,但是文献本身必须是真实的这点在文献纪录片中不可逾越,它们必须是当时的影像,不是创作者新补充的。文献纪录片中的文献部分和非文献部分一定要能迅速方便的分别出来,无论是角落上打上“情节再现”、“影视作品资料”等直接手段,还是故意模糊环境和人物的上半身等处理的间接提示手段,均是为了让人分辨出文献与非文献的,尊重文献的真实性。所以无论是“3d技术”、甚至“搬演”等手段,都是可行的,但是一定要与文献部分区分开来,如果混淆在一起,就会影响到基本的文献真实性。文献本身的真实性,是文献纪录片存在的根本,也是文献纪录片的美学标准,是文献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基本准则。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虽然如今全部由历史影像资料构成的文献纪录片并不多见,有的时候是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料素材,有的时候是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像资料、不得不出现的大量的新拍的与原有素材相关的新的素材,甚至有时候是与原有素材相关的人和物都很难找到,干脆出现扮演或者特效处理。从一个角度来看,这种非文献性的新的素材的加入是对已有素材更好的诠释和补充,并且增强了纪录片的观赏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献价值大小是文献纪录片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新补充的素材应该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越少越好,“文献纪录片”之所以是“文献纪录片”不就是因为两者的关系其实就是红花与绿叶,绿叶是为了衬托红花,喧宾夺主是万万使不得的。

二、文献纪录片的界限

文献纪录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纪录片形式,在当今电视当家的时代,甚至是电视纪录片的主要类型之一,如今很多电视台的记录频道播放的多数是文献纪录片。但是一直以来,有关于文献纪录片的概念,却一直都是一个模糊定义,还有一些其他比如“理论文献纪录片”“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称谓,甚至有些人将“文献纪录片”等同于“历史题材纪录片”来使用。我们通过刚才定义的文献纪录片的概念来梳理这些概念,同时通过梳理也能使文献纪录片的定义更加清晰。

(一)历史文献纪录片

一般认为“文献纪录片”等同于“历史文献纪录片”,因为文献纪录片本身基本就是关于历史事件的,而关于历史人物的文献纪录片,有时候也被称为“人物传记纪录片”,非历史题材的文献纪录片应该是不存在的。

(二)理论文献纪录片

这里引用欧阳宏生在《纪录片概论》一书中的概念。所谓理论文献纪录片是指:“利用以往拍摄的新闻片、纪录片、影片素材以及相关的真实文件档案、照片、实物等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或加上采访当事人或当时的人物和事件有联系的人,来客观叙述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纪录片” [5],称之为“理论文献纪录片”,突出“理论”两个字是因为,影片创作者普遍想渗透和表达的是对某一理论的电视化诠释,换句话说,在创作之初创作者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主题思想和对整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个诠释,比如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特别制作的电影文献记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围绕纪念周恩来及颂扬周恩来的新中国外交功绩这个主题思想也就是“理论”来搜集素材和展开故事,在创作之初就已经有了一个主观的对周恩来外交功绩的评价,并且始终贯穿于该纪录片中。随着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由“讲述”转向“展现”,如今的许多文献纪录片的“理论”表现的并不突出,而是相反的想尽方法给人客观的感觉,所谓的“理论文献纪录片”常常表现为政治宣传纪录片、伟人传记片等等,当今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影响下,创作者的“理论”往往并不被观众所认同。最能体现“理论”存在的例子的是,战后各国编纂的关于二战的纪录片,素材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正是因为在创作之初创作者已经将自己对于二战的理解和意识形态等带入其中了。

所以,“理论文献纪录片”的概念,应当是以伟人传记、政宣片为主的一系列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献纪录片。

(三)汇编纪录片

国外的学者考虑到此类影片对固有素材的取舍和剪辑(有时也辅助些新拍的素材)这种创作特点,提出“汇编类纪录片”的概念,这个概念与“文献纪录片”不仅仅是称谓的区别,而是不同的分类方法,文献纪录片是从纪录片的题材和内容角度来分类,该类型纪录片通过对历史影像文献(也包括其他文献)进行重新的剪辑,该作品本身主要由文献构成,后者则是从创作手法,将相关的来源不同的素材进行汇集和编纂,所以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两者的范围有很大的交集。但是“文献纪录片”并不等同于“汇编类纪录片”。这就好比警匪片不同于动作片,虽然也有很多交集,但是却是两种分类标准。

(四)历史题材纪录片

文献纪录片就是关于历史的,那么自然等同于“历史文献纪录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等同于“历史题材纪录片”,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除了以“文献”为主的创作手法以外,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创作,比如《大明宫传奇》、《被遗忘的梦的洞穴》等,文献在这样的纪录片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了,支撑整个纪录片创造“真实性”“记录性”的是3d技术,已经不能将这种以后期制作为主,文献资料为辅助的纪录片称之为“文献纪录片”了。

结语

从纪录片快速发展的现状看来,纪录片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并且纪录片研究主要集中在娱乐化、大众化等大环境研究和具体作品的风格等,当然这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但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应该还是基本理论和概念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我们以前认识不足造成的,比如刚才提到的王志敏教授关于纪录片这个词的翻译质疑;还有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探索,当然已有的旧概念和理论的也要不断更新,只有这样理论才能逐渐完善。

注释

① ②单万里《电影艺术》2005年6月 中国文献纪录片的演变 [J]

③④(美)希拉•柯伦•伯纳德(Sheila Curran Bernard)《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M],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11年3月,第58页、第57-60页

⑤欧阳宏生 《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第88页

⑥王志敏 《现代电影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第6页

⑴ 王志敏 现代电影美学体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⑵(美)希拉•柯伦•伯纳德(Sheila Curran Bernard)《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M],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1年3月

⑶ 欧阳宏生 《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猜你喜欢

纪录片定义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