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高龄骨折患者心理的影响和分析
2012-08-13李英姿冯水土刘玉芬罗玉芳
李英姿 冯水土 刘玉芬 罗玉芳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高龄骨折患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由于担心肢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多数的高龄骨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1]。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安全的专科服务;心理舒适是优质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护理目标,是调动患者主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的有力保证;优质护理对高龄患者心理状态可起到正性影响,促进其全面恢复[2]。现就我科65例高龄骨折手术患者的全程个体化的优质护理的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共诊治的76例高龄骨折患者,排除各种因素(如患有精神疾病、老年痴呆、失语、听力障碍、语言不通等)引起沟通障碍患者11例。其中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75~98岁,平均年龄78.3岁。平均住院时间(25±3.7)d。
1.2 评价方法及指标 对65例高龄患者入院后1~3 d用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及HAMILTON焦虑量表进行评分、定性比较,其中:无焦虑(<7分)、可能焦虑(7~14)、肯定焦虑(14~21)、明显焦虑(21~29)、严重焦虑(>29);无抑郁(≤8分)、可能抑郁(8~20)、肯定抑郁(20~35)、严重抑郁(>35);分数越高抑郁、焦虑状态越严重;而后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模式,采取全程、全面、安全的整体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让患者合理的身心需求得到满足。进行优质护理3周后再次进行相同量表的评分、比较。
1.3 优质护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3.1 优质的接诊服务 根据入院疾病种类安排床单位,便于同类患者间沟通,第一时间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责任护士态度和蔼,主动自我介绍及环境介绍,告知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全程都有责任护士负责,第一时间建立信任感与归属感;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应用药物及心理暗示的方法减轻首要症状-疼痛,第一时间建立安全感;入院时配合度较差患者,采用鼓励、认同、暗示等方法,耐心地安抚,第一时间激发潜能和自控能力,建立良好的从医性。
1.3.2 优质的专科护理 选派护士参加科室、医院和省市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与考核,使护士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提高综合素质;深化宣教、锻炼的指导;完善各种流程,持续质量改进避免安全隐患。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正确解答与疾病的相关疑问和需求,及时消除因怀疑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增加信任感和依从性。
1.3.3 优质的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三短、七洁、三无、四送”,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自尊感。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经讨论制定个性化的生活补偿系统,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减缓功能性退变,消除孤独感和过分依赖心理,树立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发掘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潜能,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3.4 优质的心理舒适护理 护士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精心的照护。因突发伤害、独居、身边无家属的患者,心理无准备,感到莫名的恐慌,责任护士应主动帮助联系家属,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病情悲观失望和退缩、犹豫等情绪,护士应善于沟通,真诚相待,使用鼓励性语言,引导患者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原因表达出来,对患者关心的问题、疑虑,耐心给予解答,言行举止中表现出尊重和理解;同时指导患者学会想象、沉思等放松的方法,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轻焦虑情绪,转换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1.3.5 优质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满足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根据心理依赖的差异,合理安排陪伴。有的患者孤独感较重,而家庭成员又无法照顾,护士应即时与子女沟通,鼓励陪伴,说明家庭的支持程度、家属的认知水平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3];指导家属心理支持技巧,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正性情绪。有的患者家属长时间的陪伴,让其产生“拖累”子女的内疚感,责任护士应主动或配合家属完成患者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减轻负罪心理。因家庭经济困难等而感到无助时,责任护士主动帮助其建立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寻求法律援助;患者行检查时,专人全程护送,增强其安全感。患者生日时,送上真诚的祝福,提高其幸福感,让其以愉悦的心情接受诊治、护理。
1.3.6 优质的宣教指导 由责任护士定期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是需要患者共同配合完成;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支气管分泌物随重力流向肺底,易遭受病原体袭击流动[4],指导有效的呼吸及咳嗽,训练床上翻身、排便;围手术期饮食指导,适量的纤维素预防便秘,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微量元素促进伤口的愈合;功能锻炼的指导,早期的被动或主动肢体锻炼可促进循环的重建和预防血栓形成,中、晚期的肢体锻炼可尽早恢复功能,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SPSS Inc,USA)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获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5例高龄骨折患者优质护理干预3周前后HAMILTON抑郁及HAMILTON焦虑评分分值比较见表1。
表1 焦虑抑郁分值的比较
3 讨论
高龄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因突然外伤导致躯体活动障碍,丧失自理能力,患者缺乏心理准备,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本文对65例高龄骨折患者住院1~3 d时的心理动态评估,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心理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不足,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对疼痛的恐惧;环境的陌生;对手术的急切感,手术意外和术后肢体残疾的担心;原有性格的焦躁、任性、固执、敏感、多疑、易激惹等情绪反应。抑郁情绪主要表现在本人经济困难、没有医疗保险、家庭的经济支持不足的无助感;基础病治疗时间长,对病情悲观失望;对于更换假体产生心理冲突和犹豫情绪,患者不想增加家属的负担而拒绝治疗和照顾而产生退缩和放弃;家庭的情感支持不足产生被遗弃的感觉;高龄产生不安全感和无价值感;地域文化(城乡结合部)的迷信思想;老年孤独症、抑郁症等,患者会出现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等抑郁情绪。同时有研究报告[5]高龄骨折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均高于健康人。而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决定骨折的治疗和康复的疗效及转归的主要因素[6,7]。因此在积极治疗外伤骨折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进行积极的优质护理的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
实施优质护理3周后,给予两种量表再次评分,发现明显低于入院的评分值(P<0.05),提示两者差别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积极向上的正性情绪,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依从性明显提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对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改善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预后生存质量,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深入推广。
[1] 杨巧燕.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444-1445.
[2] 国爱华,付桂莲.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49-150.
[3] 张锡红,徐菊兰.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2,9(6):49-50.
[4] 王月兰,张芳.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活动对肺部感染的预防.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05.
[5] 郎东彪.盘锦地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心理情绪调查.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34-338.
[6] 黄少娟,康玉闻,周佩华.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心理症状与应对方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19-120.
[7] 杨明玉,汤弘源,郑晓缺.骨折患者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2005,19(5):772-775.
[8] 吴佩雁,谢思斯,江朋.老年骨折患者抑郁状况调查与护理对策.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4):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