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岳树木园环境解说有效性分析*

2012-08-10刘韵琴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南岳受众环境

陈 艳,刘韵琴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很多专家学者对环境解说作了描述和定义。Makruske认为解说是一种娱乐性为主的教育事业[1]。Knudson等人主张解说是用故事的形式讲述纯概念化的事实,通过激发游客的智慧达到理解和娱乐的目的[2]。吴必虎从旅游角度认为解说具有服务和教育两大基本功能[3]。综上所述,旅游解说是一种服务、娱乐、管理、教育的综合体,是借助各种媒体,向游客传递旅游资源内在意义和相互关系等信息的过程。植物园是一个融科研、科普、游憩、生产及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任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场所[4]。它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教育。植物园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环境教育[5]。生态旅游区内完善的环境解说系统是实现生态旅游区科普宣传与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充分发挥植物园的环境教育功能,需对植物园的环境解说系统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 南岳树木园概况

南岳树木园位于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腹地。南岳树木园的范围为南至华严湖水库、神州祖源,西以登山公路为界,北至忠烈祠、延寿小学、树木园裸子植物区,东以大禾田水库、树木园板栗园、杨梅园等经济林区及崇宁寺为界。总面积为3000亩。1977年5月由湖南省林业厅筹办,1978年9月正式成立,经过30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森林旅游于一体的科研机构,被外界誉为“绿色明珠”、“植物王国”。园内有我国亚热带最大的植物基因库,收集、保存亚热带维管束植物230科1040属263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9种,基本包括湖南所产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岳树木园是我省最重要科学普及和教学实习基地,与国内外120余个科研教学单位开展了学术交流和业务往来,每年接待高校实习生在5000人以上。

二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调查方法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笔者对南岳树木园进行了两次调查。2011年4月27-29日,笔者对南岳树木园的基本情况、资源及现有环境解说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是实地考察、人员访谈和文献研究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对象为南岳树木园管理工作人员。实地调查了树木园的解说资源、树木园现有解说牌的形状、颜色、材料、字体、设置等情况。通过人员访谈,了解了树木园的性质、范围、发展过程、主要接待对象、分区等基本情况以及现有解说媒体的种类、解说牌的类型和数量。2011年5月23-30日,笔者以树木园的游客为调查对象,在南岳树木园实习基地招待所、树木园盆景园、树木园梅园进行了抽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遇到团队游客时则以不超过团队人数的1/3为填写问卷的原则。同时对不认真作答和未全部完成的游客问卷予以作废处理。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52份,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为79.2%。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问卷设计中采用了文献研究、访谈、实验性调查三者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笔者根据调查需求,参阅了相关文献,设计出调查问卷。然后对8名与旅游有关的人员进行了试验性调研。该8名被调查者包括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相关专家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最后,针对调查结果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根据其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包括语句的修改、选项的增删、部分问题的增删。问卷主要由4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游客社会特征因素及旅游动机;第二部分为游客对树木园现有环境解说的评价;第三部分为受众对解说牌和出版物等解说媒体的需求分析;第四部分为游客对解说媒体和解说主题的偏好,其基本类型分别为8个与10个主题。本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点尺度设计,对解说媒体的偏好程度的选项为“很喜欢”、“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和“无所谓”,分别给予4分、3分、2分、1分和0分;对解说主题的偏好程度的选项为“非常感兴趣”、“感兴趣”、“一般感兴趣”、“不感兴趣”、“无所谓”,分别给予4分、3分、2分、1分和0分。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其包括平均数分析和频数分析。平均数分析用于了解游客对树木园解说媒体的偏好与解说主题的喜好程度。频数分析用于分析游客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所学专业的构成、以不同目的来南岳树木园的游客比例以及游客对现有解说媒体的评价与需求等。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受众分析

据调查可知,从游客性别构成来看,男性游客有167人,占46.6%,女性游客191人,占53.4%,约各占一半,该调查符合要求。本研究以阅读能力标准对年龄进行分段并且对于12岁以上(包括12岁)、22岁以下者,按各学历的学习时间进行分段。调查表明19-22岁的游客最多,为65.5%,23-30岁次之,为 14%,31-40岁(9.5%)、41-50岁(4.7%)、13-18岁(3.6%),61岁以上、51-60岁和12岁以下分别为0.3%、1.1%和1.3%。从游客的文化程度上看,游客的文化层次较高,以本科和专科层次为主(共占84.7%)、其次为高中或职高层次(占10.6%)、研究生层次(占3.6%)初中及以下(1.1%)。从游客职业上看,以学生居多,占58.9%,其次为公司职员(13.8%)、教师(16.9%)、自由职业者(5%)、公务员(2.3%)、科技人员(1.5%)、其他(1.6%)。由于树木园知名度和景观等原因,来树木园的游客大多数为专业实习和偶尔经过,分别占49.7%和30.2%,观光的仅为10.6%、住宿为 7.3%、其他为 2.2%。

(二)现有解说媒体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法与访谈法对现有解说媒体种类调查发现,树木园的解说媒体单一,以解说牌为主,兼有标示牌等。园内有木质解说牌20-30块、塑料解说牌1000余块、水泥解说牌5块。它们设置在植物旁的地上或挂在植物上。其内容为说明植物的科名、属名、种名、中文名、拉丁文名、产地、功用、分布等。标示牌包括设置在树木园大门口的一块全景解说牌、园外的一块指路牌;生态基地没有设定点讲解员;树木园的出版物中仅有解说书籍,没有折页、地图、光碟等出版物。解说书籍包括《南岳树木园建园技术与森林生态价值》、《南岳树木园树种特性与驯化栽培》、《南岳衡山维管束植物总览》等3部专著。树木园内展示系统有室内展示、室外展示和数字化展示。室内展示包括腊叶标本室和种子标本室,分别展示了136科1300种3.5万份腊叶标本,85科829种2000份种子标本及5个动物标本。每个标本附有标签用来说明标本的采集号、种名、采集地、采集人和日期等,但标本室比较简陋且未对游人开放。室外展示以展板为媒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树木园在植物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数字化展示以树木园网站为媒介。通过中国数字植物园和中国·南岳等网站可以链接打开南岳树木园的网页获得树木园的简介、位置、交通、餐饮等资讯。关于环境教育活动系统包括树木园开展的专业知识讲座活动、户外课堂和自然观察。

(三)受众对现有解说系统的评价

1.人员解说系统。在树木园旅游期间,49.4%的游客由带队教师提供解说,14.5%的游客为咨询当地人,4.5%的受众为自己聘请当地导游,1.4%由地接社所委派导游提供解说,由组团社导游提供解说的受众为0,还有30.2%的受众无人提供解说。因为,以团队形式来树木园的游客主要为以专业实习为目的的高校学生。他们一般由老师带领并由其提供解说;来树木园住宿或中途休息的团队游客极少,一般由当地导游带领。笔者进一步调查了游客对导游解说的评价,调查发现,42.86%的受众认为导游对自然知识了解不够,57.14%的受众认为对导游讲解的评价是不了解自然知识。这与我国导游队伍素质与环境解说要求存在差距有关。

2.解说牌系统。通过游客对解说牌的评价调查发现如表1所示,游客对南岳树木园的解说牌满意度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内容欠详细和表述呆板方面。为了发现解说牌在设置方面的问题,笔者对解说牌的高度、位置、密度、颜色和字体等方面的设置进行了调查如表2所示。游客对解说牌设置的评价由高到低为字体、高度、颜色、位置和密度。园内铭牌的高度设计考虑了游客阅读时舒适性,对于2米以上的植物,铭牌挂置在主干上或主枝上,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5m。而对于2米以下的植物,解说牌则插在地面上,下端略向前倾斜;再次是颜色,采用以白色作为底色,文本采用明度较低的绿色。绿色与环境协调且不容易使阅读者产生视觉疲劳;树木园内挂在道路两旁树木上的解说牌与游客的距离在80cm以内,游客能清晰地阅读。但一些离主干道较远,在人行道的1.5m之外,这种距离超过了最佳视力范围;游客对解说牌的密度设置意见最大。目前,树木园内解说牌分布极不均匀。环境教育解说牌集中设置在生态实习基地接待处周边的树林中,而在专类园区、盆景园内均没有设置。

表1 受众对解说牌的评价表

(四)受众对解说媒介和内容的需求分析

利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得到受众对解说媒介的偏好程度结果如表3所示。人员解说媒介是最受欢迎的解说媒介,其次为解说牌。同时,数字化展示也较受游客的欢迎。它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无线网络、蓝牙、多媒体数字技术等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将解说内容展示给旅游者,因为它不受时空的限制,还可以与游客进行互动。

表2 受众对解说牌设置的评价表

表3 受众对解说媒介的偏好程度表(n=358)

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大多数游客希望借助牌示游览。科学性的解说牌最为游客重视。同时也说明了解说牌外形的重要性。通过对游客使用解说牌的目的调查可预测到游客所关注的解说牌内容。为避免出现错误行为而看解说牌的游客所占比例仅为2.6%,反映了游客对行为规范不够重视。而在生态旅游区内规范游客的行为属于环境意识培养型教育系统,为深层次教育系统[6]。植物园就是要通过向游客传递环境知识和技能,达到游客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这说明游客在树木园内所接受的环境教育仅停留在较浅层次。树木园需要利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对游客进行深层次的环境教育,以便达到最终目的。

表4 受众使用牌示的目的

通过对受众对树木园出版物购买的意愿调查发现,只有8.9%的受众表示不需要购买,41.1%的受众表示没有购买习惯。而表示希望购买南岳树木园出版物的受众占有50%,其中有不知道在哪里购买(18.2%)或没有发现合适的(31.8%)。如表5所示,图文并茂类出版物是受众最喜欢的出版物类型,其次为游览指导类和图片类。

表5 受众喜欢的出版物类型

植物园要向游客介绍各种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及植物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及其所处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植物园是植物的避难所,植物园还要为游客揭示植物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本研究设计的树木园环境解说内容包括植物及与植物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具体为树木园概况、植物、动物、森林、生态知识、气象知识、地质地貌、水文知识和保护措施和意义等。通过采用李克特量表测量了受众对解说内容的兴趣依次为,如表6所示:植物知识>生态知识>动物知识>保护措施和意义>森林知识>地质地貌知识>水文知识>树木园概况>气象气候知识。

表6 游客对解说内容的偏好程度表(n=358)

四 提高树木园解说效果的建议

(一)增加解说种类,使解说系统形成体系

实行环境解说培训以增加导游员的自然知识、提高解说技巧。另外,在树木园内成立由树木园专职解说员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定点导游队伍。树木园招募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和硕士生担任环境解说志愿者。针对树木园知名度不高的问题,树木园可在新建的南岳游客中心内综合采用出版物、多媒体、实物(动植物标本)展示、人员咨询等多种解说方式向游客提供信息服务;在南岳进山门票地图中标识生态基地的位置。同时,树木园还应开发树木园游览指南、影像资料和增加出版图文并茂的出版物以满足客人需要。并将树木园的折页、游览指南、影像资料和出版物放置在游客中心内以方便游客获取。另外,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解说,展示树木园的发展进程、现状及记录保护濒危植物的方法和过程等;丰富网站内容,增加介绍各种植物的视频,同时将网站建成能与游客互动的平台。对现有标本室进行改造,增加设备,将标本室向游客开放。

(二)增加解说牌的数量,充分发挥解说牌的功能

在专类园内增设介绍专类园的解说牌。另外,在树木园内形成统一的道路指示系统帮助游客快速定位。在树木园大门口设置南岳树木园平面图;在南岳树木园三个主要入口、主要游览线路和道路分叉处设置道路指示牌;在洗手间、餐饮、公共电话等具有服务功能的建筑物旁设置引导游客的指示牌。道路指示牌应包括游客目前所在位置、方向、前方目标、距离等要素。在醒目的地方增设警告牌示,强化解说牌的管理功能。鉴于游客对管理牌示不太重视,管理牌示应注意外形的设计与语言的表达。

(三)强调人文关怀,科学设置解说牌

在设置解说牌示时,应体现人文关怀。为方便游客阅读应注意解说牌示的位置。将解说牌设置在距离游客不要超过1.5米的游步道旁。当解说对象与游步道距离超过1.5米时,为方便游客阅读,应在树木园内铺设靠近解说牌和解说对象的木板路。在树木园的解说牌旁还可设置长椅供游客休息。最后,将挂在树上的铭牌加上边框,用其他的颜色代替现在解说牌的白色底色。为了使解说牌有整体感,除去残留下的木质解说牌。

(四)充分考虑游客的体验,更新解说牌内容

针对树木园的游客群体,树木园解说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须跟教科书上的表达方式加以区分,以吸引游客的兴趣。在解说中加强与游客熟悉的事物相联系,提高游客兴趣和帮助游客记忆解说内容。另外,使用拟人、比较、比喻等修辞手法和采用第一称的方式进行解说都能使解说变得生动。互动解说的方式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提升解说效果。警示牌尽可能采用幽默和敬语式提醒,让游客容易接受。

(五)综合利用各种解说媒介,加强环境解说深层次教育

以实习为目的的学生为树木园内的游客主体。环境知识和技能是他们最关注的内容,树木园除了通过各种媒介向他们传递这些信息外还对其开展深层次环境教育。在树木园内的特色垃圾桶、造型独特的提示性解说牌和印在旅游指南上的游客须知等可以提醒游客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有趣的生态情景模拟活动和引人深思的生态景观小品来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观。树木园开展的有奖环境法规知识竞赛等可以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

[1]Makruske E.A conceptual analysis of“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D].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Master Degree Thesis,1978.

[2]Knudson D M.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M].PA:Venture Publishing Inc,1999.

[3]吴必虎,金华荏,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

[4]张德生,许能锐,傅国华,等.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以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生态旅游为例[J].产业观察,2005,(2).

[5][6]张建萍,吴亚东,于玲玲.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0,(8).

猜你喜欢

南岳受众环境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观日台弄笛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