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Microsoft Excel求任意时潮高和任意潮高的潮时*

2012-08-10刘灿权

舰船电子工程 2012年1期
关键词:低潮潮汐计算结果

刘灿权

(91592部队 广州 510335)

1 引言

在舰船航行实践中,特别是在舰船的战斗活动中,有时需要知道某时刻的潮高或者满足某一潮高的潮时,以便正确决策航行计划,例如过浅滩、登陆作战等等。在知道某海区相邻高、低潮时和潮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求得任意时的潮高或任意潮高时的潮时。随着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利用MS Offices Excel可以方便地求取这些参量。

2 现有方法介绍

我国以前的潮汐表,以及某些外国潮汐表中,附有任意时潮高和任意潮高的潮时用表。查表以A(高低潮时差),B(与低潮时的时间差)、潮差为引数[1]。这种表的缺点时查表、内插、换算均费时,并且不能对相邻高低潮间的潮汐状况获得较全面的概括了解。

英国出版的潮汐表均附有求算任意潮时潮高的潮时曲线。在英版潮汐表中,针对英国本土和另外一些主港,逐个分别提供专用曲线,其他港口则提供通用有曲线。曲线比之查表有其形象性,但仍不能完全摆脱如查表、内插、心算等费神的步骤。

网上也有一些类似软件,这些软件大都采用调和常数推算任意时潮高,这类软件的缺点是对港口资料要求比较高,需要安装专门软件与相应的数据库,而且还需要经常更新港口资料,通用性不好,特别是在一些岛礁区、外海无法使用。

我国现行的潮汐表推荐使用求任意潮高的潮时梯形图卡[1]。先求出高低潮时的时间差和潮差,便可较容易地查找相应的潮时或潮高,并对该时间间隔内的潮汐情况可以有一轮廓了解。应该说,这点是梯形图卡法比之其他曲线或表较为突出的一个优点。

但是,梯形图卡使用起来也有些缺点。例如,定尺对图的动作,两只手往往都被占用了,而且若稍有移动,便重新对尺对图,使人感到紧张,麻烦。在这方面,如能采用塑料图卡或图尺,并将尺和卡相对连接成一体等方法加以改进,定将受到用户的欢迎。另外,受图卡的限制,当潮差大于6m、小于1m,潮时差大于8h、小于3h,需要对应缩小或放大倍数才能使用[1],由于这时是线性放大,导致误差很大。

3 潮汐简谐运动模型及计算公式推导

潮汐曲线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为了解决求算相邻高低潮间的任意潮高潮时问题,在以上各种求算方法所使用的公式中,基本上都是把潮汐的涨落看作简谐运动,将潮汐曲线近似地看成余弦曲线,从而求出相邻高低潮间的任意潮高、潮时的近似值[2~3]。

潮汐的简谐运动规律可以用图1直观表达出来[1~2,4]:

图1 潮汐简谐运动示意图

从图中可知:任意时潮高=低潮潮高+改正数

式中,

式中,θ为任意时刻的相位角,由低潮面起算,即图中的∠BOA′,已知t/T=θ/180°,故:

上式中,T为涨潮或落潮的时间差,在《潮汐推算手册》中称为A;t为任意时与低潮时的时间差,在《潮汐推算手册》中称为B[1]。

整理后得:

此式中,假设潮高基准面和海图深度基准面是一致的,如果发现潮高基准面与所使用的海图深度基准面不一致,实际计算水深时须加以修正[5]:

某地某时实际水深=当地大比例尺海图上标注的水深+该时预报潮高+(当地海图深度基准面-潮高基准面)。

高低潮时和潮高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可以获取,一是从《潮汐表》中直接查找,中国沿海大部分港口可以使用此方法;二是利用《潮汐推算手册》推算得到,部分附港可以使用此方法;三是利用海图图载资料的潮信表计算得到,一般在岛礁区或外海使用此方法,但潮信表提供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有时甚至与实测水位相关较大,使用时须注意。

4 在MS Offices Excel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航海导航定位计算变得越来越容易,以前需要通过查找大量图表和内插来完成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目前,绝大部分个人计算机用户都装有Microsoft offices组件,其中的Excel电子表格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其成熟性与便利性来完成任意潮时潮高的计算。

1)运算公式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将式(1)进行简化

2)在MS Offices Excel中的应用

以下是在MS Offices 2003Excel中实现的步骤[6]。

(1)建立工作表

在Excel中建立两个工作表,〈任意潮时求潮高〉,〈任意潮高求潮时〉;

(2)建立表头

在〈任意潮时求潮高〉工作表中建立如下表头:〈高潮时〉(A列)、〈高潮高〉(B列)、〈低潮时〉(C列)、〈低潮高〉(D列)、〈潮时差(T)〉(E列)、〈潮高差〉(F列)、〈任意时间〉(G列)、〈与低潮时的时间间隔(t)〉(H 列)、〈任意时潮高〉(I列),利用式(5),在G列中输入一个介于高低潮时的时间量,在对应的I列计算出相应的此时的潮高量;

在〈任意潮高求潮时〉工作表中建立如下表头:〈高潮时〉(A列)、〈高潮高〉(B列)、〈低潮时〉(C列)、〈低潮高〉(D列)、〈潮时差(T)〉(E列)、〈潮高差〉(F列)、〈任意潮高〉(G列)、〈任意潮高与低潮时的潮差〉(H列)、〈任意潮高潮时〉(I列),利用式(6),在G列中输入一个介于高低潮高的潮高值,在对应的I列计算出相应的此潮高值的潮时;

(3)数值及公式的输入

在表头下一行依次输入以下公式:

A列、B列、C列、D列为常量,通过各种方法求得,〈任意潮时求潮高〉G列、〈任意潮高求潮时〉G列为用户参量,两工作表的I列均为需要计算的结果,输入时,时间格式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采取24小时制,并严格按Excel格式,以××∶××形式输入,潮高度量单位可以为“厘米”,也可以为“米”,但应统一度量标准,其最终计算结果也与此度量标准相同;

〈潮时差〉(E列)中输入:

公式的意义是将以“小时∶分钟”格式的时间量转化为以小时为单位的里时间差值;

〈潮高差〉(F列)比较简单,输入公式“F=B-D”对应列即可;

对于〈任意潮时求高潮〉工作表中,公式的关键是〈任意时潮高〉(I列)的公式输入,将公式(5)按Excel格式输入即可:

对于〈任意潮高求潮时〉工作表,I列的计算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式(6)在Excel中实现并不容易,而且,为了计算结果的直观,还应将计算结果转化为“小时:分钟”格式,其公式为:

上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Excel表格本身提供函数的局限性及为了简化计算公式,没有对60分钟进位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时可能出现诸如“2∶60”的结果,但并不影响工作使用,只是在工作中需要加以注意。

(4)实际应用举例

在以下两表中,对于相同的常量,可按“Ctrt+D”向下填充上一行数据得到,对于E、F、H、I列,在第二行输入后,其余各行可用拖动填充柄的方法进行相应公式填充,G列为用户输入参量,其时间、潮高跨度应在高低潮时、高低潮差之间,否则计算可能出现错误,I列为用户需要计算的结果。标注框中公式为实际输入的公式。

任意潮时求潮高(如图2所示),此表潮高以“m”为单位进行计算,其结果也是以“m”为单位。

图2 用Excel表格实现任意潮时求潮高

任意潮高求潮时(如图3所示),此表潮高以“cm”为单位进行计算,输入的任意潮高也是以“cm”为单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用Excel表格来求取任意潮时潮高和任意潮高潮时是非常方便的,其计算结果与用“梯形图卡”法计算结果相同,完全可以满足航海上对任意潮时潮高和任意潮高潮时的精度要求。

为了防止输入错误,在Excel中通过公式求出相关量的列可以进行“锁定”保护,并在“保护工作表中”输入密码进行保护[6]。

图3 用Excel表格实现任意潮高求潮时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是建立在潮汐变化作简谐运动基础之上,实际上潮汐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很难满足简谐运动规律,在实践中,规则半日潮和日潮用此方法计算其误差并不大,而不规则潮汐则误差较大。同时,其计算精度很大程度上与高低潮时、潮高的精度有关,如果在求算高低潮时、潮差时本身就存在误差,计算结果也会随之累积。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保部.中国沿海潮汐推算手册[G].1985.1-18.

[2]黄祖河,黄磊.潮汐原理与计算[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3-12.

[3]郑文振,等.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对策的研究,第一、二、三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1994:1-41.

[4]GB/T13474-92.船用潮汐、潮流图表编制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保部.2011年潮汐表[G]:1-4.

[6]杨开科.Excel 2003使用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61-503.

[7][日]日花弘子.Excel函数与公式辞典[M].恒盛杰资讯,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32-44.

[8]郑文振.实用潮汐学[M].天津:海军测量部,1959.

[9]方国洪,郑文振,陈宗镛,等.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预报[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10]陈宗镛.潮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低潮潮汐计算结果
潮汐与战争(上)
标志大革命在湖南走向低潮的是什么事件?
绝美海滩
趣味选路
扇面等式
潮汐式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神奇的潮汐
超压测试方法对炸药TNT当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基于HCSR的热点应力插值方法研究
巴蒂尔Ⅱ代篮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