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取向①

2012-08-10宋晓红张环王玉扩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院校职业

宋晓红 张环 王玉扩

(1.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2;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系 河北秦皇岛 066004)

体育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是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体育课程实施重要环节的体育教学,其发展的优劣,影响着整个课程的成败,而体育教学的改革,首要在于建立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

1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来讲,享有定位和定向的功能,是体育教学目的、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1]。目标同教学目的不同,目的是宏观,目标是微观,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实现的标志,具体的来说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结果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并且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在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下,具有自己的层次和结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与否,这关系到学生体育发展和学习的质量以及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2],它在一定程度上对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的手段、评价教学质量上都造成了影响。

2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状况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3]:(1)没有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改革,继续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教学目标的命题,注重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与传授。(2)没有以体育能力的培养为教育价值取向,继续以学科知识教育为目标,注重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及思想教育。(3)混淆体育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概念,将体育教学目的作为教学目标去建立,使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操作性差。(4)缺乏职业实用体育特征,同其他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大同小异,没有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着力点,缺乏职业教育特点。(5)偏离体育教学基本功能,使得体育教学空洞和形式主义严重,体育教学特质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6)层次结构不合理,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含混不清,表达不准确,教学目的得不到贯彻。

3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取向

鉴于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以下价值取向,这些取向促使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更为合理科学,更加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3.1 关注学生职业实用体育的发展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的体育教学,由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其应该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往后的职业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设置办学专业时的依据是社会职业岗位的发展需要,有的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的灵活办学体制,在校就读期间,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较突出和毕业后广泛的就业市场,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学生一踏入校门开始就针对其职业岗位能力储备知识、进行学习[4]。对学生的体能而言,不同的职业岗位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培养大量高级劳动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职责,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目标重要价值取向是发展实用职业体育,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体育的需求。

职业实用体育教学目标重在实用是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实用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不同的工种和专业服务,经过专业性的身体练习,使学生学习后能掌握专业技能,也为学生现在学习的专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储备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技能。应考虑到的目标设置是:(1)为了进行对应性及补偿性的身体锻炼,特殊体能发展更进一步,满足在不同工种和不同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的特殊要求;(2)预防发生职业疾病,未来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要着眼于不同职业岗位,准备体育健身方法、知识、技能、技术要进行起来的;(3)专业技能对体育技能具有迁移作用,我们要进行强化。为了促进专业技能的形成,就需要进行专门性动作练习。

3.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着教学目标弊端,这类教学目标只注重传授运动技术和学生体质的增强,而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遭遇忽视,致使学生的个性培养遭到限制。现代教学理论对于教学目标进行研究,研究的发展趋势日益趋向于一维、二维直至多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表明:学习是可以持久保持,而且学习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学习的结果被他归纳为五种,分别是智慧技能、言语信息、动作技能、知识策略及态度。这五种学习结果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可以综合归纳为三个领域,情感、认知、动作技能[5]。

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高等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试行)》中,将体育课程目标划分了四个层次,分别是效果目标、领域目标、课程目标、水平目标,而这当中的领域目标又划分了五个具体的目标(图1),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的体育学习过程,其他领域的目标被其忽视,单一把重视运动技术学习和增强体质作为教学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它主要体现的主体是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反映的本质是体育课程目标。手段论、体质论的教学目标观被摒弃,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为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基本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3.3 关注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最终目标。现代社会对体育的客观要求是终身体育,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够使人们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能够自觉地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促进作用。终身体育强调长远效应和阶段效应的有机结合,追求的是一种学校体育价值、体育思想,终身体育的能力包括运动能力、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适应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这是一种终身体育外在体现所形成的能力。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较强的体育兴趣做强力支撑。

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是受到大多数职校学生接受的、系统的、最后的体育教育,之后进入工作岗位,步入社会。职校的体育教学对于个体体育的发展而言,只是有重要意义的中间环节,而在学生人生发展中体育并没有终结。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应该受到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的关注,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了直接的兴趣之后,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指导学生对体育产生间接兴趣,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能主动掌握和学习,能总结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体育手段与方法,使他们既能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又能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4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需重视的课程因素

4.1 课程因素

图1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结构

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中,学校体育目标是第一层级的目标,其下位目标是第二层级的体育课程目标,第三层级的体育教学目标为体育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学校体育目标就是这样层层分解、层层细化,形成一个系统,每一级下为目标都是上位级目标的具体化,每一级上位目标都是下位目标制定的依据,制定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理念。

4.2 学生因素

学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行为主体,学生也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为以学生发展为本。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学习、心理等特点,它与学生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脱离学生的参与。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受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体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其本身教育教学的价值就失去了。

4.3 职业教育因素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机制灵活,专业类型是多样不一的,在校期间学生进行“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学习,突出强化职业素质、技能[6]。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价值导向。作为基础课的体育课程,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势必要考虑这样一个教育环境,势必要求体育教学服务于职业教育的目标。

5 结语

2002、2006年国家就职业教育做出一系列决策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也就在这个阶段,教育部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导思想——“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就业为导向”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方向,“就业为导向”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专业设置等等教育要素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也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所有课程要为学生的职业、就业服务,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零距离就业,从而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人力转化为生产力。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应该在“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思想下,完成系列改革。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因为体育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具体化,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应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向相一致,在“就业为导向”下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充分体现出实用体育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设置,从运动参与、社会适应、身体健康、职业体能、技能发展领域出发改革和完善,使得体育课程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为学生职业的发展服务。

[1]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Z2):16~18.

[2]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制定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06(4):37~39.

[3]王玉扩,陈庆合,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960~961,964.

[4]阳旭,梁毅,胡慕贤.构建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J].高教论坛,2012(2):3~5.

[5]咸桂彩,袁良栋.“技能”是什么[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4):56~58.

[6]李海宗,郭欲丹.论我国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4):43~46.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院校职业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