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女生体育消极行为的心理归因及对策研究①

2012-08-10赵海侠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8期
关键词:消极动机评价

赵海侠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浙江衢州 324000)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本课题所述的体育消极行为是指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心理学特征表明:人们在从事体育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有外显可见的运动行为,而且充满着内隐的需要、动机、价值观、审美情趣、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

课改以来,体育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实践,但重新审视,发现课堂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浑水摸鱼、出工不出力、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课的消极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于掌握体育技能缺乏兴趣。练习时情绪低、时间短,故意拖延时间,减小运动幅度,躲避教师视线,偷看课外书籍、观望、聊天、迟到、早退、编造种种理由请假,甚至拒绝考试等等,以达到逃避运动的目的。教学观察发现更多的学生认为不参加教师组织的体育教学或锻炼,自己的身体仍很健康,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且女同学行为表现比男生消极,若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很快波及、影响到更多学生,使他们也出现同样的消极行为,这不利于学习与掌握技术动作,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国内开展的研究主要有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体育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心理这个中介而发挥作用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心理层面的深层次归因,即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适宜的、合理的。如何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心理干扰措施在实验中进行检验和整合,需要新的理论指导,需要新的实践来探索,研究的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并非简单的重复研究。

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积极查阅《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互动教学》、《体育教学》等有关书籍、书刊,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信息,结合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实际,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经验,以自学和集体研讨的方式进行分析整合,寻找研究的理论支撑思路和实证研究的逻辑起点。以我校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研究方式,有计划地对学生消极行为问题进行系统探究,掌握消极行为的具体变化,探讨新问题,并及时提出和改进应对策略。

3 消极行为的心理原因

3.1 害怕失败的恐惧多于追求成功的愿望

调查表明,从未学习过篮球、前滚翻的学生达到80%以上,排球、乒乓球为50%以上,30%以上学生在某项目从未有过合格体验。这些学生对于掌握体育技能缺乏兴趣,害怕自己完不成动作而出丑,认为练习也不会提高,自己考试绝对不会合格等。有自卑、恐惧、胆怯和缺乏自信等心理。课堂表现为:练习时情绪低、行动慢、时间短、练习次数少、在考试期间频繁请假甚至据考等。

归因心理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成就动机,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影响人们行为结果的原因有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或后进生对自身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评价,直接或间接影响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信心和行为表现。

3.2 缺失对体育价值的认同感

据调查和访谈得知,学生对体育认知肤浅,认为自己了不起,不运动也健康,运动反而受伤;体育没用,体育教师好当,轻松;不高考的项目,不及格无所谓等。有狂傲、轻视、厌倦心理。课堂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练习时情绪时高时低,行动迟缓,躲避教师视线,偷看课外书籍、聊天、迟到、早退、编造理由请假,甚至拒绝考试等等。

研究表明,“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就是成就动机,它既强调成功期待的作用,也强调活动价值对成就的影响”。提高成就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对参与活动的价值的认同。而对体育价值的认同,恰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所缺失的。

3.3 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图1

教学观察了解到,对部分消极行为学生进行管理时,他们表现出对抗、敌意和“屡教不改”等现象。有嫉妒、藐视、叛逆等心理。课堂表现为:行动迟缓,动作随意,练习情况随情绪变化,对考试和学习经常找各种理由推脱,喜欢语言对峙或忽视,有迟到、早退、编造理由请假甚至旷课等。

学生对尊重的需要满足除自尊外,更多地需要通过获得外界对其肯定性的评价,即他尊方能实现。而消极行为学生从教师那获取的关注、肯定、表扬等传递尊重的信息少,但其追求尊重的程度却与其他人同等强烈。当这种需要长期不能通过正当途径获得满足时,就会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不自觉地寻找“旁门左道”以求得变相的满足,如果被教师以提醒、批评或其他方式明确加以制止,学生就会将其知觉为对自己的“关注”,则每一次制止,都会对学生的消极行为产生一种强化作用,学生就通过不断重复来获得经常或持续的满足,因而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

3.4 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建设、人格完善、审美娱乐等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认知不足

教学分组和交流得知,多数人不愿与他班同学合作学习,个别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缺乏运动审美,练习时怕被太阳晒黑,怕运动过后腿粗,怕自己长出“肌肉”等等。有孤僻、逃避、排斥等心理。主要表现为:同组不同班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交流;个别学生练习时躲避教师视线,怕脏、怕累,喜欢躲到阴凉处、聊天等。

一般来说,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其体育价值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关系到人们对体育活动项目、内容的选择;人的性格中的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性格中的意志特征(勇敢、果断、坚定)会在体育行为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其行为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人的气质类型则对其体育行为的表现形式、行为的指向性、灵活性等有一定的影响;而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人们体育行为的质和量。

4 应对策略

4.1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轴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

动机和行为都是以需要为轴心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是端正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支配学生体育课学习行为的条件。在体育课学习中,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增强体质、避免受伤等自然需要,也包括追求成功、渴望肯定等基本社会需要和求知、创新等高级社会需要。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针对消极学生的个性特征,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有利时机,尽量从不稳定因素中对他们的技术掌握或运动能力作出积极的归因评价,调动其内心的积极心理因素,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提高需要的层次。这样既可避免对自尊心和人格的伤害,又体现了老师的尊重、信任和期待,使其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从而加速改变消极的自我认识。通过不断的强化,可以消除心理上的消极防御机制,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愿望,逐步提高动机水平。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自评互评法教学、跟踪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以竞赛为载体的教学等等。

例如,本课题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以2周为一个单位学习时间,完成一个小单元内容的学习和小目标检测。每个小组都分别选出或指定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组长,负责布置练习内容,组织小组练习,及时反馈学练信息,分发器材,并与他组相互学习交流等。教师分组巡视,适时帮助各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协调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分析练习者的具体情况,设置有可能实现的、有挑战性并与其需要一致的目标,提高练习者体育行为的动机力量,在小组长的协助下,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讨论——思考——互助,把一般的体育行为纳入目标行为之中,提高练习自觉性和持久性。比如,改变动作的某些要素(方向、幅度、力量、速度、节奏),适当降低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喜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4.2 以提高参与动机为重点,加强体育理论认知与价值理论引导

动机支配人的行为,研究表明,“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害怕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既强调成功期待的作用,也强调活动价值对成就的影响。这一理论对教学的启示见图1,要增强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提高成就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与避免失败的低恐惧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参与活动的价值的认同。而对体育价值的认同,恰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所缺失的。大部分学生认同的是体育的健身功能,而对于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建设、人格完善、审美娱乐等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却认知不足,导致学生认为体育课没用,因而降低了参与的成功价值诱因。

一般来说,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其体育价值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抓准教学时机,使学生多了解与运动有关的价值理论。如,中长跑中的“极点”原因是短暂的能量供应不足,而“第二次呼吸”是通过意志努力来克服短暂的无氧状态,并迅速恢复能量供应的过程。800米跑时腿酸是因为乳酸堆积,它阻碍神经的反射,所以会感觉腿不听使唤,解决的办法是加大摆臂、身体前倾等,消除乳酸的最好方法是动力性放松,而并非躺下睡觉等,使学生产生好奇并尝试和验证。又如:排球垫球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球的稳定性、力量判断是依赖肌肉感觉的,动作的记忆是有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几个阶段等等。不是练习一两次课就能突飞猛进的,这样学生就不会因急于求成而放弃练习,从而延长了参与的时间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怕晒太阳、怕腿粗、怕长肌肉的学生,就要教他们正确的方法和原理,进而消除疑虑并乐于尝试。

4.3 以调适学生的心理为切口,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对技术技能的评价是主观评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受到怎样的评价很敏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的意义,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练习,以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为目标导向进行过程评价,对学生最关心的考核评价,要结合平时的测验考核并增加补考机会以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合理、规范、有效的口头评价。多用鼓励、生动而避免挖苦、生硬的语言等,给消极行为学生更多的关注、肯定、表扬、赞美等。

例如,本课题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抽测、期末总评等方式结合。每次课的小目标检测一般采用自我即时评价,以促进积极学练。每个单元内容学习采用小组互评、教师统合监督的形式,评选优秀小组,促进小组整体提高,减小差异。阶段目标检测采用教师抽测形式,优秀者奖励平时表现2分,其他给予方法指导,不扣分。教师结合平时成绩安排期末总评。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对考试有了新认识,明确检测只是手段,能心态放松地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一方面期待得到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不扣分的检测和方法指导,降低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使学生找到不足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指导自己更好的参与实践。虚假的或过高的评价会使其无法获得继续提高的方法指导或在高水平组无法完成学习,并且不扣分,提高了学生追求成功的价值感和参与动机。

4.4 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为手段,强化互动层次和深度

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带以求整体提高,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加强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在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过大的情况下,教师采用“半强迫式”的分组,把学生的学习行为“捆绑”在一起,尽量延长消极行为学生的参与时间。

4.5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为目标,适当安排竞赛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设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教学比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在教学初期,尽量放宽比赛要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引导学生提高需要的层次。教育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如:集体跳长绳游戏比赛,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 结语

学生的思维、体育行为是动态的,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只有把干扰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才能使体育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一个好的策略也不是万能的,教师的策略也应不断完善。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策略、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教师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1]张凯.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J].体育教学,2010(11).

[2]张凯.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J].体育教学,2010(8).

[3]张静.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3).

[4]刘一民,孙波.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J].山东体院学报,2002(4).

[5]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62~64.

[9]王爱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30~31.

[10]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2~54.

猜你喜欢

消极动机评价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消极的后果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让自己发光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