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2-08-09周志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2期
关键词:独立性家属康复

周志英

脑卒中导致患者的精神卫生问题相当突出,脑卒中后抑郁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60%[1],不仅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严重影响其自身疾病的发展和预后[2]。由于多方面原因,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仅用药物治疗不足以解决其心理问题,从而促使学者不得不考虑家庭、社会等因素对患者疗程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4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经CT证实,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②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检查不配合;③入组前2周使用过抗抑郁药治疗。

64例患者分为:①观察组(n=32):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2~87岁,平均(62±14)岁;受教育程度:大学3例,中学10例,小学17例,文盲2例;居住地:城市20例,农村12例;有配偶者22例,无配偶者10例;②对照组(n=32):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1~86岁,平均(61±15)岁,受教育程度:大学3例,中学11例,小学16例,文盲2例;居住地:城市19例,农村13例;有配偶者21例,无配偶者1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脑血管病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针灸和康复治疗。

另外,观察组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及时对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社会、家庭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寻求家庭支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患者以及家属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护理中应该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亲情、信心等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家属不断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使患者接近或处于较好心理状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学习使家属能做到:①提高家庭成员对脑卒中的认识程度,掌握有关知识,包括病因、发病过程以及治疗情况和如何预防复发,注意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等;②教会家属一些沟通技巧,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融洽的家庭氛围,以宽容、温和、接受的态度相处,以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③指导家属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情绪反应,并积极给予帮助,使患者充分宣泄负性情绪;④每周二、四下午探视时间,家属必须陪同,责任护士家庭干预0.5 h,了解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存在潜在问题,如患者是否得到有效的家庭支持,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是否通畅等,并针对具体问题给予家属相应的指导,帮助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融洽的生活环境;⑤留下护士的联系电话,告之如遇到家属处理有困难的相关问题,可随时与责任护士联系,以便随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1.3 疗效评定 抑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4], 包 含 24 个项目,采用0~4级的5级评分方法,以前17项作为评定指标,大于17分为有明显的抑郁情绪。生活质量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100)[5],该量表包含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宗教/信仰、生活质量总评7个因子,因子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1。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治疗8周末观察组WHOQOL-100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仅独立性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同期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

2.2 抑郁 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

3 讨论

在我国9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与家庭一起生活,家庭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日常生活的基地,也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摇篮,更是人们获得心理资源和情感支持的重要源泉,对个体的心理和生活影响重大[6]。

本研究观察到,观察组WHOQOL-100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生活质量总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仅独立性因子分较治疗前提高,提示良好的家庭支持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脑卒中后抑郁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预后呈正相关,如不及时治疗,抑郁症状可持续7~8个月,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难[7]。

脑卒中后抑郁与诸多因素有关,不仅能加重躯体症状,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能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使其生存质量下降,同时增加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8]。本研究从患者入院第1天起就有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专门评估,让患者在没有负性心理状态下积极配合治疗,经过8周治疗,观察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说明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唤起患者积极的情绪,改善和消除抑郁症状。

家庭成员的态度,正性或负性的家庭生活事件,家庭成员间关系和睦与否,都对患者的抑郁症状有重要影响[9],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抑郁情绪。家庭支持程度与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家庭支持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康复信心,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1]郭克峰,杨文清.脑卒中抑郁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8-719.

[2]代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8,12(10):1579.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81-382.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127.

[5]方积乾.生存质量测量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20.

[6]贾文亮,周朝霞,孙风新,等.家庭支持系统对抑郁症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231-232.

[7]皇甫丽,欧海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68.

[8]张凤菊,刘鸿雁.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39-140.

[9]张建敏,王红敏,刘兆宽.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7-28.

猜你喜欢

独立性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独立品格培养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做最好的自己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