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2012-08-07罗北海谢冬萍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罗北海,谢冬萍(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防止手术切口发生感染,但目前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合理应用现象非常突出,以至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耐药现象越来越突出,导致难以控制的感染率和药品不良反应率不断增加。为此,卫生部出台了《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简称《指南》)[1],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作了严格规定。为了解我院肝癌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笔者对我院2009-2011年的肝癌手术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我院2009-2011年所有肝癌手术患者的病历中,每月随机抽取5份,共180份;剔除住院期间白细胞>1.0×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5%、术前体温>37℃、术前已存在感染并已开始应用抗感染药者的病历5份,共得到175份分析病历,其中男性98例,女性77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23岁,年龄中位数(42.3±8.7)岁。
1.2 方法
设计统一标准的调查表,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对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临床诊断、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预防用药有无适应证、品种选用、用药时机、疗程等适宜性内容进行统计,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用药合理性判定标准:合理用药应符合以下6项原则:(1)有预防用药适应证;(2)术前2 h内用药,术中手术时间<2 h未用或>2 h追加,术后不用或2 h内停药;(3)有联合用药指征,药物间有协同作用;(4)用药选择正确;(5)用药途径正确;(6)用法用量正确。其本合理:用药情况有2项以下不符合上述原则。不合理:用药情况有3项以上不符合上述原则。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
175例患者中,有124例预防用抗菌药物,占70.9%;51例未应用抗菌药物,占29.1%。
2.2 抗菌药物给药时机
应用抗菌药物的124例患者,初次给药基本上都未按照《指南》[1]要求,术前用药共61例(49.2%),其中术前>2 h开始用药者46例(37.1%),术前0~2 h用药者仅15例(12.1%);术中用药者48例(38.7%);术后用药者15例(12.1)%,其中术后继续用药>72 h者有13例(10.0%)。用药时间最长14 d,最短2 d,平均4.3 d。
2.3 抗菌药物应用种类
共应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3大类11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孟多41例/次、头孢哌酮/舒巴坦28例/次、头孢呋辛26例/次、头孢地嗪16例/次、头孢米诺7例/次;青霉素类包括哌拉西林/舒巴坦32例/次、美洛西林25例/次、阿莫西林/舒巴坦20例/次、氯苄西林/舒巴坦14例/次;氟喹诺酮类包括左氧氟沙星33例/次、洛美沙星21例/次。
2.4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124例患者中,单一用药者47例,占37.9%,主要药物为头孢孟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地嗪、头孢米诺、左氧氟沙星等;二联用药者48例,占38.7%,主要是术前用第1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术后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如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三联用药者29例,占23.4%,多是在二联用药基础上加用氟喹诺酮类药如左氧氟沙星。
2.5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应用合理性主要从适应证、初次给药时机、术后给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124例肝癌患者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统计见表1。
表1 124例肝癌患者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统计Tab 1 Rationality of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for surgery incision in 124 cases of liver cancer
3 分析与讨论[3~7]
3.1 无用药适应证
根据《指南》[1]规定,Ⅰ类手术切口一般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果确实需要应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肝癌手术多数属于择期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属Ⅰ类切口,病灶范围在半肝以下者手术时间多在2 h内完成。因此,有部分患者没必要应用抗菌药物。而我院肝癌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达70.9%,存在适应证把握不严、超范围滥用情况。崔霞等[3]在170例Ⅰ类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中发现100%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有适应证者仅为76.6%,与我院结果相近。可见,要真正达到《指南》的规定,尚需付出很大努力。
3.2 预防用药时机和方法不当
根据《指南》[1]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术前过早用药将杀灭体内的正常菌群,未能杀灭的细菌往往是对所用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细菌,从而导致耐药菌株产生,而这种有耐药性的细菌若术后感染了伤口将使得感染更难以控制,甚至影响切口恢复。术后才用药则对术中可能发生的细菌污染失去预防作用。我院肝癌手术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达49.2%,其中术前2 h以上用药者占37.1%;术后用药比例为12.1%,其中术后>72 h仍用药者达10.0%。这表明我院肝癌预防用药不够规范、合理。
3.3 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根据《指南》[1]规定,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时间应<24 h。但因部分肝癌手术切口较大,用药时间可放宽到72 h。72 h后体温高于正常、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切口有炎症反应等感染情况,则按治疗用药处理。景阳勇等[4]在分析Ⅰ类切口手术用药中发现,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初次给药时机和术后停药时间上面,首次用药不合理占88.3%,术后不及时停药占88.9%,成为第一大不合理用药原因。本次调查发现,我院肝癌术后>72 h者用药的比例高达10.0%,表明过度用药现象较严重,这不仅浪费药品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和真菌感染出现。
3.4 药物品种选择不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规定,Ⅰ类手术切口预防用药首选一线抗菌药物,多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头孢孟多等。但调查发现,有部分患者应用青霉素,不少患者应用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甚至有应用喹诺酮类作预防用药的现象。目前认为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耐药,而应用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药,存在用药起点过高且对革兰阳性菌并不具有优势的问题。
3.5 药物联用和溶媒选择不当
病例中有不少联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以为这样对预防切口感染更加有保障。但有人认为,二联、三联用药的感染率反而高于单一用药[6]。病例中有个别选用500、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甚至用500 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溶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低、滴注缓慢会影响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时间。笔者建议以小容量溶媒稀释抗菌药物在短时间内静脉滴注为宜。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院在肝癌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案》,加强医师的培训和学习,严格规范抗菌药物在围术期的应用,同时充分发挥临床药师拥有丰富的药学知识的优势,加强对临床科室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以提高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促进用药规范、安全、经济,持续改进医院围术期医疗质量。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 594.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3]崔 霞,何晓峰,吴 钺.17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25(2):65.
[4]景阳勇,罗 丽,李耘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利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3):256.
[5]徐欣昌,田晓云.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0,3(5):34.
[6]张玉琴,张镇源,王亚菲,等.某院61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 120.
[7]毛小红,祁金文,王 燕,等.某三甲医院Ⅰ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