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败未知 中国汽车不能患合资症

2012-08-07撰文常来

中国汽车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上海大众合资企业合资

撰文/常来

头顶全球汽车市场最耀眼的光环,中国汽车市场有着具大的吸引力。

中国市场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几乎所有汽车厂商都难以抵挡巨大的市场诱惑。每一个企业迫切希望将它镶嵌在自身销量业绩的桂冠上。得益者寻求更进一步,曾经的失意者意图卷土重来。

有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似乎将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尽管被人讥讽是在作秀,但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正在步入开发合资品牌的行列,纷纷推出合资自主车型。

在2011年度最后一场汽车盛宴的广州车展上,合资自主品牌成为一大亮点,而新一轮的合资潮也在酝酿之中渐渐显现。

2011年11月20日,目前国内投资最大的汽车合资项目——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落户深圳。与此同时,《美国汽车新闻》近期报道,Jeep品牌CEO Mike Manley希望能在近期与中国车企谈成交易,以便Jeep车型能在中国本地生产。为此,Manley专门前往中国与广汽集团会谈,后者与菲亚特建有合资企业。分家之后的福特与马自达的合资项目审批也都在敬候佳音。

有人说,正是全世界众多汽车制造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完美合作,才打造了中国车市近十年的“黄金增长”。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洗礼,合资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主力军,却证明市场换技术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之后,中国市场是否还迫切地需要合资?合资自主可以看做是中国汽车在合资之路上的一种尝试,只是成败未知。

中资的阳谋 逼宫合资

跟踪还是引领?曾经摆在日系汽车企业面前的问题,如今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待解的命题。答案并非是惟一,因为决定权在市场。

2011年末的广州车展上,南北两家大众的自主品牌“天越”和“开利”共同缺席,但明确的发展计划让人很难有所质疑。毕竟在经历了20多年市场开放的过程中,所有都相信没有得到“技术”的中方,需要留下些什么。

几年前,德国大众和上海大众在声明中约定,双方将最大程度地利用上海大众的试验设备和试车场,以及样车、零部件和模具的试制能力。包括整车车身、主要内外饰零部件的开发,以及新车的设计、试制、试验等开发工作都将在上海大众完成。这让上海大众获得了巨大的自主开发权,但根源来自于对德国大众的逼宫。

拥有一汽、上汽两家合资伙伴的德国大众,一直以来都在试图平衡双方关系,但帕萨特B6、新宝来、高尔夫、奥迪新A4等车型落户一汽大众,让上海大众被无法端平的“一碗水”逼迫得开始加速自主开发本土化车型。几乎是作为一种补偿,德国大众同意了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要求,这也可以说是上海大众“逼宫”成功,而帕萨特升级款领驭和本土化车型朗逸就是上海大众在自主研发上的两颗试水的棋子。

由上海大众依据中国市场需求设计的产品,成功地帮助这家老牌合资汽车公司跑赢市场。领驭、朗逸凭借较为合理的价格以及丰富的配置受到市场欢迎,2011年前11个月上海大众便实现了百万辆的销售业绩。上海大众在帕萨特品牌上多年来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效应积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德国大众在海外市场导入领驭,要向上海大众交技术转让费”的甜头更让上海大众信心大增。

在艰涩的发展中,自主研发正成为中资推动合资企业成长中绽放的花朵。

相似的还有广汽本田和北京现代。虽然广汽本田的成立要早于东风本田,但是东风汽车集团属于国家级企业,在“四大”之列,而广汽、北汽则属于地方级企业,划为“四小”,在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上,广汽、北汽与一汽、东风等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外资比较看中的地方。

与丰田、大众丰富的产品系列相比,本田、现代无疑稍逊一筹。在本田的产品体系中,雅阁、飞度、奥德赛、思域、CR-V都已相继登场,现代的索纳塔、伊兰特、i系列等也都先后引入,但公平分配的问题同样困扰这这些外资品牌。尚未进入的产品并不一定适应中国市场需求,依靠相同技术平台衍生车型也只是权宜之计,面对中国市场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推出自主品牌,丰富产品系列,对正急于向上走的更高的广汽本田、北京现代来说,就显得尤其迫切。

(5)插图、表格:图、表须精选,每文插图一般不少于4幅,表格不少于2个。插图力求主题突出、美观清晰(单栏宽为80mm,通栏宽为150mm,高不得超过220mm,字体为6号左右,分辨率不低于500dpi),本刊为彩色印刷,插图内不同的内容可以用颜色来区分,也可以用不同的花纹来标识,图例统一放在图的下方,用序号表示,图例说明列在图例下面。图中文字使用中文、宋体,文字符号应与文章内文对应,并使用线划比例尺,引用他人插图要注明来源。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表格中的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条件、测试精度、误差范围、测试年份及资料来源等。

市场的逼迫 合资是出路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车企日益倚重的“福地”,笼罩在经济衰退阴云下的全球汽车业越来越看重中国市场的“献金”作用,与中国车企联姻成为最直接套取汽车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

市场压力的步步紧逼,让合资又一次变成了汽车业热议的焦点。斯巴鲁、捷豹路虎都与中国汽车企业频传绯闻,在长安与标致雪铁龙成立合资公司一事尘埃落定之后,Jeep品牌何时再次重归中国也引起了业内的兴趣。

近两年,中国SUV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的车企关注的目光。曾经通过克莱斯勒在中国合资公司让人们牢记的Jeep品牌更不希望错过这场千载难逢的盛宴。Jeep品牌CEO Mike Manley表示,指南者、自由客和牧马人以及一款正在开发中的比指南者和自由客尺寸小的SUV车型显然都适合在中国国产。该款SUV车型目前正在一个前轮驱动的菲亚特车型平台上打造,并将在2013年投产。

实际上,Manley道出了众多已经进入中国和等待进入中国的国外车企的心声。通过合资,他们可以绕过高额的关税,在距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可以直接拥抱中国的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

入世十年,汽车合资浪潮风起云涌。从最初的只有大众一家在中国合资企业产量超过其全球产量的10%,到如今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广汽丰田迅速崛起,中国汽车市场在多个重要场合都被外国汽车企业高层称为“最重要的”,合资企业成为外国汽车企业撬动全球销售业绩的重要支点。

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到20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10个整车合资企业,而2002年到2009年,新签约成立的汽车合资企业为229家,其中整车企业42家,增长率超过了300%。在中国每年1800万辆以上的巨大市场诱惑下,更多曾经失意的外国车企开始重启合资战略。与10年前不同的是,他们将不得不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倾其所有才能在如今多元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

新合资浪潮揭示出跨国汽车巨头们的心急如焚。2011年,法国标致雪铁龙和长安汽车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在中国成立汽车合资企业的申请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合资企业将生产环保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在接手哈飞、昌河后,长安汽车集团才和法国标致雪铁龙正面谈判,短短半年间达成协议,堪称闪电速度。伴随着当年11月合资公司奠基,长安标致雪铁龙也成为第一家24个月内完成合同谈判,签署合作协议并获得营业执照的合资汽车企业。

这绝非个案,意大利菲亚特、美国克莱斯勒等更多的海外汽车企业已经加快了合资步伐,并选择了中国靠前的汽车集团作为合作对象,以求登上中国汽车市场高速飞驰的列车。最先启动此轮中国合资之旅的是菲亚特汽车集团。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曾对媒体表示,广汽集团和菲亚特汽车集团的合资企业计划2011年投产,2014年形成30万辆的产能。

形势的无奈 合资帮不了中国汽车产业

尽管对双赢的概念各方表述不一,但中国汽车已经清楚地感受到发展合资是有代价的。在中国汽车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是合资车型快速占领市场的现实,缺乏核心技术让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没有实现本质上的转变。

对发展合资造成的消极影响,中国政府似乎也有所意识,开始尽量地减少合资企业的数量,严格控制合资合作项目的审批。

从2001年起,中国汽车业发展开始了真正的“井喷”。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一方面是资本的大量涌入。无论是制造业的民营资本,还是经销商的投资,都义无反顾地投向汽车业。2002年被称为中国的“汽车元年”。那一年,北京私人购买汽车突破20万辆,私人轿车市场处于急剧上升的势头。

随后多年汽车市场高速增长,这让国内汽车企业开始意识到自主的重要性,但由于实现引进产品国产化的战略导致国内汽车企业放弃了自主车型的生产,国内车企们彼时并没有为自主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依靠合资还不老技术,只好另觅蹊径。以拥有北京现代、北京奔驰两大合资企业的北汽为例,为发展自主品牌,北汽在2009年用1.9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萨博部分知识产权。但北汽收购的仅是萨博老旧车型平台,并不包括萨博新平台技术。此前,上汽也通过收购英国罗孚,并整合南汽来发展自主车型,推出荣威、MG双品牌自主战略。虽然这已逐渐成为上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其间也经历了许多磨难。

汽车行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虽然通过收购国外车企的老旧平台可以加快自主品牌的研发速度,但也要看上汽、北汽如何在有限的海外资源上发挥自己的智慧。“通过收购发展自主也是国内车企的无奈之举,由于此前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合资车企上,国内自主品牌研发落后得太多了。”

中国汽车从10年前销量不及美国的1/8,发展到如今销量超过美国的1.5倍,发展的成果显而易见。但是也要看到,汽车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控制技术等仍不能满足需要,多数还要依靠国外引进、合资合作取得,而今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更让人警醒。

对发展合资造成的消极影响,中国政府似乎也有所意识,开始尽量地减少合资企业的数量,严格控制合资合作项目的审批。此前有消息称,中国政府已对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的产能过剩风险有所顾虑,因而倾向于减缓海外车企将产能扩张到中国内部的态势。被业内人士称为,只是换名而已的长安马自达合资项目,目前审批尚未通过,而捷豹路虎与奇瑞的合资也有可能在审批环节再遭冷遇,重蹈斯巴鲁覆辙。相比之下,标致雪铁龙以提供部分技术为代价,从而通过了发改委的批准,建立了长安标致雪铁龙合资公司,抓住了进入中国的最佳时机。

对于合资自主,也并非所有合资企业都愿意尝试。国内销量排名前列的上海通用以及奔驰、宝马等都没有计划,这不仅是因为打造一个全新品牌,需要更高的投入,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采用直接销售跨国公司品牌产品,在不断加强自己品牌的市场积累的同时还可以快速见效,更是出于“教会学生,饿死先生”的忧虑,担心自己的核心技术外泄。而这些又恰恰是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做大做强急需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外国车企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加之自主品牌高端化遇阻,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有可能进一步萎缩,甚至有被部分挤出中国市场的风险,合资自主的争相入市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汽车企业的无奈之举。短期内,这种用变通的方式与外国品牌再分市场蛋糕的策略,是委曲求全还是曲线救国,都还成败未知。

猜你喜欢

上海大众合资企业合资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海拉与海纳川在中国设立电子合资企业
中韩合资大型综合性医院落户青岛
上海大众汽车 金字招牌是怎样建立的
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无法启动
上海大众途观车故障排除5例
吉和昌与奥克股份在武汉成立合资公司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