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猪价绑架国民经济”及我国养猪产业的科学发展问题
2012-08-06冷和平曾俊霞丘民希
冷和平,曾俊霞,丘民希
(1.珠海市那洲猪场,广东 珠海 519085;2.珠海市安富来生物科技公司,广东 珠海 519080)
最近,“猪价绑架国民经济”一语,常见于国内的某些网络文章。虽然“绑架”二字未免略显夸张,但猪价问题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确实不容忽视。由于猪肉价格占CPI的权重较大,近几年来,由于猪病日益复杂,突发性疫病流行先后两次导致猪价异常飙升,并直接推动CPI大幅上涨。
2006年夏初,一场席卷大江南北的猪“高热病”疫情,造成大量生猪非正常死亡。此次猪病疫情,不但直接推动了我国2007年至2008年的CPI上涨,并把CPI推升至8.7%(2008年2月)的近10年历史高位,而且由于猪肉供应空前紧张,市场普遍担心猪肉供应短缺造成居民恐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猪肉供应问题高度关注。2007年5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陕西考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情况。2008年春节前后,因担心春节期间猪肉断供,很多地方政府争相抢购猪源,出台各种奖励政策鼓励猪贩把生猪运送到本地销售。2008年1月,广东省珠海市十多个生猪批发行由于找不到货源而停业。政府被迫为此作出紧急决定,从该市副食品价格应急基金中安排300万元,给春节期间到珠海市屠宰上市的生猪进行补贴。同期,河南省郑州市也曾出台过相似政策,动用价调基金360万元,增加储备活体猪3万头,确保春节市民吃肉。
最近一轮财政紧缩,始于2010年初,至当年12月,CPI本已开始见顶回落。但自2011年4月起,由于猪价快速上扬,CPI重现加速上涨趋势。2011年7月,CPI上升6.5%,猪肉价格上涨56.7%,推动CPI上升1.46个百分点。
猪价上涨的实质,乃是猪病问题。突发性疫病流行因素使CPI脱离既有的轨迹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向被猪病问题所左右,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为猪病问题所打破。在2011 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表示:“对猪肉价格太高给国家造成的压力,对国家造成那么大的问题,深感歉意,……我们的猪没有养好。”正所谓知耻而后勇!在我国当前历史条件下,猪病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影响国民经济计划顺利实施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足以引起政府和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正视和反思。
1 猪病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猪病问题不仅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由于猪病问题带来的大量生猪非正常死亡,导致我国养猪生产过程中粮食的惊人浪费。
以一个正常生产的万头猪场(基础母猪存栏500头)为例,1头基础母猪年均直接耗饲料1 000 kg;平均每头基础母猪配备0.02头公猪(公母比例1∶50),年均分摊公猪猪粮20 kg;同时,1头基础母猪生产寿命3年,平均每3头母猪每年还须为之配备1头体重130 kg的适配后备母猪,按该后备母猪育成全期耗粮429 kg(料重比1∶3.3,含该后备母猪分摊的种猪耗粮)计算,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均分摊后备母猪粮143 kg,也即每头基础母猪年直接和间接耗粮1 163 kg。假定每头基础母猪年产2.2胎,胎均产活仔9.6头,年均产仔21.12头,平均每头新生小猪分摊基础母猪粮55.07 kg。
一个正常生产水平(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产活大猪18头)的万头猪场,平均每死亡1头肉猪浪费的各类肉猪猪粮推算过程和结果,如表1。
生产过程中每死亡一头肉猪,平均浪费基础母猪粮55.07 kg,肉猪粮29.89 kg,各种猪粮共84.96 kg。2004—2009年我国养猪生产浪费的猪粮估算,如表2。2009年,我国养猪生产共浪费猪粮2 155.06万t,占当年粮食总产量(53 082万t)的4.06%。按人均年口粮400 kg计算,仅养猪浪费的粮食一项,就可以多养活5 387.65万人,接近我国当时人口总量的4%。
表1 万头猪场正常生产平均每死亡1头肉猪浪费猪粮量推算表
表2 2004—2009年我国养猪生产浪费的猪粮估算d
图1 养猪业面临的主要疾病问题分类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基数大,粮食的净进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敏感话题。近几年,这一问题被一些国外反华势力反复炒作,并被当作“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论据。2004—2006年,中国粮食净进口量依次为2 485万t、2 225万t和2 540万t。而同期我国每年养猪浪费的猪粮总量,几乎相当于当年的粮食净进口量。解决好我国的猪病问题,即可一举解决我国的粮食净进口问题。
2 既有兽医技术对现行各种猪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国内生猪交流的频繁,猪病越来越复杂,将是我国养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越来越多猪场的生产实践表明,近几年我国猪病虽然复杂,但远未复杂到既有兽医技术无法控制的地步,猪病问题可治可防。
图1是对我国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猪病问题进行的分类。从是否对当前养猪生产构成现实威胁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猪病分为对当前养猪生产已不构成现实威胁的猪病和对当前养猪生产正构成现实威胁的猪病两大类。
2.1 对当前养猪生产已不构成现实威胁的猪病
包括猪丹毒、猪肺疫和布氏杆菌病等,这几种猪病经过前人的不懈努力,至今已经基本被控制,生产上出现流行的情况非常少见。
2.2 对当前养猪生产正构成现实威胁的猪病
按其原发或继发特性,又可以分为继发性疾病和原发性疾病。
2.2.1 继发性疾病
包括:沙门氏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这几种猪病多因环境条件不佳或因猪只感染其他疾病后而继发。这其中:沙门氏杆菌主要因水源污染或猪只感染猪瘟、链球菌后而发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因猪只感染II型圆环病毒(PCV2)后而发病。对于这类猪病,生产上只要控制好相应原发病原,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一般很少发生,或虽偶尔发生但通过饲料中添加一些普通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即很容易被控制。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生产上无须过多关注或对其作特别预防。
需要强调的是副猪嗜血杆菌,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生产上以PCV2感染后继发发病为主。近几年很多猪场之所以觉得副猪嗜血杆菌难以控制,部分猪场可能是PCV2没有控制好,部分猪场则可能是把链球菌病误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2.2.2 原发性疾病
原发性疾病是生产上应重点关注的猪病。从疫苗免疫预防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控制效果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如下4类:
1)常规疫苗免疫效果很确切的猪病。包括:猪瘟、猪伪狂犬病、喘气病、乙脑、细小病毒病、蓝耳病、PCV2、大肠杆菌病和魏氏梭菌病。这些猪病常规疫苗免疫效果都非常确切,只要经过相关疫苗免疫,并使免疫抗体达到相应要求,基本都能够做到有效抵抗强毒进攻。生产上只要建立健全的免疫和抗体监测机制,确保疫苗免疫抗体达到相应要求,完全不用担心其对生产造成实质性危害。
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虽然目前国内外尚存较多争议,但研究和生产实践均有力证明:蓝耳病疫苗(包括所有获得国家正式批文生产或进口的弱毒苗、灭活苗以及当前很多猪场都爱用的自家组织苗)对蓝耳病的预防效果确切。有关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争议,主要源于生产上对疫苗的不当使用[1]。
2)目前尚无疫苗可供免疫,但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可以很好控制的猪病。包括:猪弓形体病、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增生性肠炎。这几种猪病虽然目前尚无疫苗可供免疫(个别虽有相应疫苗可供免疫,但免疫操作相当繁琐,如猪增生性肠炎),但其对抗生素或相应化学药物都非常敏感。如弓形体病,只要确诊及时,饲料中添加磺胺预防和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一般投药2~3 h后即可见到发病猪群精神状态明显改观。
3)常规免疫仅有部分效果,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也仅有部分效果的猪病。目前主要是3种病毒性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应该说,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疫苗免疫效果是确切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虽不很确切,但某些国产疫苗只要免疫得当,仍有一定效果。猪群经过这类疫苗免疫后,即使相关疫病仍发生流行,症状也很轻微,只要辅助治疗措施得当,基本不会对生产带来重大损失[2]。
4)常规疫苗免疫效果不确切,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也难以控制的猪病。这主要是链球菌病。链球菌病是当前正对我国养猪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但同时又被大多数养猪生产者所忽视的一种猪病。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抗生素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甚微。同时,由于致病性血清型多样,有限几个血清型的链球菌商品疫苗,对多血清型致病及同一个猪群普遍存在多个血清型同时致病的链球菌,也基本无济于事。链球菌病是当前养猪业要重点关注的疾病,在选用商品疫苗免疫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分离致病性猪链球菌制作链球菌自家苗的办法,可以令该病得到彻底解决[3]。
3 剖析养猪业中存在的一些背离科学发展的倾向
近几年来,网易高调进军养猪业。丁磊再三宣称,进军养猪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带动养猪产业的技术进步。中国养猪产业的技术落后,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产业内局部存在的一些背离科学发展倾向。
3.1 违背科学程序的“拍脑袋”式技术创新倾向
这种倾向,以一些没有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从业者最为突出。这些人原本对系统的养猪科技知之有限,凭着参加一些商业性技术讲座、与业内从业者的技术交流及对一些猪场参观所获得的对养猪科技的一知半解,然后通过大胆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毫无章法地在栏舍设计、饲养管理、兽医防疫等各方面自创一套,标新立异。
由于这种“拍脑袋”式的所谓“技术创新”,大多未经过严格的科学实证,有的严重违背科学常理,其在栏舍设计、饲养管理或兽医防疫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致命缺陷,这些致命缺陷仅仅通过一般性技术改造根本无法有效克服,造成这类猪场要么长期因为生产水平低下、经济效益无法有效提高而苦苦挣扎,要么混乱无序地每天东改来、西改去地瞎折腾。
3.2 舍本求末的隔离消毒措施复杂化倾向
笔者考察过芬兰、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这些国家养猪场对外来参观者都比较随意,一般换上雨鞋或鞋套,即被允许参观养猪生产区。中国的养猪生产者,是全世界对隔离消毒要求最苛刻的养猪生产者之一。养猪生产区基本谢绝外人参观,有的猪场甚至到办公生活区访问,也会被要求换上雨鞋、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甚至全身喷淋消毒,对外来参观者如临大敌。
有的猪场产床和保育床做到离地1 m以上,母猪和小猪上下产床或保育床要用提升机,工作人员上下产床和保育床操作要爬楼梯。此外,还有封闭式管理(生产工人禁出生活区甚至养猪生产区)、“两点式”和“三点式”、两期保育(保育小猪早期和后期分点饲养)、母猪分胎饲养(不同胎次的母猪分点饲养)、全封闭式猪舍、空气过滤系统,如此,等等。措施越来越严格,程序越来越复杂。
这些过分复杂的隔离消毒措施,有的生产上根本做不到,有的虽然能够做到,但需额外付出巨大成本(占用额外的土地和增加生产工人工作量,都必然增加养猪生产成本),有的甚至存在违法限制员工人身自由之嫌(企业与员工仅仅是劳动契约关系,工作时间之外限制员工出入与限制人身自由无异,除非在禁出生活区或生产区期间按《劳动法》支付员工相应加班工资)。
3.3 猪病问题的“被简单化”倾向
一些厂商利用中国人盲信中医或祖传秘方的心理,通过炮制一套未经严格实证的理论,把几种抗生素、中草药或中西药结合进行简单的制剂组合,然后匆匆向市场大力推广,把产品功效吹得神乎其神,包医百病,如“XX清”,“XX净”,“XX一针灵”之类。其不但细菌性疾病能治,病毒性疾病同样能治。这些理论往往都能自圆其说,就象街边卖祖传秘方的江湖郎中一样能够蛊惑人心。
还有一些厂商利用人们盲信“高科技”的心理,热衷于炒作“高科技”,毫不负责地把一些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概念阶段,疗效似是而非的所谓“高科技”产品,如广谱干扰素、功能多肽、纳米产品之类,提前草率地向市场推广,以致“高科技”产品泛滥。这类产品从理论角度,应该是很有市场前景的。但其疗效目前仍处在不断改进过程中,离真正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仍相去甚远,或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如果把它们当作特效治疗用药来应用,势必误事。
受这些厂商的误导,在一些养猪生产者心目中,猪病问题被简单化。既然什么猪病都有特效药一针见效,艰苦细致的基础免疫工作岂不多余?
3.4 猪病问题的“被高科技”化倾向
这主要体现在对基因序列变异问题的认识方面。基因序列突变问题,在中国的养猪行业,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兽医技术人员可能对传统兽医知识仍然一知半解,但对基因变异问题却津津乐道。我国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很多猪病学者,都是分子生物学的崇拜者。有的学者每言猪病,必称基因序列变异。临床一接触到具体的猪病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原本很可能属于免疫操作失误或疫苗选用不当所导致的免疫失败问题,却经常被人轻率地把它归因于变幻莫测的基因序列突变问题。以致基因系列变异问题在行业内逐渐被“妖魔化”,不少养猪生产者对基因序列突变问题望而生畏。
基因序列突变,是技术人员敷衍老板或领导的最好借口。生产上的疫情暴发或免疫失败,都可以归因于病原的基因序列变异。由于基因突变频繁,疫苗免疫可能根本没用,一些猪场自然而然地把控制猪病的希望,寄托在一些治标不治本的隔离消毒措施、包治百病的中药验方、或一些疗效似是而非的“高科技”特效产品上。
4 有效解决我国猪病问题的策略
及时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猪病问题的关键,是走真正的科学发展之路。
4.1 理性的“技术创新”之路
技术创新,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所谓科学发明,是指人们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引下,从事创造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生的成果。科学发明离不开科学知识和理论的指导,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文化基础。
理性的技术创新之路,应是在全面系统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生产实践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寻找需要突破的问题和方向,并把这些问题提升到科学的层次,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成功的基础上,经过扩大试验、示范,再付诸生产的应用和推广。
“3.1”所述的“拍脑袋”式技术创新,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创意”。这些“创意”有的经过科学实证或实践检验,可能的确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可以被升华为“创新”,但大部分可能完全经不起科学实证或实践检验,违背科学常理。如果不经实证就草率地把这些“创意”付诸生产应用,无异于把自己的养猪生产场变作“创意”试验场,为那些毫无意义的、很大部分可能是早已经前人验证过不可行的所谓“创意”,承担巨额试验费用。
系统的养猪学科学知识,是历史以来千千万万学者和生产实践者智慧的结晶。脱离系统的养猪学科学知识搞所谓“技术创新”,盲信以自己一个人的智慧就能超越千千万万前人智慧的总和,实际上是对技术创新的一种无知。
4.2 坚持免疫为本,还养猪从业者以正常生活权利
打疫苗,检抗体,确保对抗目标猪病的免疫抗体均达到有效预防的滴度或合格率要求,乃是确保生产免受各种猪病疫情干扰的根本。
基于第2章的分析,对于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均能做到有疫苗可供免疫预防,且只要措施得当,使免疫抗体达到相应免疫要求,基本都能够做到有效抵抗相应病原的强毒进攻。对于部分免疫效果不很确切或目前仍无疫苗可供免疫的传染性疾病,通过选用有效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也基本上能够做到不使猪病流行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免疫抗体合格,即能有效抵抗相应病原的强毒进攻,实际上意味着让免疫抗体合格猪与相应病原的正发病猪同居,亦能免受正发病猪的感染发病。如此,那些过分繁琐和苛刻的隔离消毒措施,就显得完全没有必要。人不是机器,不能只生产不生活。在现有的兽医技术条件下,在养猪产业实行人性化管理,适当简化一些矫枉过正的隔离消毒措施,让养猪生产者紧张的神经放松一点,生产工人的操作难度降低一点,出入办公生活或养猪生产区的限制减少一点,以让养猪产业从业者与其他产业从业者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并不致对生产带来实质影响。
以珠海市那洲猪场为例,该猪场防疫条件非常一般。生产区东面离繁忙的公路主干道不足100 m,北面距大型工业区及农贸市场不足300 m,南面不足200 m的山坡上,密布着20多家散养户的小型猪场。2006年底以前,该场对生产工人出入猪场一直有严格限制。2006年底“高热病”疫情被控制后,通过狠抓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抗体监测,并同时解除一些过分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放宽对生产工人出入猪场的限制,至今近5年时间,一直都能保持连续正常生产,未有任何重大疫情发生,生产逐年创出历史最好成绩。与那洲猪场类似,恩平市金津猪场的防疫条件同样一般,生产区没有围墙,经常有附近村民及村民饲养的牛、狗等动物出入,屡禁不止。但通过加强基础免疫,同样能够保持连续正常生产,近4年多来未有重大疫病发生。
隔离消毒,不是确保养猪生产不出现重大疫病流行的万能法宝。再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都无法绝对做到切断一切外来病原的传入途径。明显地,任何猪场都无法做到把猪每天呼吸的空气全部过滤消毒一遍。不重视基础免疫,把防疫的希望寄托在超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上,完全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
4.3 坚持传统兽医科技为本,不为追求时尚而“高科技”
有效解决我国养猪生产面临的猪病问题,并不一定非要用到诸如分子生物学、病理蛋白质组学等高端前沿科技。以笔者20多年从事养猪生产实践的经验,在现阶段,一个受过系统兽医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甚至中专生,只要充分运用好其在教科书中所学到的有关兽医学知识,对于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所有猪病,完全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一个没有系统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养猪从业者,只要愿意虚心接受行业内专家或学者的指导,也完全能够做到生产免受各种猪病疫情困扰,猪的理论生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活大猪18头或以上,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
养猪属于传统产业,“高科技”不能作为产品的卖点。仅仅为了时尚而追逐所谓“高科技”,毫无经济意义。指望依靠那些尚未成型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来解决养猪生产眼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无异于望梅止渴。
4.4 加强科普教育,狠煞恶意炒作“高科技”之风
对于当前养猪行业内盛行的炒作“高科技”之风,一方面要从政府层面严惩任意夸大产品疗效的不法宣传,一方面应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养猪生产者对伪“高科技”的辨识能力。
只要养猪生产者具备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加以简单的综合判断,并不难识别那些所谓“高科技”产品的真面目。如某些人爱炒作的所谓广谱干扰素,如果真有他们所吹嘘的那么神奇,人类医学为什么至今仍不大规模把它们用于治疗一些致命的顽疾(如乙肝、爱滋病等)呢?还有些人爱炒作的所谓特效中药组方。在某些医学领域,中医可能的确具有西医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几千年来的医学历史证明,对于大部分的传染性疾病,简单者如猪肺疫、猪丹毒等细菌感染疾病,复杂者如人类的天花、麻风等,中医治疗基本都是无能为力的。这几种疾病,也正是随着现代西医的普及,通过免疫预防的方法才逐渐被控制的。
自然界的所有物种,基因序列都在不断变异过程中。变异是绝对的,不变异才是相对的。但正如不能把2头基因系列存在差异的猪一头称之为猪一头称之为牛一样,2株基因系列存在差异的猪瘟毒株也不能一株被称为猪瘟病毒一株被称为牛瘟病毒。猪瘟病毒还是猪瘟病毒,不同分离毒株的致病力肯定不一样。但基因系列差异与血清型差异完全是两回事,只要各毒株之间不存在血清型差异,一个毒株的抗体即对其他毒株具有交叉免疫力,同种疫苗免疫对不同毒株就完全有效。
[1] 冷和平, 曾俊霞, 张学煌, 邱 江.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潜在风险及其免疫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J]. 猪业科学,2011,(11): 90-94.
[2] 张学煌, 侯月娥, 曾俊霞, 冷和平. 思密达对小猪腹泻症状辅助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及对照试验[J]. 养猪,2010,(6): 73-75.
[3] 冷和平, 俊霞, 张学煌, 郭霄峰. “高热病”暴发过程中的链球菌病因素及其有效防治对策[J]. 养猪, 2011,(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