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和桂枝茯苓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8-03崔国华金基春姜勋吕秀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茯苓下腔

崔国华 金基春 姜勋 吕秀霞

(吉林省延边脑科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严重的CVS还能导致脑缺血和对大脑的损害,故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死亡和致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尼莫地平是被公认的,治疗CVS临床效果较好的药物,而桂枝茯苓丸是活血祛瘀,缓消积聚之良药,以下是我们在临床中的应用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

采用黄如训等主编的《神经病学》[1]中的诊断标准:患者有意识改变,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体征,或二者均有;脑CT无再出学改变,可有脑梗死灶。

1.2 病例选择

采用我科自2008年至2011年临床病例,治疗组35例,期中原发性15例,继发性20例;对照组37例,其中原发性16例,继发性21例;年龄在31~81岁,按fisher分级[2]均为3、4级病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防止感染、脑室外引流、镇静、神经保护剂等综合治疗,加用尼莫地平8mg+0.9%氯化钠50ml静脉泵入,每小时3~6mL,共5~14d,后改为尼莫地平40mg日三次口服,用量及时间根据血压计出血量适当调整。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2丸,日3次给药,连续给药7~14d,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每次尼莫地平40mg合桂枝茯苓丸1丸,日3次给药以防止病情反复。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临床疗效[3]。两组治疗均以出院时效果进行评定比较。

2.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定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四大脑血管病之一,患病率约为10.5~31/10万。SAH的发病高峰期为50~60岁。SAH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比,其特点是:病死率最高,致残率最低,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继发脑血管痉挛(CVS):SAH约有33%~66%出现CVS,CVS的发生与出血次数、出血量及脑沟、脑池的积血量多少有关。痉挛的血管以大脑前中动脉多见,位于破裂动脉瘤附近,偶见于椎基底动脉。CVS可分为局限性、多节段性、广泛性(高颅压)等。血管管径减少60%以上时,患者症状明显。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引起脑缺血,从而使整个脑功能发生紊乱,是产生昏迷,瘫痪等严重症状的根源,同时因脑的广泛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脑水肿是颅内压增高。CVS的发病机制为:①机械因素:血管壁破裂,血液直接刺激管壁,血凝块压迫,围绕血管壁的肌纤维受牵拉,引起血管痉挛。②神经因素:颅内血管丰富,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间形成的神经肌肉接头(由颈交感神经发出纤维),产生若干收缩因子,导致血管痉挛。③化学因素:血液分解后,产生了一系列血管收缩因子:如花生四烯酸、神经肽Y、内皮素、一氧化氮(NO)、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氧合血红蛋白、前列腺素、5-羟色胺、血栓素A2等均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其中氧合血红蛋白和NO是作用最明显的因子。由于CVS出现的时期不同,可分为三期:①超早期:病后24h内发生者。②早期:病后2周以内发生者。一般4~7d为高峰期。③晚期:病后3~4周发生者。

脑血管痉挛中医理论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便多伴发瘀血,水湿等秽浊之物的积聚,故治疗本病应在解除脑血管痉挛的同时,采取活血化瘀,缓消积聚,故我科采用尼莫地平合用桂枝茯苓丸联合用药治疗。CVS的诱因多与应激状态有关,如突然血压下降、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容量不足、手术操作(脑血管造影等)。

尼莫东平作为一种强效脑血管扩张药,其脂溶性高,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为血浆的10%,其在降压作用不明显时就表现出对脑血管的舒张作用,并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治疗量能逆转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4]。

桂枝茯苓丸为丸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瘀血导致的疾病或继发性瘀血的辅助治疗。其疗效缓和,故祛瘀而不伤正,副作用很小甚至不存在副作用故更适合脑血管病等高危疾病的治疗。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白芍、桃仁组成(具体用量不详),其中桂枝通经活络,白芍舒缓痉挛的脑血管,两药配合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桃仁和丹皮活血祛瘀,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而茯苓可以促使脑积液或积水缓慢地吸收。

本组报道的病例,均为Fisher分级3、4级病例,由于意识障碍的加深,肢体瘫痪的出现,而使得患者致死、致残率上升,及时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脑血管痉挛及其带来的继发性高危因素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临床结果显示:治疗组基本痊愈19例,占54.29%,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基本痊愈16例,占43.24%,总有效率72.97%,两组总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疗效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我们的结果表明:尼莫地平合桂枝茯苓丸治疗CVS安全且有效。

[1]黄如训.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50.

[2]王拥军.脑血管病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

[3]孙淑卿,冯愉态,陈澎英.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63-366.

[4]金有豫.药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3.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茯苓下腔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云茯苓
云茯苓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