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税税收数据透析长沙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
2012-08-02刘慧平
□ 刘慧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116)
近年来长沙市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和中部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大平台,拓宽吸收外资渠道,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努力提高引资的品质和水准,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发展,外商投资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外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仍存在不足。长沙市国税局直属分局是长沙市(不含四县)外商投资企业的主管国税机关,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直属分局各项税收数据的挖掘,对长沙近几年来尤其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当然由于税收收入情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能全面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但也可由此窥见一斑,找到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共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一 长沙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
(一)从税收收入总量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
2007年—2011年,长沙市国税局直属分局共组织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收入99.8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4.58%。其中,增值税20.33亿元,占分局税收总收入的20.36%;企业所得税78.97亿元,占分局税收总收入的79.10%;消费税0.53亿元,占分局税收总收入的0.53%。从总体来看,2007年—2011年税收收入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第一年,税收收入形势喜人,比上年增长25.69%。虽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在2008年—2010年有所下降,但是2011年比重又开始回升。
表1 各年税收完成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表2 直属分局税收占全市涉外比例单位: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长沙外商投资企业在2008年—2010年受金融危机、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是2011年开始已经企稳回升,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也预示着在十二五外商投资企业将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二)从所辖纳税户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现状
表3 纳税人状态情况 单位:户
表4 注册类型分布情况(地区) 单位:户、%
表5 注册类型分布情况(资金) 单位:户、%
外资来源地域不断拓宽,实现了以港澳台地区为主向全球拓展的格局。2007-2011年外商投资开业企业中,港澳台地区占一半以上,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仍然是长沙市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从方式上考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有三种,即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种投资方式比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07-2011年,独资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从2007年的48.92%的比重迅速增加到54.05%。外商独资企业形式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且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中外合作企业的形式则一直不被看好,其在开业外资企业户数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三)从外资企业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看现状
表6 行业、产业分布 单位:户、%
从产业和行业构成来看,外商在长沙市投资领域仍以第三产业为主,同时继续保持逐步扩展趋势,第二产业逐渐萎缩,且两者间比例差距趋于扩大。第三产业仍旧是该局税收收入支柱,这与长沙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越了第二产业状况相吻合。第二产业的外商投资又集中于制造业,约占整个第二产业的85.23%。建筑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所占比重很小。在制造业内部,外商投资范围则相对广泛。第三产业内部,批发和零售业是吸引外资最突出的一个行业,占整个第三产业30.8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出现良好势头,分别占第三产业内部的23.27%和15.56%。目前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重较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现代商务、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
表7 重点税源结构情况 单位:万元
表8 重点税源第三产业结构情况 单位:万元、%
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入库税收仍是以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支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为基础,制造业和住宿和餐饮业为依附的税源主体结构。第二产业中纺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老重点行业则受技术进步影响,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减少,入库税收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保持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三产业在实现税收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2007年,服务业各行业税收占全部服务业入库比重的前三位分别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6.52%),批发和零售业(13.55%) 、房地产业6.36%);2011年服务业各行业入库占全部服务业比重的前三位分别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4.89%),批发和零售业(17.5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36%);与2007年相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餐饮、房地产业等比重有所下降,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均有上升。
(四)从出口退税看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贡献发展现状
表9 出口退税情况表 单位:万元
表10 出口退税行业分布情况表 单位:万元
出口企业大多以纺织、服装以及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产品差异程度小,企业盈利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无法取得竞争优势,2007-2011年退税企业户数及退税呈下降趋势。短期来看,出口继续呈现下降态势难以扭转。出现的困境既与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需求减少等因素有关,也反映出产业并未及时完成低端向中高端改造升级以及国际比较优势逐步减弱的深层次矛盾。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对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二 现阶段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资来源地过于集中,外资来源地域分布不均衡
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来源地主要是港澳台地区,而来自欧美各国的非常少。一般而言,欧美各国往往位列先进生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最高端,而港澳台地区是在承接欧美淘汰产业后发展起来的,港澳台所占比例高就意味着长沙的外商投资企业仅是作为港澳台地区淘汰产业的承接地,位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最低端。这不利于长沙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也不利于长沙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弯道超车”目标。而外资来源结构单一化的格局,也使长沙市外资来源狭窄,易受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对经济发展较为不利。.
(二)行业集中度过高,内部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
近年来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呈现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趋势,反映出我市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是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仍不尽合理,行业集中度过高,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要地位,新兴行业比较缺乏,现代服务业层次质量不够高。而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着力点,需大力发展。
(三)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本土化程度不高,溢出效应不明显
近年来,长沙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趋于采用独资形式经营,而较少采取合作或者合资形式。独资的形式对外资来说便于减少管理成本,充分利用长沙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利用长沙广大的市场等;然而对于我市本身来说,独资不利于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不利于学习创新,因为独资往往意味着外资对技术的垄断,从而使得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易外露。同时由于国内相关这些行业的技术能力较弱,不能与外商投资企业形成有效竞争,产生的技术溢出非常有限,对推动长沙的技术进步作用小。虽然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带来了先进制造技术,但没有带来产品开发技术,即没有引进技术能力,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人才主要由本地企业流向外资企业,这种单向流动决定了外资技术扩散有限。长沙外资企业的前后向关联少,长沙很少有与外资企业配套的本地企业,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弱,因此对推动长沙技术进步的作用不大。
(四)外商投资企业对长沙出口的贡献偏低
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呈下滑趋势,除了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外,也折射出我市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产品主要内销也给国内企业增大了竞争压力。
三 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立足优势,改变观念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一直是湖南省实际利用外资的主力军,每年几乎占到全省利用外资的一半。长沙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一,长沙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川渝经济圈的合围处;其二,长沙的人才、科技教育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更具优势,长沙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国领先;三,长沙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650万人口,人均综合素质较高;其四,长沙无论土地使用价格,还是水电价格、劳动力价格,都比较低。同时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地租、工资和物价等上升,造成企业成本上升,使得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长沙地处承接沿海产业的第一梯度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明显。而且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等的实施,为长沙发展提供了巨大历史机遇。因此,长沙应抓住历史机遇,在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情况下,大力推进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行业外,应进一步开放农业、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环保等产业,利用外资对这些薄弱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现代化水平。
(二)调整战略,优化结构
积极调整利用外资战略,加大长沙利用外资的力度,改变利用外资的观念。调整当前长沙利用外资重数量扩张的战略为重FDI质量优化的战略,改变对外资重引进轻利用的观念,积极提高对引进外资的利用质量和效益。
优化长沙引进外资的结构。一是优化外资的来源结构,即加大引进欧美或世界500强投资的力度,引导更多的欧美或世界500强进入长沙;二是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引导外资流向长沙鼓励发展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如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及配套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公共服务业,以打破产业发展瓶颈、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长沙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长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积极引导行业引资来源多元化,鼓励企业之间形成竞争;这既能促使外商投资企业转移技术、产生更多溢出效应,同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促使本地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制度,优化环境
制度是决定外资企业经营的交易费用最主要的因素。深化长沙经济、政治和外贸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观念,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这样能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为外资企业经营创造条件。
具体来说,首先要完善各种法制条规。深入推进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的改革,为新兴的投资方式提供制度的保障,比如私募股权的投资、外资并购的规范发展、人民币的跨国直接投资等新的形式和模式等要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同时一方面要完善对外资的行政审核程序,做到迅捷高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专利权等保护,同时还要完善市场运行各种政策措施,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建立健全完备的外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其次要着力优化商务环境。大力推进物流与通关模式的创新,为外商投资企业制定最佳的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的线路、班次与停靠站点,全面落实“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三是要着力加强通讯、邮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外来投资企业打造一个理想的投资硬环境。
(四)创新方式,提高效益
针对外资独资形式不利于外资技术的溢出等特点,我们应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对于外资要利用产业关联效应,结合产业特点、人力资源特点,提出重大利用外资项目,采用外资通过参股、收购等形式;探索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和境外上市等利用外资方式;引导外资对低效率国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跨国公司在该地区设立研发中心等。充分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有效提高长沙利用外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