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HBsAg表达测定及分析

2012-07-31

山东医药 2012年43期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组淋巴细胞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镇江 212001)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我国恶性淋巴瘤相对少见,但近几年来新发病例逐渐上升,有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与感染关系方面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亦逐渐增多,部分已经达成共识。有研究显示,病原微生物致病因子如 EB病毒(EBV)、幽门螺旋杆菌持续感染与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1]。HBV往往在机体呈持续感染状态,但其与恶性淋巴瘤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2]。2009年2月~2011年9月,我们对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HBsAg表达情况进行了测定,旨在进一步探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及化疗科住院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71例(恶性淋巴瘤组),男39例、女32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11~86岁,中位年龄58岁。均经病理确诊,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6例;NHL免疫分型为B细胞来源的(B-NHL)50例,T细胞来源的(T-NHL)16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6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男48例、女18例,年龄41~81岁(中位年龄62岁);健康查体者161例(对照组),男92例、女69例,年龄21~75岁(中位年龄53岁)。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 HBsAg、HCV抗体检测 三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CV抗体表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恶性淋巴瘤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组和对照组(P均<0.01),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组HCV抗体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恶性淋巴瘤组NHL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HL患者,且BNHL患者显著高于T-NHL患者,P均<0.01。见表1。

表1 三组血清HBsAg、HCV抗体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20亿的人曾感染过HBV。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流行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曾高达10% ~15%。近年来,随我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普遍开展,HBsAg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2006年一项针对中国大陆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依然高达7.2%[3]。HBV感染能诱导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共识,但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据显示其与恶性淋巴瘤发病亦有一定相关性。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约排第11位,近年比例有明显升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4],但发病机理并不清楚。国外有文献报道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3.8% ~3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国内刘华等[2]报道 NHL患者的 HBsAg阳性率为22.6%,肿瘤对照组和普通人群对照组分别为12.3%和10.4%。此提示不同报道阳性率波动范围较大,可能与不同地区普通人群感染率存在差异、阳性感染分组指标不同等有关。如把HBsAg和HBeAg抗原均阴性而HBe/HBc感染性抗体阳性者列为感染组,则感染阳性率可能偏高。致肿瘤性病毒感染的特征一般呈慢性持续状态,如EBV致鼻咽癌,HBV致原发性肝癌等,凡血清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者定为慢性HBV携带(感染)。

HBV-DNA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且病程越长整合机会越多[6],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已被证实与HBV-DNA、肝细胞基因组的整合有关,但迄今为止HBV-DNA是否可与淋巴细胞基因组整合的证据尚未见报道。HBV与NHL两者之间是一种相关(因果)关系还是伴随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如为因果关系,HBV促使淋巴瘤发生的机制可能如下:①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后刺激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特异性抗体,持续存在的HBV抗原可与致敏的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使后者释放出各种细胞因子,如淋巴毒素、细胞毒因子、趋化因子等引起细胞坏死和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力紊乱、树突状细胞(DC)功能持续活化和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2];也可能通过HBV-DNA整合到淋巴细胞基因组而激活原癌基因Bcl-2或引起Bcl-2易位而被激活,引起淋巴细胞恶性增殖[7]。鉴于上述报道,本研究将HB-sAg阳性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恶性淋巴瘤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组和对照组,三组HCV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恶性淋巴瘤组NHL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HL患者,且B-NHL患者显著高于T-NHL患者。证实H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尤其与B-NHL发病存在一定联系,但HC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并不明显。由于恶性淋巴瘤为一种全身性恶性肿瘤,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方案中包含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时将有助于HBV再激活和病情加剧[8]。因此,在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化疗前应进行HBV感染指标的检测,对合并慢性HBV感染者应注重抗病毒治疗,以提高整体疗效[9]。

综上所述,HBV持续感染可能在NHL尤其是B-NH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Viswanatha DS,Dogan A.Hepatitis C virus and lymphoma[J].J Clin Pathol,2007,60(12):1378-1383.

[2]刘华,王蔚,陈俊民,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关系的探讨[J].白血病·淋巴瘤,2005,14(1):27-28.

[3]Zhou YH,Wu C,Zhuang H,et al.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the Chinese experience[J].Chin Med J(Engl),2009,122(1):98-102.

[4]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7.

[5]秦鑫添,吕跃,陈晓勤,等.HBV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J].癌症,2007,26(3):294-297.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5.

[7]Chen MH,Hsiao LT,Chiou TJ,et al.High prevalence of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J].Ann Hematol,2008,87(6):475-480.

[8]Paschka P,Marcucci G,Ruppert AS,et al.Advers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KIT mutations in adul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inv(16)and t(8;21):a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Study[J].J Clin Oncol,2006,24(24):3904-3911.

[9]Wang YY,Zhou GB,Yin T,et al.AML1-ETO and C-KIT mutation/overexpression in t(8;21)leukemia:implication in stepwise leukemogenesis and response to Gleevec[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5,102(4):1104-1109.

猜你喜欢

淋巴瘤基因组淋巴细胞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
有趣的植物基因组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