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鲜胺对水稻种子发芽及恶苗病防效的影响

2012-07-31陆志杰姚士桐金周浩陈国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咪鲜胺发芽率清水

陆志杰,姚士桐,金周浩,陈国祥

(浙江省海宁市植保土肥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恶苗病是常见的水稻种传真菌性病害,主要靠带菌种子传播[1-3],发病率高,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4-5],一般减产 10~20%,严重的可减产 50%以上[6-7]。近年我市农户因浸种药剂选用不当或未采用药剂浸种而导致水稻恶苗病发生的事例常有发生。选用适宜的浸种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措施,具有使用简便、防效显著的特点。

咪鲜胺是一种咪唑类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作水稻种子处理和防治各种真菌类致病菌引起的病害[1,8-9]。为探明咪鲜胺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安全性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田间防治效果和合理浓度,2010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药剂为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供试水稻品种为秀水128,由海宁市潮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处理设计

不同药剂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设咪鲜胺1 000倍液(浸种后清水淘洗),1 000倍液(浸种后不淘洗),1 500倍液(清水淘洗),1 500倍液(不淘洗),2 000倍液(清水淘洗),2 000倍液(不淘洗),3 000倍液(清水淘洗),3 000倍液(不淘洗)和对照(清水)等 9个处理,重复4次。每个处理种子400粒以上,按所设药剂浓度浸种48 h,使种子完全浸没。浸种结束后,每个小区取100粒种子置于放有湿润TP纸床的培养皿中(淘洗处理须将种子用清水淘洗4次),于30℃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催芽后3 d,7 d的分别考查各小区种子发芽情况,并计算发芽率。

不同药剂浓度对田间恶苗的发病影响。试验在海宁市马桥街道利众村周惠平户承包田进行,前茬为冬闲田。6月5日浸种,用种量60 kg·hm-2,分别将种子按咪鲜胺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及对照(清水)等4个处理进行浸种,浸种48 h后捞取,经清水淘洗后按常规方法催芽。6月12日将芽谷播入大田,播种方式为免耕直播。大田试验设咪鲜胺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对照(清水)等4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 m2。8月30日调查各小区水稻恶苗病发病株,并计算防效。

1.3 数据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用Excel 2003和DPS(V5.12)进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 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原始数据不作任何转换。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不同浓度的咪鲜胺浸种,其不同处理之间3,7 d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无明显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其差异程度未达显著水平。同时种子浸种后,催芽前无论是否淘洗,其种子发芽率也无明显差异,方差分析表明,其差异程度也未达显著水平。从中说明在试验剂量内,咪鲜胺对于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表1 咪鲜胺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对恶苗病防效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种子经过咪鲜胺1 000倍液、2 000倍液处理过的小区,田间均未发现水稻恶苗病病株,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均达100%,而采用25%咪鲜胺3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小区有极少水稻恶苗病病株,防效82.36%,说明其对水稻恶苗病仍有较好防效。方差分析表明,种子采用1 000倍液、2 000倍液和3 000倍液浸种,其田间恶苗病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表2 不同浓度浸种田间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种子采用25%咪鲜胺乳油1 000~3 000倍液浸种,浸种后无论是否淘洗再进行催芽,均对水稻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说明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安全。对于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来看,采用25%咪鲜胺乳油3 000倍液浸种,其田间防治效果为82.36%,而选用1 000倍液、2 000倍液浸种,防效均为100%。综合防效、农药成本等因素考虑,生产上以25%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为宜。具体使用方法:咪鲜胺2 mL加水4 kg(2 000倍)浸3 kg稻种,浸足48 h。鉴于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具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8],因此生产上建议该药剂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或避免抗药性产生。

[1]沈迎春,刘福海.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5):19-21.

[2]陈夕军,卢国新,童蕴慧,等.水稻恶苗病菌对三种浸种剂的抗性及抗药菌株的竞争力[J].植物保护学报,2007.34(4):425-430.

[3]Desjardins A E,Plattner R D,Nelson P E.Production of fumonisin B1 and moniliformin by Gibberella fujikuroi from rice from various geographic area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7,63(5):1838-1842.

[4]王拱振,陈鸿逵,徐沛生,等.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0,20(2):93-97.

[5]罗俊国.水稻恶苗病致病镰孢种类及菌系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5,9(2):119-122.

[6]郑镐燮,吕彬,吴润植,等.水稻恶苗病抗病性筛选方法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3,20(4):289-293.

[7]杨长登,郭龙彪,李西明,等.水稻抗恶苗病微效QTL的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06,20(6):657-659.

[8]赵志华,张锡明,范洁茹,等.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及其抗药突变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07,9(3):251-256.

[9]龚道新,汪传刚,邹雅竹,等.咪鲜胺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J].土壤学报,2007,44(1):90-97.

猜你喜欢

咪鲜胺发芽率清水
只为清水润万家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一盆清水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一渠渠清水长又长
夏天了
申嗪霉素和咪鲜胺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