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中风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2-07-30陈彦柳周开斌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5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补阳穴位

陈彦柳 周开斌

1.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广西 钟山 5426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病区,广西 南宁 530007

偏侧感觉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几种神经功能障碍之一,据统计脑卒中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高达65%[1],目前临床多重视患者运动障碍的治疗,而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的报道,尤其是针对感觉障碍的评价和治疗方法的报道较少。笔者探讨中药、穴位注射及感觉-运动一体化训练综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钟山县中医院针炙科住院伴有感觉障碍、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型的脑卒中患者52例,按入院单、双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中,男 14例,女 12例;平均年龄(55.5±8.1)岁;病程(47.0±15.6)d;脑梗死 16 例,脑出血 10 例。对照组中,男 16例,女 10例;平均年龄(57.3±6.8)岁;病程(44.0±17.5)d;脑梗死14例,脑出血12例。 入选患者均符合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无智力障碍,发病前无感觉障碍,无心、肾及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神清,查体合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以神经促通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根据不同的感觉障碍类别分别给予Rood技术治疗、关节挤压、疼痛刺激、感觉传导刺激输入、负重及实物触摸训练,每日1次,每次60 min,2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指导、督促家属共同参与。

1.2.2 治疗组 ①入选的26例的气虚血瘀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服用补阳还五汤,方药组成:黄芪30 g、当归 15 g、赤芍 12 g、川芎 9 g、桃仁 9 g、红花 9 g、地龙6 g,每日1剂。②患侧取阳明经穴为主,上肢取肩髃、曲池、内关、手三里、合谷,下肢取髀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血海,每次各选取上下肢体2~3穴位交替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消毒后使用1 mL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入,每穴注液0.3~0.5 mL,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并进行感觉与运动评分比较。

1.2.3 评定方法 在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由熟悉评定方法的非参与治疗的专人应用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价法[3]进行评定。评定时注意以下几点:开展治疗沟通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15 min内完成检查避免出现疲劳而影响结果;患者应闭目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应用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价法进行感觉与运动功能评分为主要指标,患者自述肢体感觉障碍的程度(痛觉、触觉、温度觉、本体觉、两点辨别觉及实体觉)为辅助指标[3-4]。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落病例

两组均有2例脱落病例,但均否认是因治疗无效而转院、出院或终止试验情况。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障碍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感觉与运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5;t=1.09,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 2 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感觉积分和运动积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感觉=4.12,P<0.01;t运动=4.28,P<0.01);对照组感觉积分和运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感觉=4.21,P<0.01;t运动=4.31,P<0.01);但是,治疗组的在感觉和运动积分的提高较对照组好(t=4.77,P<0.05;t=4.89,P<0.05)。 见表 2。

3 讨论

传统医学中未提及脑卒中,但就其表现属于“中风”范畴,著名中风专家张学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气虚是中风的根源,因虚致瘀、瘀阻脉络,血瘀是中风发展的核心,瘀血贯穿病变之始终,治疗上当以补气与活血通络并用。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病的常用方剂,全方由7味药方组成,君药黄芪大补元气之虚,而奏益气行瘀之功;当归为臣药,活血祛痰而不伤正;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地龙为佐使,以活血化瘀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对抗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等多种途径发挥临床作用[5-6]。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障碍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障碍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综合了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第4代产品,主要成分是甲钴胺,它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通过甲基化的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参与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对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有一定治疗作用[7]。本研究中主选阳明经,因阳明经多气多血,依据阴阳表里互生,配取太阴经穴,意在交通阴阳,调整脏腑气血平衡。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与甲钴胺穴位注射而达益气活血行瘀、疏经通络之力,共达改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的目的。

脑卒中患者根据其病变性质、部位及范围不同,可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运动及生活质量,而且给护理也带来了影响,从而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疗效。目前国内对于感觉障碍的研究不是很深入,没有一套完善的检查工具及规范的康复程序及系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作业治疗,增强多种感觉输入,使患者逐步提高感受通能力[8]。本研究在内服补阳还五汤外用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感觉训练与神经促通康复技术训练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都好于对照组,而两组均能有效的提高感觉和运动积分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旨在通过益气、养血活血,疏经通络而达改善患者血液的黏、凝、聚、浓状态,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减轻其感觉神经传导损害,达到减轻或治愈感觉、运动障碍的目的,较单纯的感觉与运动康复训练有效,且临床操作容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但是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选取的病例较少,而且还受实际临床治疗、患者的医从性的影响,可能对观察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将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1]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30-131.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200-201.

[3]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

[4]周智梁,杨家荣.刺血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偏身感觉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6-7.

[5]李军,王朝阳.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73-274.

[6]欧明娥,唐利文,李花,等.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5):430-434.

[7]北京弥可保观察协作组.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9, 38(1): 14-17.

[8]邵伟波,孙美红.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作用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747.

[9]赵捷,崔晓,石向东,等.社区康复综合模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甘肃中医,2011,23(6):21-23.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补阳穴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