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2012-07-30徐建荣郑赣红颜胜君吴菊梅
徐建荣 郑赣红 颜胜君 吴菊梅
1.江西省德兴市中医院手术室,江西 德兴 334200;2.江铜集团(德兴)医院内科,江西 德兴 334200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慢性气道炎症和进行性肺功能下降是其重要特点,其发生、发展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1],因此笔者采用氟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观察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IL-6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6月江西省德兴市中医院及江铜集团 (德兴)医院呼吸内科门诊40例COPD患者,其中男27例,女 13 例,年龄 52~78 岁,平均(64.5±7.5)岁。 COPD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拟定的标准[2],且均处于稳定期,受试前6个月内未接受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没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实验前1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病史,不合并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急慢性肾病、高血压、肝脏病、代谢性疾病或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未合并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其他肺部疾病。1个月内无急性加重史。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加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氟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测肺功能及IL-6的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IL-6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氟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IL-6水平。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IL-6水平比较(,n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IL-6水平比较(,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氟伐他汀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氟伐他汀组对照组20 20 4.8±1.5 5.1±1.6 4.2±1.8a 4.7±1.7b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氟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氟伐他汀能够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炎症为中心的多因素所致疾病,炎症因子在COPD慢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炎症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系列作为COPD的研究热点及新的治疗靶点而备受关注。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和免疫功能紊乱与COPD关系的探讨受到重视,TNF-α、IL-10、IL-6、IL-8等在机体炎症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炎症因子和免疫介导因子的TNF-α、IL-6、IL-8可能与COPD的病理过程有关[3-4],其中IL-6为重要的致炎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表达CRP(C-反应蛋白)、肺上皮细胞生成黏蛋白;肺功能损害越严重,IL-6循环水平越高。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阻力进一步增高,气流阻塞加重,肺功能进一步下降。目前治疗COPD及延缓患者肺功能的恶化,提高生活质量的药物作用有限,因此如何延缓、甚至逆转COPD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成为治疗COPD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COPD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尽管现有药物尚不能改变COPD肺功能下降的长期趋势,然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肯定。而他汀类药物,是当前最有效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强有力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功效,能够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降低许多血清炎症标志物,对炎症反应过程各阶段有抑制作用,如降低CRP浓度、IL-6、TNF-α、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和影响许多炎症因子产生等,其抗炎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国外报道其对COPD患者在降低死亡率,延缓肺功能的恶化等方面有一定作用[1],并能够提高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esize,eNOS)活性,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成,具有抗氧化作用,而且大剂量氟伐他汀[3 mg/(kg·d)]使用 3 周以上,无明显副作用[5]。
本研究提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能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改善肺功能,与报道相符[5]。但因目前的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还需要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1]赵红.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5):398-40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Groenewegen KH,Dentener MA,Wouters EF.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fter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 [J].Respir Med,2007,101﹙11﹚:2409-2415.
[4]Tumkaya M,Atis S,Ozge C,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irway colonization,inflammation and exacerbation frequency in COPD [J].Respir Med,2007,101﹙4﹚:729-737.
[5]李虹伟,彭晖.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6(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