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识别与结构效应分析

2012-07-27魏博通

统计与决策 2012年21期
关键词:比重江西制造业

魏博通

(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 330031)

0 引言

目前来看,沿海地区因为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正在将本身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在客观上为处于内陆的中西部省份提升工业化水平,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江西是我国的中部大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都毗邻的省份,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方面,无论在区位还是在资源禀赋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江西抓住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积极承接来自沿海的产业转移,获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入“十二五”时期,研究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综合成本优势,进一步积极主动地承接来自沿海的产业转移,对于促进江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的来源和产业承接的识别方法

1.1 数据的来源

本文利用2004年的《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作为起始年份的数据来源,另一方面,基于最新数据的可得性,利用2010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作为终止年份的数据来源。

因为制造业会随着地区条件的变动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因此产业转移中的“产业”往往是指制造业,基于《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0)》中制造业各产业的统计口径,获得21个样本产业。

关于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测度,理论上可以使用直接投资数据精确地度量,但由于数据的不可得性,所以无法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可以使用地区产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动间接反映地区间的直接投资情况,从而对区际产业转移有一个较准确的判断。同时,考虑到多维度研究的必要性,使用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构建经济指标。

1.2 产业承接的识别方法

地区产业的增长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生性的增长,即利用自身的资本驱动实现的增长,可以用和全国同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来表示本地区产业的增长情况,另一个是外源性的增长,即是利用外部的资本实现的增长,可以用和全国同一产业增长速度的比较来说明本地区产业的增长或收缩情况。假如沿海某一地区产业的增长低于全国水平,说明出现了产业向外转移,反之,假如江西承接来自沿海的产业转移比较显著,则这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一定是高于全国水平的。按照以上所述,如果某一个沿海省份发生了产业的向外转移,那么它的固定资产净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的增长都是慢于全国水平的,反之,如果江西承接的某一产业比较显著,那么它的固定资产净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的增长都是快于全国水平的。投资转移指数(IFAij)、企业转移指数(IEQij)、就业转移指数(IEMij)三个经济指标构建如下:

EQijt0、EMijt0、FAijt0和EQijt1、EMijt1、FAijt1代表2004年和2009年j地区i产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和固定资产净值。FAit0、EMit0、EQit0和FAit1、EQit1、EMit1代表2004年和2009年国家i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企业数量、从业人数。

对于产业转入区来说,IFAij>1,IEQij>1,IEMij>1,说明j地区i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的增长大于全国水平,这意味着i产业转移到了j地区;对于产业转出区来说,假如IFAij<1,IEQij<1,IEMij<1,意味着j地区i产业发生了向外转移的趋势。

2 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状况

2.1 承接产业转移来源地相对集中

江西紧临东部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因此主要是接受来自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其中浙江、广东、福建在江西的投资最多,在2007年、2008年、2009年江西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中,这三个省总计占了项目金额的67.2%、70%、75.3%。上海、江苏也是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来源区,但所占比例不大,2009年江西从上海、江苏引进了工业项目资金92.1亿元和77.9亿元,分别仅为6.7%和5.7%。毗邻的地理位置是造成江西主要从长珠闽接受产业转移的原因,长珠闽的企业在江西投资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便利的将产品运往东部沿海地区销售,节约了销售时间和运输成本。

2.2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

在选择的21个产业中,除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10个产业外,其他产业都发生了向江西的转移。从具体的产业来看,不但有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甚至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江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沿海地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这为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江西创造了条件。

2.3 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不显著

首先,从对上海的分析来看,无论固定资产、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的增长都是大大慢于全国水平的,按照三个经济指标的分析,基本所有的制造业都有向区外的转移,这与上海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关。从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关系来看,上海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有向江西转移的可能,但结合江西省发改委公布的上海向江西投资的数据,上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规模相当有限。其次,浙江、福建、广东、江苏虽然向江西的工业项目投资较多,但并不能说明这些省份就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它们仍然是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区域,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数量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国水平,但相差并不大,即便从分析结果来看这些地区发生了向区外的转移,但转移规模十分有限,仅是少数企业对外投资造成的,沿海地区仍然是中国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区域。

表1 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分析表

表2 2004~2009年沿海五省市固定资产净值、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的增长与全国的比较

2.4 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

从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资金来源看,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次之,港澳台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2004~2009年转入江西的11个特征显著的产业,其实收资本

总共增加了624.37亿元,来自民营企业的资本占72%,来自外资企业的占14.6%,来源于港澳台和国有企业的资本仅分别占7.6%和5.8%。

从11个转入江西的产业来看,它们的实收资本中,民营企业投资占60%以上的有10个,而且投资领域非常广泛,既有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外资企业的投资领域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比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这说明了外资企业对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起的作用。港澳台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诸如纺织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有企业在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资源型产业的投资明显增加,但在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行业退出的特征很明显,这说明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些产业的竞争性特点越来越突出。

3 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

3.1 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看,2004~2009年江西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从20.4%下降到14.4%,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从45.6%上升到51.2%,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从34%增加到34.4%,由于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从就业结构变化看,2004~2009年,江西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从41%下降到36.5%,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从27%上升到29%,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所占比重从32%增加到34.5%,从对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比较看,技术进步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增大的同时,就业人数并没有显著增加,这反映了工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值得一提的是,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加,尤其是从就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3.2 促进了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江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仅是沿海地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左右,这为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江西创造了条件,比如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皮毛羽绒及制品业从2004~2009年在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增加了0.37%、0.38%、1.70%、0.43%,尤其是2005年开始江西省进行培育省级产业基地的探索工作,纺织业的发展更快,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从261个增加到438个,就业人数从0.71万人增加到1.2万人。其次,由于本地优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加工业得到很大发展,比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135个增加到465个,就业人数从3.74万人增加到10.35万人,在所有产业中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最后,由于南昌人才和科技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高科技产业在江西制造业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比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别从125个和49个增加到314个和169个,就业人数分别从2.93万和2.2万增加到10.35万和6.69万,工业总产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分别从3.24%和1.24%增加到6.88%和2.67%,成为了江西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3.3 促进了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以民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为主要驱动力的产业转移在扩大江西工业生产规模,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省的工业所有制结构。2004~2009年,江西私营工业企业数量从1597个增加到4153个,所占比重从39.74%增加到55.09%,增加值从116.48亿元增加到998.27亿元,所占比重从15.54%增加到34.72%,就业人数从23.25万人增加到66.28万人,所占比重从22.85%增加到37.89%。5年以来,沿海大量民间投资落户江西,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为了全省工业发展的支柱。同样,改革以来大量投资于沿海的外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和拓展市场空间的需要,也向江西进行了产业转移,2004~2009年,外商投资工业和港澳台工业企业数量从429个增加到820个,所占比重从10.67%增加到10.88%,工业增加值从102.59亿元增加到427.92亿元,所占比重从13.69%增加到14.88%,就业人数从13.86万人增加到36.98万人,所占比重从13.62%增加到21.14%,外资工业已经成为促进江西工业化水平提高和工业规模扩大的重要推动力。

3.4 促进了空间经济结构的变化

2004年以来,由于江西各地区加大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力度,所以产业承接的效果都比较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空间分布的分散化。2004年,南昌、九江、景德镇的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全省的28.69%、11.84%、6.4%,合计占到46.93%,工业活动空间集中分布的特征非常突出,2004~2009年,南昌、九江、景德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成效比较显著,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工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分别增长了264.61%、291.05%、265.07%,但其他地区增长速度更快,导致这三个地区2009年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出现了下降,分别降到23.41%、10.34%、5.53%,其中南昌下降的幅度更大。

4 结论

应用投资转移指数、企业转移指数、就业转移指数三个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数据对2004~2009年江西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作了分析。结果显示,东部沿海仍然是全国主要的制造业投资基地,制造业的发展仍很强劲,虽然出现了向区外的产业转移,总的说来并不显著,江西由于拥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越的资源禀赋和商务成本优势,加之本身制造业发展不足,因此从东部省份产业承接的特征突出。在所有沿海省份中,广东、浙江、福建是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省份,其次是江苏和上海。从具体承接的产业来看,既有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东部省份向江西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这说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价格—市场机制逐步成为决定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江西从沿海承接产业转移对其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沿海的产业转移在促进江西工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了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其次,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发挥了自身的低成本优势,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本地的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促进了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加工业得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的进一步上升优化了全省的工业结构;再次,民营经济和外商投资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导致私营工业和外商投资工业在工业所有制结构中比重上升;最后,由于江西各地区都实行了力度较大的引资行动,产业承接的效果都较显著,因此工业活动在江西呈现了分散分布的趋势。

[1]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11).

[2]任志军.区际间产业转移及承接研究[J].商业研究,2009,(12).

[3]刘秉镰,胡玉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识别与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15).

[4]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

[5]黄钟仪,吴良亚,马斌.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猜你喜欢

比重江西制造业
江西银行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我爱江西奶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