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腑法中药治疗急性期中风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2-07-27胡志辉高梅兰
胡志辉 高梅兰 张 艳
宜丰县中医院内科,江西宜丰 336300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通常会出现便秘,临床上多采用刺激性通便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如酚酞片,开塞露等。采用这些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则泻,停则秘。患者排便的机制无法完全恢复,需要反复进行治疗[1]。本次研究中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期中风的便秘患者临床资料,以中医化痰通腑法进行对症治疗,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期中风的便秘患者,以数字表法盲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1~71岁,平均53.6岁;患病时间2~11 d,平均4.5 d;治疗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34~73岁,平均54.2岁;患病时间1~13 d,平均4.8 d。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以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酚酞片,每次200 mg,1次/d;治疗组:口服星蒌承气汤和凉膈散,主要方剂组成为:连翘20 g,胆南星、瓜蒌各15 g,大黄、芒硝(另包)、栀子、黄芩各10 g,甘草3 g,痰多患者加用竹茹进行治疗,有发热咳喘症状患者加用桑白皮和贝母进行治疗,神志不清患者加用石菖蒲进行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统计两组患者患者便秘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时间以及复发率与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患者治疗后2 d内的排便次数在1次以上,便质已经明显转润,解时非常通畅,短期内症状没有再次复发,有效:治疗后3 d以内患者已经排便,便质已经开始转润,排便不是十分通畅;无效:便秘症状没有改善。
1.4 数据处理
所有临床资料的分析均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s),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以差方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便秘症状改善效果
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如下:患者中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便秘症状的改善效果为:治愈19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便秘的临床症状改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效果比较[n(%)]
2.2 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有10例患者再次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有1例患者再次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两组患者症状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22.2%和2.2%。观察组治疗后再次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3 症状改善时间
对照组患者平均在治疗(6.2±1.4)d后症状得到改善,治疗组患者平均在治疗(3.4±1.2)d后。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有中风的患者大多数有着膏粱厚味的饮食习惯,或精神长期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导致其脾胃受到严重损伤,痰浊内生;或五志过极,导致肝郁化火,烁津成痰,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当该类患者的中风症状发作的时候,会出现内风旋动,痰浊中阻,郁而化热,痰热互结,枢机不利,腑气不通现象,进而导致形成痰热腑实证,该类患者患者的主要中医临床症状表现为便秘、脉弦滑、舌苔黄腻等,因此,本次研究过程中采用星蒌承气汤和凉膈散对其进行治疗[2]。星蒌承气汤主要由大黄、芒硝、瓜蒌、胆南星等中药组成,是中医临床对中风痰热腑实证进行治疗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剂;凉膈散主要可以对上中二焦热邪炽热进行治疗,方中除星蒌承气汤中的主要组成药物外,还包括黄芩、连翘、栀子等。两方均具有通腑泻下的作用,但星蒌承气汤还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而凉膈散的清热功效较强。两方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大黄、芒硝主要具有荡涤肠胃,通腑泻热的功效;瓜蒌、黄芩、连翘、胆南星主要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散结的功效;栀子可以用于泻三焦之火,具有引火下行的作用。甘草、蜂蜜可以调和之品。总之运用中药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期的中风便秘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1]崔磊.浅析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67.
[2]苏广炎.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