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糖耐量异常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1)

2012-07-26陈运香李运梅马金秀顾颖萍

护理研究 2012年26期
关键词:糖耐量依从性护士

陈运香,李运梅,马金秀,顾颖萍

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的两种状态之一,是糖尿病发展的前期阶段。有研究显示,每年有2%~14%的糖耐量异常病人发展为2型糖尿病[1]。治疗依从性是指病人的行为如“服药、饮食及改变其他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2]。现在已有证据证明:IGT病人发展成为糖尿病可以通过行为和药物干预被延缓或预防,并且可以延缓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但需要病人长期的坚持,实际上大多数病人不能做到[3]。为提高糖耐量低减病人治疗依从性,我们针对糖耐量异常病人提出、构建并实施了病人从医院-社区-家庭的全程教育干预,即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专科护士、社区护士、病人及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明显提高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诊断的100例IGT病人,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8岁~75岁。均符合1999年WHO所规定的IGT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缺陷,长期服用影响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药物;合并有影响身体活动的骨关节疾病。按病人所居住社区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原则 ①首先尊重病人的知情选择原则,使病人真正享受到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的方便、快捷、有效;②建立有效、实用、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的一体化医疗服务及健康指导。

1.2.2 一体化教育管理

1.2.2.1 成立医院-社区-家庭糖耐量异常管理小组 我院糖尿病教育中心委员会下设糖耐量异常管理小组,医院糖尿病教育护士根据IGT病人的病情、对糖耐量及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等制订计划,为下一步转入社区护理提供信息。健康中心护士负责联系社区健康中心,社区护士接到通知后建立《糖耐量低减人群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健康档案》,并尽快安排时间与病人见面,由社区护士指导家属及病人共同进行家居管理。

1.2.2.2 成立社区访视管理小组 该组成员主要由社区护士组成,通过护士和病人、家庭成员间有目的的互动,建立相互信任的互助关系,以便开展工作。病人确诊2周内护士上门访视,对病人的情况再次进行评估,制订护理干预措施。访视的内容包括病人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病人是否执行了针对糖耐量异常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否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心理支持,家庭支持情况。在访视中要注重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治疗氛围,促进病人形成医疗意向和良好的遵医行为[4]。具体干预措施:①建立随访档案,在工作中要及时和医院健康中心护理小组互动联系。②确诊后每月组织社区IGT病人及家属进行知识讲座1次或2次,讲解IGT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方法,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病人的管理,定期评估病人的遵医行为,同时将糖耐量异常的危害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及光盘,制订全程的健康教育计划,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③确诊前两个月,每月进行家访或电话随访1次或2次,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及时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耐量异常管理小组沟通,共同制定护理干预方案。以后根据病人的情况,每个月随访1次。

1.2.2.3 成立家居自我管理组 主要监控IGT病人的家庭行为,自我管理内容包括督促体检、用药、健康行为的建立及配合随访观察,社区医务人员根据《糖耐量低减人群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健康档案》病人情况每3个月组织体检1次。

1.2.2.4 护理干预内容 对实验组进行全面的教育。①饮食干预:根据身高、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糖尿病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含量。每日摄入总热量为104.5kJ/kg~146.3kJ/kg(25 kcal/kg~35kcal/kg),总热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动态平衡,肥胖者保持负平衡;②运动干预:进行运动指导和制订家庭运动计划(方式、强度、次数、持续时间等),使消耗的热量达到规定的有效运动量;③药物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并进行药物作用及副反应的观察;④病情监测:社区每个月组织病人测血糖、血压和体重等,对于不能及时参加体检的病人,在家访时给予监测;⑤心理干预:通过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鼓励、疏导和解释,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应持的态度,消除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调动病人的内在动力,与医护人员配合承担起治疗的任务,预防糖尿病,建立更健康的体格。对照组按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即由医院健康中心护士对病人进行相关知识指导,然后定期电话随访。

1.2.3 观察指标 ①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评判标准采用陈孜慧等[4]报道的方法,用7个问题来测量研究对象的依从性,采用4分制评分,1分为根本做不到,2分为偶尔做得到,3分为基本做得到,4分为完全做得到。7个问题总分在22分及以上者为依从性好,14分~21分为依从性中等,14分及以下为依从性差。②统计两组病人体重指数、腰围及血糖[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情况。于入组时及干预后1年进行评定。

1.2.4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整理录入,并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1年后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1年后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2.2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各项代谢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各项代谢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可提高IGT病人治疗依从性 IGT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病人大多数无自觉症状,所以不能引起病人的重视[5]。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国内外被逐渐应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本研究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IGT病人进行管理,使病人能正确认识IGT,较深刻地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危害,调动病人的治疗主动性,同时社会的支持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促进病人改变过去不良的生活方式。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在饮食、运动、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依从性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教育管理模式整合了医院和社区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了家属参与的协同作用,使自我管理与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无缝对接,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化、网络化和多元化,调动了病人治疗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3.2 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IGT病人体重及血糖控制 持续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但使人们在糖尿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上有明显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们对有关饮食、运动和理想体重的理解更科学化,从而影响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6,7]。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糖耐量异常病人各项代谢指标控制良好的关键,表2显示,实验组干预1年后,病人的体重指数、腰围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该管理模式有利于IGT病人各项代谢指标的控制。

总之,提高IGT病人治疗依从性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本研究显示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对IGT病人治疗依从性的良好效果。当然,该模式在操作性和规范性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还缺乏对长期效果的追踪观察。研究中发现,部分社区护理人员对自身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认识不足,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有些对IGT及糖尿病知识掌握不够,缺乏评估技巧。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促使社区护理人员观念和社区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定期加强糖尿病专科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社区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该模式的工作效能。

[1]卢艳慧,陆菊明.糖尿病低减流行病学及危害[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6):3-4.

[2]王冬梅,董霞,孙淑英,等.2型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7A):1151-1153.

[3]杨娥,余学英,莫足娥.不同方式的干预措施对糖耐量受损病人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4):269-270.

[4]陈孜慧,赵旭东,徐玉善.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病人的依从性特点[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0,21(4):66-68.

[5]雷艳,秦健秀,刘清秀,等.对糖耐量异常病人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1489-1491.

[6]《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6-127.

[7]周文华,岳海淑,陈少英,等.以家庭为基础的远程管理护理模式对糖耐量低减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1A):2907-2908.

猜你喜欢

糖耐量依从性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