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术后腹胀病人热敏灸效果观察
2012-07-25邹学敏
应 征,邹学敏
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由于部分肠管及周围组织切除、麻醉、切口疼痛、腹壁运动受限等因素,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气机淤滞,水液内停,排气障碍,导致腹胀。如何使术后肠道功能尽快恢复,促使肛门排气,减轻或消除腹胀是关系到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1月分别采用热敏灸和普通艾条灸治疗术后腹胀,通过对照研究证实热敏灸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胀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艾条灸。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11月我院肛肠科行结直肠癌手术98例,术后91例发生腹胀,占92.9%。按纳入标准(术后72h肛门无排气,自觉腹部胀满,腹部叩诊为鼓音,听诊肠鸣音弱或无。)选取病人80例,排除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昏迷病人、感觉障碍、皮肤溃疡、肿瘤晚期、血液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各种热证,术前有肠梗阻而不宜采用磷酸钠盐口服液口服行肠道准备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9.5岁。将80例病人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病人采用相同的肠道准备方法,术前3d流质饮食,术前1 d开始禁食,采用磷酸钠盐口服液45mL加水750mL顿服,间断饮水。根据情况可重复服用1次,直到解出清水样大便。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病人同意。
1.2 方法
1.2.1 腹胀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术后72h遵医嘱进行艾条温和灸,选取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神阙、上巨虚6穴。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穴位1寸左右的高度熏炙,至局部灼热红晕为度。每穴灸3min~5min,每日2次。观察记录治疗效果。观察组:于术后72h遵医嘱热敏灸。方法:①热敏化腧穴以腹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神阙、上巨虚等区域。采用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温和灸4种手法密切配合,寻找准确热敏点。在探得的热敏穴位中,选取2个或3个穴位。②根据热敏穴位部位不同,选取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三点温和灸、接力温和灸、循经往返灸5种手法。灸至热敏灸感消失。每天治疗2次,观察记录治疗效果。
1.2.2 疗效标准 施灸后24h内肛门排气、腹胀消失为显效;施灸后24h内肛门排气、腹胀缓解为有效;施灸后24h内肛门仍未排气,腹胀持续为无效。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术后腹胀对病人的影响 结直肠癌术后病人由于麻醉、术中对胃肠的牵拉、创伤和渗出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同时,术后病人因应激可出现应激介导的免疫抑制,造成病人抗感染、抗肿瘤功能下降[1]。腹胀引起病人不适,腹胀严重者不仅可使膈肌抬高,胸腔压力增大,病人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和腹部伤口的愈合[2],甚至引起切口裂开。如何使术后肠道功能尽快恢复,是关系到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3.2 艾灸治疗机制 动物实验发现,腹部手术后大白鼠的胃肠功能紊乱,术后胃肠推动功能减慢,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和胃肠组织的血流量明显减少,微循环缓慢[3]。中医学认为,腹部手术后腹胀为气机受阻,气滞血淤,腑气不通。治疗上应根据腑以通为顺的原则,疏通肠道、恢复其传送、吸收和消化功能,调整胃肠气机,调和气血。艾条灸通过艾燃烧产生温热刺激,不仅涉及表皮,还影响到皮下和肌层[4],温热刺激,疏通经脉,激发经气,以调整气机、运化水液,从而有助于腹胀消除。艾燃烧产生的红外线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4],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抗感染、抗肿瘤能力。热敏灸是一种新疗法,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相应的穴位会发生热敏化,施灸时能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健康状态下腧穴热敏化出现率仅为5%~10%,而在疾病状态下,出现率可达70%[5]。热敏化穴位对艾热会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5]。治疗适量是针灸临床获得最佳疗效的根本原则。针灸治疗量控制三大原则,即因人施量、因病施量、因医施量。热敏灸是灸到个体化热敏灸感消失为度,这是机体自身表达出来的需求灸量,所以是最适的个体化充足灸量[5],其灸疗疗效明显提高。
中脘是胃之募穴,六腑正气汇集之处,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神阙能沟通先后天,协和阴阳,加强胃肠蠕动[6];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大穴,可补虚弱、调理脾胃、宽肠理气;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消滞,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天枢穴,天枢对肠机制正常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具有调理脾胃、宽肠下气之功效;配天枢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增强其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关元为小肠募穴,有温补元阳、健脾益胃功效。不足之处:热敏穴位的探查需病人配合,集中注意力体会艾灸的感觉,若病人不能配合或感觉障碍,就会影响热敏穴位的探查,影响疗效。
3.3 艾灸注意事项 除了一般艾条灸注意事项,施灸时应向病人详细讲解操作过程,取得病人的配合。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充分暴露施灸部位,伤口敷料应揭开,以便于定位,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伤口。病人全身放松,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体会灸感。艾条炙局部可能出现水疱,小水疱一般无需处理,数日可吸收自愈。大水疱应用注射器从水疱下方抽出渗液,外用无菌敷料保护,数日可愈。艾条要捻紧,并随时抖掉艾灰,防止艾火脱落灼伤病人或烧坏衣物。禁忌:热证不可用灸,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宜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灸。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术后易导致胃肠道功能失调,出现腹胀,如何使术后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是关系到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热敏灸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腹胀疗效优于普通艾条灸。艾灸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无不良反应、费用低廉等特点,病人容易接受。
[1]张双燕,杜业勤.温针灸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6):513-514.
[2]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74.
[3]张淑萍.针灸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4):43-44.
[4]王玲玲.艾灸的特点及温通效应[J].中国针灸,2011(10):865-868.
[5]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12.
[6]刘春华.艾灸治疗术后腹胀[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