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内容详赡、别开生面的中文系系史——评三卷本《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
2012-07-24张广海
文/张广海
中国古代虽有“高等教育”的形式,然而也不必讳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确乎是欧洲文明的产物。晚清伴随着西风东渐的潮流,大学也移植到了中国,至今已然根深叶茂,走过百余年的历史了。目前大多数稍具历史的高校,均已有校史专著出版。然而限于种种因素,院系史的撰述相形落寞。内地及港台高校此前只有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较有自觉的修史意识。1998年,乘百年校庆的东风,北大曾出版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简史(1910-1998)》(马越编著)和《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系史(1898-1998)》(萧超然等主编),不过均为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2010年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由温儒敏教授主编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图史:1910-2010》出版。台湾大学则于2002年出版了《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系史稿(1929-2001)》和《国立台湾大学工学院院史》,2008年又出版了《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院史稿(1928-2008)》。除此之外,几乎不见有任何中国大学曾编撰院系史出版。这种寂寥的状况,如果与繁盛的大学校史编撰对比,不能不让人感觉有些异常,并足以引发有识者的反思。在2011年10月,一套146万余字的三卷本《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丛书的出版便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力尝试。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分为“总论卷”、“教师卷”和“校友卷”,由浙大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领衔担任总主编,分别由该系教授吴迪、陶然、黄健担任分卷主编,先后组织了70位左右的中文系在读学生,历时3年编撰而成。这套系史收集了详赡的浙大中文系历史资料,并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对浙大中文系走过的近百年历史做了回顾——既回溯了浙大中文系的历史源流,总结并展示了建系迄今的光辉成就;更把目光投向历任教师及历届毕业的中文系系友,不避艰苦进行大规模追踪调查,以两卷的篇幅为210位历任教师及463位系友代表做了小传或专访。无疑,这套系史不仅是国内首套中文系系史丛书,同样堪称国内首套高校院系的院系史丛书。可以预见,这套系史丛书必将成为此后中国高校院系史编撰的借鉴范本。
坦率来说,以当事人身份为自己所属的院系编撰历史,既有难得的便利,同时存在许多较难克服的问题。例如,如何在系史编撰过程中协调官方立场与民间态度,如何避免超出常规的“同情之理解”等,并非易事。《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的编者做了充分的努力,他们自觉地以史家的素养和情怀努力避免了这套丛书成为应景的宣传手册放大版。那些史料性质的典章制度陈述乃至成绩的介绍,属于书中的“干货”,整理收集固属不易,意义自然也重大,但较难体现自家特色与情怀。而最能体现一个院系特色的莫过于其中富含个性的老师与学生了。只有把历史附着在人的身上,历史才可能生出灵性,并为后世追怀。《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在纲领性的“总论卷”之外,又开辟出专门的“教师卷”和“校友卷”,可谓深有寄托,从而也跳出了宣传式校史编撰的窠臼。
《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另外一项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其对专业与通俗、史料与论述之间关系的恰当把握,从而使得这套丛书可以雅俗共赏,为各种类型的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内容。专家读《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可能会对其中丰富的历史材料备感动心,普通读者读《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则可获得对浙大中文系的生动介绍与全景式概述。于此不难想见编者所花费的苦心。
可以说,《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以洋洋百万言全景式地展现了浙大中文系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打捞并汇集了众多即将被湮没的历史碎片与记忆,为人们记取百年间浙大中文系的光荣与收获、坎坷与挫折作出了非凡的努力,也为浙大中文系实现未来的梦想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自然,以3年的时间编撰近百年的“系史”,其实仍然显得仓促,这也导致其中不乏可商榷之处。比如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似应更多充实进“系史”;“系史”对教师成果的展示几乎完全依据获奖及课题,许多有意义的内容便难免被忽略或边缘化。一种可以更全面和生动地展示浙大中文系精神的系史编撰体例仍然值得继续探索。好在浙大中文系仍在蓬勃发展,“系史”永远是常新的,编撰“系史”因而也永远处在“进行时”。在《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丛书所提供的高平台上,后来的编撰与修订者必然可以作出更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