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2-07-24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4期
关键词:医疗基层产品

资讯

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会顺利召开

2012年3月13日,“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会”在西国贸大酒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卢爱丽、北京市药监局医疗器械处处长任达志、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任薛玲、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和北京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相关人员。同时,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的专家56人和多家媒体记者。

北京市药监局医疗器械处处长任达志就2011年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了2011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市药监局在2011年圆满完成了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工作,深入开展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注册核查工作,圆满完成了北京市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任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任薛玲总结了2011年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介绍了第5届专家委员会的特色和管理运行模式,对下设临床检验专业组、大外科器械专业组等6个小组的工作予以肯定,并提出了2012年的发展规划。薛玲主任指出:“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从三方面着手,以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要服务企业,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尽快应用。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我们要继续发挥专家委员的技术优势,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建立具有首都水平、适应首都发展的专家队伍,继续借鉴国际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结合首都发展和行业监管需求,不断地把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专家充实进专家委员会,提高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技术优势,优化管理模式,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行业影响深远的专家队伍,以更好的促进首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三是要服务社会,提升评审专家委员会社会影响力。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专家委员会要进一步以专业组为平台,充分发挥首都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监管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保障,让专家委员会在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更加广泛地社会影响力支撑起专家委员会的技术品牌,引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进步与科学发展。”

北京市药监局领导为临床检验专业组和大外科器械专业组2个优秀专业组颁发获奖证书的同时也为左大鹏等13位专家颁发“最佳贡献奖”,为秦晓光等3位专家颁发“特别奉献奖”。

专家委员孙卓惠代表获奖专家作了题为“从标准入手,支持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的发言,重点介绍了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加快标准转化的意义。即要保证监管全球协调,促进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提高我国医疗器械的技术水平,促进医疗技术的提高,使患者受益。

解放军总医院临检科主任丛玉隆代表获奖的优秀专业组发言,他介绍了临床检验专业组的工作理念及体会。北京市药监局和审评中心的领导为临检组搭建了一个强劲的班子,首先专业组覆盖了检验界技术水平一流的专家,知识结构比较全面,涉及到行业的各个方面,如临床类、基础类和标准类,互相能够补充,在年龄结构上也实现了老中青结合;其次,专业组拥有和谐的团队,各个单位的专业精英融合在一起;再次,专业组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后,临检组要继续发扬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促进我国IVD产业的发展、促进行业和民族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临床检验专业组秘书、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核员赵阳介绍了临床检验专业组一年以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2011年专业组在行业标准《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命名》制定、国家局课题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制修订》工作和国家局指导原则《凝血分析仪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开展情况。

副主任委员邓玉林介绍了载人空间站与航天医学工程等新兴科技发展情况,以及重大现实意义。

最后,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卢爱丽肯定了专家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也代表药监局党组向各位专家委员表示祝贺和感谢,并再次强调了专家委员会去年开展的几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工作。一是控温毯的再评价工作,这个工作在国外都是很先进的,通过上市评价的项目,申请成功了控温毯的国家标准,并且已经转化为全行业的标准和国家的要求,在监管体系中地位举足轻重;二是规范了IVD产品命名原则,这一项将对整个行业非常有意义;三是制定了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此项工作受到了国内国际(欧盟)的广泛关注;四是3个技术审评规范(磁疗、中频、义齿) 已经成为了全国的规范,各个地方省局都在向北京局学习;五是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做的不错,北京市药监局已经和总后卫生部、解放军总医院洽谈合作项目,拓宽了今后监测工作的渠道。同时,卢爱丽副局长强调,今年科技部发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局也发布了《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医改的脚步一步步逼近,会有更多的新的工作内容,国家和公众对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期待,再次呼吁专家广泛参与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不论是审评规范的制订还是课题研究,都希望得到专家的支持,期待本届专家委员会在工作开展上有更多的创新,集思广义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力争把北京市专家委员会打造成为一支品牌队伍,为全国的医疗器械审评行业树立榜样,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可靠保障。

附1:第5届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名单

附2: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医疗设备管理技术进展”学习班顺利举办

2012年4月,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总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医疗设备管理技术进展”学习班在南京顺利举行。江苏省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钱英副院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总医院冯丁副院长、马俊副书记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本次学习班就区域性医疗设备质控、医疗设备管理模式转变、医疗设备工程人员的技术能力培养、医疗设备采购决策和采购管理、医疗器械供应商评价体系、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护理产品与护理安全、实验室设备的临床应用及管理、现代化医院综合楼楼宇智能化控制等多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冯丁、马俊、蒋红兵、王书奎、姚鹏、张卉泳,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汤黎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李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赵奕华等多位专家与学者进行了专题报告。来自江苏南京、苏州、镇江、南通,安徽合肥、芜湖、安庆、蚌埠等地的30余家医院的约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江苏分社也派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医疗设备管理技术进展”学习班现场

国际领先技术为主导 践行“健康创想”战略——GE医疗携高端产品首次亮相2012年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

2012年3月23日,GE医疗携全球领先的医疗产品精彩亮相2012年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ChinaMed2012),旨在以创新科技为推动力,推进“健康创想”战略的实施,更为全面地满足中国医疗市场所需。

GE展台带来多款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产品

GE医疗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邱丽孟表示:“作为全球医疗科技的引领者,GE医疗凭借领先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不断推出高水准、高技术、高效率的医疗产品,对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出挑战。GE医疗在‘健康创想’战略指导下,将国际最前沿的医疗技术融入中国,帮助中国医疗机构提升诊断质量、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病人舒适度,为攻克重大疾病提供全方位支持。”

凭借全球领先的研发技术平台和国际顶尖的技术研发团队,GE医疗打造出代表全球最前沿的高端医疗产品。其中,5款医疗影像产品首次出现在China Med2012展会上,吸引了参会嘉宾们的关注。

宝石能谱CT Discovery CT750 HD:世界首台能谱CT,它带领CT进入了人体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类病理CT时代,具有能谱成像、精准心脏和全身低剂量高清成像3大特点。

OpTix MR磁共振仪:作为全球首款成功应用光纤射频技术的1.5T磁共振仪,也是进入中国市场的GE首款光纤1.5T磁共振,OpTix MR对提升磁共振影像质量、实现更高的病变检出率找到新途径,为更多医疗机构实现肿瘤等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支持。

Mammo CESM能谱增强乳腺X线技术:通过采用数字乳腺能谱对比增强技术,降低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模糊度,提高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及时察明乳腺病变。

Discovery PET/CT 600:采用超高灵敏度设计,仅需更低的药量剂量就能获得更佳的图像质量,同时,PET空间分辨率达到1.6mm以下,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以及定量分析和治疗指导有着独到的优势。

PETtrace800回旋加速器:在控制系统、靶系统等核心部件上进行了革新,使其稳定性、产量等核心性能提升了40%,满足大型药物配送中心以及高端科研型医院的需求。

GE医疗所展示的5款产品均是当前国际领先技术,代表了全球最前沿的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人类对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新成果与高水平,对中国医疗改革、军队医疗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除GE医疗首次在ChinaMed2012展会中亮相的5款产品外,GE医疗携带的其他产品同样受到参会嘉宾的关注,如AW图像处理工作站、MacLab 血流动力学工作站、OEC 9900 C型臂、Discovery XR650 X线机、彩色超声系列VIVID E9、Voluson E8和LOGIQ E9 BT11、DASH 2500心电图仪及Tuffsat血氧仪等高端医疗产品。它们将分别从提升诊断效率、简化工作流程、确保医疗环境安全、改善患者诊疗体验等多方面入手,为帮助中国医疗机构提高诊治水平和效率,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体验提供强大支持。

作为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ICU已普遍在中国各大医院设立。如今,ICU的监护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已成为衡量一个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GE医疗在ChinaMed2012上推出了一系列针对ICU的患者监护和呼吸麻醉产品和技术,助力提高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监护质量以及诊断效果,为急重症患者提供更安全的生命保障。其中,Solar8000i、Dash5000、B20监护仪可随时随地、全面地对患者提供监护;集中监控床旁患者监护仪的管理系统CIC中心工作站,通过实时显示所有床旁监测的患者信息,为医生抢救患者提供充分依据。Engstrom Carestation气体交换监测模块通过采用了间接测热法,无需中断机械通气支持,操作简便,可以更加稳定地评价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消耗。

为推动中国医疗影像技术的提升,在本次展会当中,GE医疗除带来全球领先的医疗影像设备外,还同时举办了4场分别针对CT、MR、X-ray、分子影像以及重症监护等技术的影像设备论坛技术交流会,获得了与会专家们的积极响应。

谊安医疗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首次亮相第24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

2012年3月23日,谊安医疗携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麻醉机Aeon8600A及呼吸机VT5250等多款新品亮相第24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在为期3天的展会上,前来谊安展区参观、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谊安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和野战麻醉机、急救呼吸机得到了军方代表的强烈关注,总后卫生部张部长、方副部长亲临谊安展区,并对谊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总后卫生部张部长亲临谊安展台参观指导

此次参展谊安展区分为军品展区、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展区和新品展区。其中,军品展区重点展出了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军用制氧机MisteadyTMOX3310;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展区模拟了手术室场景;新品展区展示了谊安最新款Aeon8600A麻醉机及VT5250呼吸机。

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首次亮相

展会上,国内首款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首次亮相,吸引了广大军队领导前来观摩交流,成为谊安展区一大亮点。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是建立在整体解决方案基础上,专为野战抢险设计,集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电刀、冲洗器、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及手术影像传输系统于一体;功能模组化、结构十分紧凑,总面积只有(1.8×0.8)m2。

除了集成度高、功能完整之外,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更集3大特点于一体:

环境适应能力强

专为野战、抢险救灾环境而设计的结构及包装,极大地满足军方应急装备使用要求。

信息集成度高

可以记录并上传患者手术治疗的实时影像信息、麻醉信息、监护信息及输注泵输注情况,上传气体供应压力值等,并将上述各数据信号集成到一个综合软件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数据的分析、显示和远程传输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医护人员会诊治疗、病情记录和监控。

功能实现多样化、模组化

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全部采用收纳式设计,使用时通过设计的机构进行展开,不用时进行回收;提供托盘、抽屉进行手术器械、医疗包的放置,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使用;多种手术器械放置方法,合理的手术治疗位设计,完美地与临床医学相结合。

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完美的设计、合理的布局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观摩,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大家纷纷表示谊安做事很用心,开发了适合野战卫勤、灾难救治的产品。同时,相对于整体解决方案,成本降低,满足了基层医院的需求。

新款麻醉机、呼吸机重磅出击

Aeon8600A麻醉机和VT5250呼吸机两款高端机型的亮相,成为谊安展区的又一亮点。Aeon8600A麻醉机是谊安医疗继2008年9月成功推出两款中高端麻醉机后的又一力作。该机集多项高端功能于一体,独特的外观一体式设计,赢得了业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VT5250呼吸机由谊安医疗工业设计团队原创设计,是一款ICU综合治疗型呼吸机,该机集2010年“IF中国设计大奖”和2010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于一身,并且通过了美国intertek实验室的检测,为国产呼吸机品牌树立了全新的“产品安全”标杆,亦标志着在危重症领域,中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水平的呼吸机品牌,开启了中国品牌呼吸机进军北美的新征程。

两大支柱产品在军队医疗应用广泛

参展期间,谊安野战麻醉机和急救呼吸机得到军方强烈关注。麻醉机和呼吸机作为谊安的两大支柱产品,近几年成绩斐然。截止到目前,已有800余台谊安麻醉机在美国医院使用;在呼吸机方面,有服务于北京奥运会的Shangrila510急救呼吸机,还有正在被全国各地三级甲等医院迅速接受的Shangrila590治疗型呼吸机。其中,Shangrila590呼吸机已被列装在中国首艘万吨级大型医疗船“和平方舟”号的ICU中,伴随“和平方舟”成功进行了多次国际出访。

在野战医疗、灾难救治面前,医护人员是与时间赛跑的队伍,过硬的麻醉、呼吸等医疗设备是其实施救助的强有力的保障。截止到2011年底,谊安医疗共有1300台麻醉机、2000台呼吸机服务于军队医疗系统。2010年,Shangrila530呼吸机作为野战某军用项目研究组初选机型,成功经受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谊安也从中积累了更为严格宝贵的技术经验,为研发更可靠的医疗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展会,谊安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首次亮相便得到了广大客户乃至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认可与肯定,这标志着谊安医疗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谊安作为手术室和ICU运营专家的品牌形象。在军队医疗方面,谊安产品广泛应用于搭载直升机、装备方舱、急救转运、一体化集成手术系统及866医疗船。通过此次参展交流,谊安也进一步了解了野战急救相关要求,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切实为野战卫勤、灾难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医疗产品 守护健康人生——佳能医疗参展第24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

2012年3月23日,第24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China Med 2012)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公众在现场参观的同时,还可亲身体验佳能的医疗产品,从而让更多的业内专业人士全面理解和感受佳能医疗产品具备人性化设计、高品质成像、使用便捷、应用广泛等诸多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佳能医疗在业内的品牌影响力。

第24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佳能展台

在本次展会中,佳能医疗向公众全面展示了数字X线成像系统(DR)产品,包括移动式数字X线成像系统、可拆分式电缆DR产品以及无线DR产品等,这些产品的便携移动性、即时成像、高质量诊断图像等特点,为家庭医疗、紧急救助、野外诊断等多种复杂环境中的医疗应用提供了更多便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CXDI-70C wireless无线产品,其不仅传承了佳能DR产品的传统优势,还采用了创新的wireless无线技术,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并保存医疗影像,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使用也更加便捷,充分体现了佳能医疗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佳能眼科产品体验

在眼科设备方面,佳能向业界隆重展出了集成佳能EOS光学原理的CX-1和CR-2数字眼底照相机,其所具备的高品质视网膜诊断成像、低闪光强度、便捷直观的操作特性等创新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便捷、舒适的检查体验。其中,数字眼底照相机CX-1将散瞳和免散瞳技术集成于一套简洁的数码系统中,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易操作性和多功能性;免散瞳数字眼底照相机CR-2则可为未扩大瞳孔提供高分辨率彩色图像,甚至可用于拍摄直径小至3.3mm的瞳孔。这些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的眼科产品,在为患者减少检测痛苦的同时,还能更高效、精准地为患者排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及黄斑变性等病症。

西门子凭创新医疗影像解决方案“影”领未来——西门子医疗亮相第24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

2012年3月23日,西门子医疗以“‘影’领未来”为主题,携高端创新医疗影像设备与解决方案亮相第24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向业界展示了前沿的医学影像技术及生命健康解决之道。

在此次展会上,西门子展示了全球首套全身综合性分子MR系统Biograph mMR。这一革命性的生命影像诊断系统可同时进行MR和PET成像,真正实现了在解剖学、功能学、生理和生化学等各个层面上信息的同时采集。Biograph mMR的问世为疾病观测开启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生理过程的真实状态,进而发展治疗随访的新方法,开拓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西门子不仅是全球医疗影像设备的创新领袖,同样在医疗IT技术方面也独树一帜。西门子展出了新一代“会思考、会操作”的影像高级处理展示平台——syngo.via能加速阅片过程,提高了诊疗效率,为救治病患争取宝贵的时间。syngo.via可灵活运用于西门子的CT、磁共振、分子影像及X线机等设备,把医生阅片工作流中有关病种、病情的特定知识和技能,以计算机的算法和单步化工作流的方式实现。医生可利用特定的高级处理展示引擎,单步化实现大量操作处理,从而从复杂繁琐的点击和勾画中解脱出来,专注于病情的根本性现象。

此外,西门子还在本次展会上推介了“MIU分子影像交流中心”,诚邀中国的医疗机构参与到这一科研平台,分享彼此专长,促进病例讨论,从而推动分子影像领域的学术交流。“MIU分子影像交流中心”是西门子为临床与科研单位搭建的教育学习平台,肩负推广PET/CT的使命,致力于探讨复合影像技术所带来的临床价值,以及如何让病患从中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自2004年上线以来,该平台已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33个国家1000多家医院的参与,并有40家医院已提交教育及培训相关资料,目前收录病例超过100例。

摩托罗拉系统首款企业级平板电脑ET1正式亮相中国市场

2012年3月21日,专为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任务关键型通信产品及服务的全球领先供应商摩托罗拉系统公司(Motorola Solutions,Inc.,)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为企业而生”的企业移动新品发布会,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首款专为各行业设计的企业级平板电脑 —— ET1 平板电脑。

ET1发布会现场

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蒋浩先生表示:“摩托罗拉系统注重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是理念上的创新,‘为企业而生’的ET1平板电脑的推出,便给这种创新做了很好的诠释。”

之后,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销售总监章大胜先生针对ET1这款“为企业而生”的企业级平板电脑进行重点讲解。他强调,“ET1强大的功能及完善丰富的解决方案决定了‘专为企业而生’的市场定位,代表着摩托罗拉系统下一代企业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ET1的推出将为中国零售、医疗、电网和酒店等企业级客户带来最高端的革命性企业级应用体验。”

作为摩托罗拉系统首款企业级平板电脑,ET1具有无可比拟的企业级硬件配置和极富人性化的软件设计和应用程序。在硬件方面,ET1具有精巧牢固的外观设计,可在企业环境中全天候使用。另外,ET1可借助扩展端口添加外围设备,在必要时为客户添加所需功能。更重要的是,ET1配备了可交换可充电的电池、4 槽电池充电器和内存备份电池,可实现不间断供电,从而避免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在软件与应用方面,ET1安装有专为企业级客户打造的各种应用程序,可提供无可比拟的企业安全性和加密功能,确保了公司及员工的数据安全。同时,ET1采用了摩托罗拉系统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 RhoElements,可协助企业在各种设备或操作系统上轻松使用相同应用程序,从而节省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支持成本。值得强调的是,与一般商用设备不同,ET1具有多用户登录功能,可在多个员工之间进行共享,并根据职位和职责进行个人化设置。此外,经理可追踪核准的应用程序、使用时间和委派任务等工作。

ET1平板电脑主要适用于零售、医疗、电网及酒店服务业等行业。以零售业为例,ET1 可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回应,从而改善购物者体验,提供客户忠诚度。其“协助购物”与“产品比较”应用程序可协助客户选择商品,“物品定位”应用程序可帮助顾客快速定位产品位置,而“移动 POS”解决方案则可帮助顾客即刻完成交易,减少在收银处排队和等候时间。从选择货物到定位货物,以及到最后完成交易,ET1实现了对顾客的一条龙人性化贴心服务,在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效益。

谈及摩托罗拉系统的渠道合作,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业务渠道总监申君女士指出:“随着移动技术对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性日趋提升,客户更需要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摩托罗拉系统企业移动业务是以渠道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营建世界级渠道生态系统,持续提升合作伙伴的竞争力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相信此次ET1企业级平板电脑的推出,不仅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又一业务增长点,也进一步地满足广大企业客户对摩托罗拉系统领先方案的需求”。

此外,摩托罗拉系统亚太地区产品经理黄莉雁女士和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经理陈晓云女士也参加了此次ET1新品发布会,并就ET1的产品设计和摩托罗拉系统的客户服务工作发表了看法。据黄莉雁女士介绍,摩托罗拉系统在设计ET1这款产品时就秉承这样一个宗旨,就是让这些企业客户对未来业务及客户需求做好准备。ET1是唯一一款专为企业打造的平板电脑,它在移动计算能力上不会有丝毫降低,而且凭借超强的硬件配置和人性化的软件设计及相关应用,ET1 可帮助企业级客户应对各种需求,为其带来超凡体验。在客户服务方面,张晓云女士表示,企业在购买产品和方案后,并不代表需求的结束,他们更希望能得到高附加值的客户服务。ET1虽具有超强的硬件配置和坚固的外观设计,但也同样享受摩托罗拉系统包含全面保护的全年无忧服务,客户在购买产品后可以放心使用,从而享受真正高枕无忧的待遇。

GE基层医疗创新周在成都隆重举行

2012年3月29日, GE(通用电气)基层医疗创新周在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隆重举行。在最新落成的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投入试运营之际,GE医疗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举办了以基层医疗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涵盖基层医疗高峰论坛、产品和技术研讨会、基层医师培训、医疗产品互动体验等,旨在通过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这一崭新的平台,促进业界基层医疗方面的经验分享,推动基层医疗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助力基层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中心投入试运营,并开展基层医疗创新周活动,是GE医疗对其基层医疗战略“春风计划”的进一步落实,更体现了GE积极配合国家医改政策,支持中国基层医疗建设的长期承诺和不懈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在GE基层医疗高峰论坛上致辞

GE医疗中国致力于遵循政府医疗改革‘保基本、强基层’的方针原则,从产品研发、渠道、医疗IT、培训和服务4个方面,为基层医疗市场提供适宜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基层的医疗需求,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建设。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2012年是医改承前启后、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我们期望通过GE基层医疗创新周,以及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这一全新的创新平台,加强与基层医疗客户的沟通和合作,贴近基层医疗机构需求,研发并推出适合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助力基层医疗软硬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帮助基层医疗机构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并为更多人增加医疗机会。”

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是GE在全球范围内所建的第一个创新中心,自2012年3月起投入试运营。该中心以与客户“协同创新”为主要工作模式,致力于与客户共同打造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并提供全新模式的客户培训和服务。GE的多个业务集团将在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展开涉及基层医疗、油气钻探技术、新能源交通、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工作,其中,由GE医疗集团主导的多种基层医疗解决方案开发将是该创新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基层医疗方面,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将基于“健康创想”战略,重点支持GE医疗集团配合国家医改政策,贴近基层医疗市场,研发适合基层医疗市场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创新中心的落成,标志着GE进一步落实2011年提出的GE基层医疗战略“春风计划”,支持中国基层医疗事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试运营期间,GE医疗中国面向基层医疗相关机构举办以“基层医疗”为主题的创新周,围绕GE医疗中国基层医疗战略“春风计划”,从产品研发、培训、服务和IT等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GE基层医疗创新周活动体现了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与客户“协同创新”的独特模式,并凸显了该中心在促进与客户多层面沟通和交流上发挥的全新平台作用。

GE基层医疗创新周的主要活动

基层医疗高峰论坛:GE邀请基层医疗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代表,共同探讨在新医改下,如何开展产品研发和服务,并促进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健康报》副总编周冰、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和GE公司副董事长庄睿思(John Rice)、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等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主旨讲话。此外,在GE医疗集团全球技术研发中国总经理戴鹰的主持下,数位来自知名医院的专家展开讨论 ,探讨在基层医疗产品的研发中,如何充分融入客户应用体验,研发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在高峰论坛上分享了“爱心工程”志愿者服务队的“爱心之旅基层行”——利用Vscan视诊仪救助我国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故事,展现了创新科技帮助农村医师和推动基层医疗的真实感人的事例。GE基层医疗远程服务演示:通过Cyber FE——“异空间辅助维修工程师”,GE医疗技术丰富的支持工程师连线偏远地区的农村医院,借助强大的视频支持平台与医院的场地工程师建立实时联系,帮助医院及时、高效地完成设备维修。

在峰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与GE医疗中国就人才培训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就“基层影像医师培训项目”展开合作,以区域集中培训方式为主,对放射及超声等相关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操作规范及临床应用展开培训,帮助广大基层医师提高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及时了解影像学的新进展、新技术,更好的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此外,双方还将在“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项目”上展开合作。

系列培训活动:基层医疗创新周期间,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为基层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涉及超声、X线机和CT应用以及基层医师培训等。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设有基层培训中心,未来将分别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医护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性质和需求展开包括医疗机构管理、设备和产品使用、设备基本维护等多个系列的培训,助力基层医疗“软实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医疗产品互动体验——医学专家评价会:GE医疗邀请客户参与了多功能胃肠X线机产品的使用性研究,对产品设计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便在新产品研发中,更好地满足产品临床需求。未来,在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还将举办更多产品的医学专家评价会,以融进新产品开发流程中。

设备适用性研究实验室研讨会:GE的全球和中国团队,包括研发工程师、设计团队、市场人员,共同探讨在针对“立足中国,服务中国”产品的研发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设备适用性研究实验室,重视客户体验,与客户共同开发适合基层医疗的产品。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设有设备适用性研究实验室,由头脑风暴区、医院模拟环境以及产品开发观察室构成,旨在了解客户需求,并实现GE工程师和客户的联合试验和开发。

GE全国民营医院蓝海高峰论坛:创新周期间,GE医疗还举办了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民营医院蓝海高峰论坛”。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民营医院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们,齐聚成都,深入了解新医改相关政策,展望中国医疗市场发展,并共同探讨在战略层面和管理层面如何求新求变,开展差异化竞争,并找到自己发展的“蓝海”。

继基层医疗创新周之后,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将着力开发低成本、高质量、简便易用而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近期将重点围绕性价比高的CT、 X线机、生命支持系统、远程超声系统、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等产品类别,展开一系列创新型项目开发。未来,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筹备开发的项目还将不断增加。

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再次体现了GE对基层医疗的重视,对中国医疗市场的长期承诺和鼎力支持。未来,该中心将有能力成为GE医疗的区域中心,立足西部,辐射全国,依靠本地丰富的人才资源,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促进GE医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在中国本土的开发和应用。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将在GE“健康创想”战略指导下,通过创新的“协同创新”模式,助力提高基层医疗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将实惠带给中国广大基层用户。

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基层医疗相关部分介绍

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包括GE产品互动展示中心、未来前瞻技术多媒体演示、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测试平台、配有国际一流设备的研发实验室、促进客户和研发工程师互动交流的培训/会议中心,以及激发创意的人性化工作环境。创新中心内现有200多名基层医疗相关的研发、销售和服务人员。

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客户引入工作流程和创新周期,由GE医疗的研发工程师和基层医疗客户深度合作,达到动态响应客户反馈,实现与客户“协同创新”,不断优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设计,最终打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切实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应用需求,并最终使广大基层患者受益。

在基层医疗方面,投入试运营的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与GE医疗现有的位于无锡和北京的研发机构既存在差异又将形成强有力的补充。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专注于服务基层医疗市场,包括二级甲等及以下基层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等;其功能范畴不仅包括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产品的研发,还同时具有可用性研究、应用开发、采购支持、产品推广、客户培训、客户服务等职能。

GE医疗中国 医疗信息部召开“数字医疗研讨会”

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大潮中,无论医院内外都在寻找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的有效途径,GE医疗应时而动,面向国内医疗市场推出GE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

2012年3月16日,“GE医疗中国数字医疗研讨会”在京举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会通、北京朝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叶晓青、武警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闫小萍、朝阳区和平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邹家辰等医院CIO参加会议并就当前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医院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GE医疗中国数字医疗研讨会召开

GE医疗信息化专家介绍了GE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GE医疗信息部管理层出席会议,GE医疗中国医疗信息部总经理杨涛、销售总监焦桐等与医院CIO就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展开热烈讨论,并探讨了北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医院CIO遇到的热点问题。

首先,GE公司对其信息化产品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近期GE公司的发展动向向与会专家做了详尽的介绍,接下来主要从医院、需求、市场的角度,听取了众多专家的意见。朝阳医院信息中心叶晓青主任对区域医疗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以朝阳医院为实例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其他医院的专家也就信息化产品在区域医疗这一领域应该如何开发、顺应市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建议。

GE影像解决方案在区域医疗中的地位

GE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定位于区域医学影像信息共享与交换,支持远程医疗与转诊,可以在医疗集团的总院与各分院之间实现医学影像流程协作,保障医联体成员之间的影像协作。适用于Cloud/Saas模式PACS/RIS,中小医疗机构医学影像业务以及医疗机构远线存储及容灾。

GE医学影像解决方案现已成功应用与香港医管局下面建立的医学影像中心,医管局下辖40多家公立医院,医院用的产品各有不同,GE、飞利浦、西门子等品牌的医学影像产品与数据均可在影像中心与各医院之间畅通无阻的共享与交换。此外,远程医疗也是医学影像协作的重要应用之一,目前,GE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石油总医院均已成功实施远程医疗系统,旨在帮助这些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会诊与信息交互任务。

手术室吊塔的选择

谊安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更加关注,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医院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对病患进行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体现在良好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就医流程设计、合理的收费价格、专业细致的诊疗过程等,同时还包括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先进、安全、可靠的医疗设施不仅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便利,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能为病患带来更加舒适的就医体验,加快医院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谊安作为手术室和ICU的运营专家,致力于为医院手术室和ICU等科室合理配备安全、可靠、优质的医疗产品。Pamirera系列医用吊塔吊桥便是为了改善手术室、ICU等科室电源、气源线路的凌乱状态,实现完备、合理地气电供应、设备承载而设计的。

手术室的类型:多功能型和单一型

按不同专科,手术室又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由于各专科的手术往往需要配置专门的设备及器械,因此,所选用的吊塔类型也不同。如果是单一的专科手术室应按照不同的手术类型选择外科塔、腔镜塔、麻醉塔;如果是多功能综合型手术室则宜选择配套齐全的吊塔,以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

通常外科塔需要覆盖的工作面积比较广,所以在吊塔旋臂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选择较长的或者双旋臂。

腔镜塔作为腔镜手术设备的承载器械,在托盘数量上需要合理配置——腔镜设备包括气腹机、摄像器、冷光源,因此腔镜塔至少需要3层托盘。

麻醉塔为手术麻醉提供麻醉气体和电源的同时,由于承载的麻醉机在升降时可能会产生涡流,因此还会对层流净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净化级别选择不同类型的麻醉塔——电动型或机械型。

手术室层流净化的级别

手术室根据层流净化的级别类型可以分为:百级手术室、千级手术室、万级手术室,其中,净化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百级、千级、万级。为了满足手术室层流净化的要求,防止灰尘堆积,作为为麻醉手术提供气电源的医疗设备——麻醉塔,宜采用电动升降式的,这样在手术中利用麻醉挂接装置将麻醉机升起时,可以更好地防止涡流的产生。

百级、千级、万级手术室净化天花的面积分别为:(2.6 ×2.4)m2、 (2.6×1.8)m2、(2.6×1.4)m2,净化天花的面积不同,吊塔的旋臂配置和安装位置便不同。百级手术室的吊塔宜采用双臂配置,从而满足不同方位手术的需求;千级和万级手术室,考虑到承重和工作的便利性,外科塔和腔镜塔可以采用双臂的,而麻醉塔可以相应地采用单臂。

吊塔主要功用的考虑

手术室吊塔主要的功能是设备承载和气电供应,不同的吊塔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所供应的气体终端便不同,吊塔不拘泥于外形,更看重的是功能。比如麻醉塔,若不需要电动升降,完全可以在外科塔上装配N2O、AGSS,从而完成手术麻醉。这就体现了一个吊塔的可定制性,谊安的Pamirera吊塔系列产品便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搭配选择,让吊塔产品更加合理化、多样化。

手术室吊塔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以上因素,还需要考虑安装及使用的灵活性等。给病患一个舒适的就医体验是医院的目标,为医院配备合理、优质的医疗设备是谊安医疗的责任,秉承真诚守护生命的品牌使命,谊安将继续做好天使的翅膀。

猜你喜欢

医疗基层产品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走基层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