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2012-07-21魏东光
蒋 蕊,魏东光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静脉或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然暂时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副作用大,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原有感染加重或合并真菌感染。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为长效β2-受体激动药和糖皮质激素复合制剂,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用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临床确诊感染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确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8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40±12.5)岁。均符合感染后咳嗽诊断标准[2]:a)发病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如流清涕、打喷嚏、流眼泪、咽痛、发热、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感冒症状;b)感染急性期症状消退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甚至加重,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时间持续3~8周;c)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d)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排除标准:a)咳黄痰、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等感染加重表现;b)其他导致亚急性和慢性咳嗽的疾病,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细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c)近3个月未服用ACEI类降压药和β受体阻滞剂;d)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B组47例。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2 次/d,疗程7 d,B 组患者口服酮替芬片1 mg,2次/d,疗程7 d。
1.3 临床疗效评价
通过咳嗽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体系对患者的咳嗽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咳嗽症状积分表分为日间积分和夜间积分两部分,每部分均按照不同的轻重程度划分为0~3分4个等级。咳嗽症状积分:0分为无咳嗽,1分为偶有短暂咳嗽或入睡时短暂咳嗽或偶有夜间咳嗽;2分为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活动或因咳嗽轻度影响夜间睡眠,3分为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或因咳嗽严重影响夜间睡眠。该评分体系反映了咳嗽频率、强度以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状况。视觉模拟评分采用线性计分法,即作刻度为0、1、2…10 cm的直线,0刻度表示无症状,10刻度表示患者咳嗽最严重的程度,数值越大表示咳嗽程度越重。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疹、水肿、头痛、心悸、口干、恶心,咽痛、嗜睡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咳嗽症状及视觉模拟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咳嗽症状及视觉模拟评分(±s) 分Table 1 Syptom of Post-infectious Cough and Visual Simulation Score in Two Groups(¯x ± s) score
表1 两组咳嗽症状及视觉模拟评分(±s) 分Table 1 Syptom of Post-infectious Cough and Visual Simulation Score in Two Groups(¯x ± s) score
组别 咳嗽症状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A组5.5 ±1.1 0.3 ±0.9 8.5 ±3.5 1.2 ±1.1 B组5.7 ±1.4 1.0 ±0.7 7.5 ±4.3 1.5 ±1.3
A组咳嗽症状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1,P <0.05)、视觉模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P<0.05);B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7,P <0.05)、视觉模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6,P <0.05)。A 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后咳嗽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7,P <0.05),A 组治疗后与 B 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5,P <0.05),A组疗效优于B组。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1例患者出现咽痛症状,加强漱口后症状消失。B组3例患者出现嗜睡、口干症状。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感染后咳嗽大约占门诊慢性咳嗽的6% ~10%,频繁的咳嗽对患者的心理、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有如下因素:a)病毒感染致下呼吸道植物神经紊乱、受体功能低下,气道痉挛引起咳嗽。b)病毒引起呼吸道炎症,激活炎性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细胞因子,刺激化学性受体,使咳嗽敏感性增加。c)病毒感染引起气道上皮损伤,与咳嗽相关的C神经纤维末梢裸露,在炎症介质的作用下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升高,且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3]。有文献报道,近40%的感染后咳嗽是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百日咳杆菌所致[4]。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抗感染、祛痰、镇咳及使用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临床疗效差异很大。
沙美特罗替卡松为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的复方制剂,沙美特罗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其药理特性可提供有效针对组胺诱导的支气管收缩的保护作用,并可抑制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氟替卡松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肺内产生强大的抗炎作用,且全身副作用小,可有效缓解气道高反应性,从而降低CRS。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有显著治疗作用,并已列入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中。但应用于感染后咳嗽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发现,用药1周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患者咳嗽减轻的程度和速度明显优于酮替芬治疗组,且不良反应小。今后在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中,可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抑制气道高反应,更快缓解咳嗽症状。而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程及疗效是否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的量呈正相关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1]刘 玉.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研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4):262-26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6.
[3]叶新民,钟南山,刘春丽,等.副流感病毒三型感染豚鼠咳嗽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907-911.
[4]Ishida T,Yokoyama T,Iwasaku M,et al.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Postinfectious Cough Among Adult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cough[J].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2010,48(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