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以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为例

2012-07-21

图书馆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越秀越秀区文献数据库

姚 婕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80)

姚 婕 女,1978年生,助理馆员。

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概述

1.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

要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作比较恰当的界定,首先应理解个性化信息和个性化服务的概念。

对于个性化信息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性化信息是指反映人类个性特征的一切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了特定人类个体各种属性的描述;第二,个性化信息是指由人类个体特性而形成的对信息需求的一种信息组合,也就是由人类个性对信息需求的决定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对个体有用的信息。

个性化服务也叫定制服务,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服务;服务方式的个性化,能根据用户个人爱好或特点来开展服务;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所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透过个性化服务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本质。首先,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该是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体需求的一种服务,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其次,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该是一种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概括地说,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

1.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文献保障体系

个性化服务的文献保障体系包括特色馆藏文献体系的建构、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特色信息产品的制作等一系列过程。它具有收藏专一性、服务对象特殊性、服务方式灵活性等特征。收藏特色文献要求突出重点,突出优势,做到特色鲜明。特色收藏要强调收藏的专一性,确定服务重点,明确收藏方向,重视馆藏的学科特色、地方特色、类型特色、文种特色,服务于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同时,在收藏文献时要注重收藏实效,注重收藏质量,注重收藏利用率。注重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对特色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深加工,是有效开发利用特色文献的必要途径。对原始文献群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织、报道、编目、索引、文摘、题录、简介,专题汇编成二次文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深层次的系统整理、筛选、分析,进行概括性、综合性描述,编写成高度浓缩的专题述评、进展报告、动态综述、未来预测等三次文献供用户使用。

自建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本馆影响力和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因此,图书馆要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特色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可以是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数据库,如“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法律数据库”、“时装数据库”等;也可以是反映当地经济、文化概况的数据库。通过多种类型数据库的建立,增加馆藏特色,体现个性化服务的优势。

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综述

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服务相比,服务主动性更强,更加体现“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应将“特色”贯穿于信息服务活动的全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信息分类定制服务

分类定制是指信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某一特定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形式中,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等。现在,基于分类定制的服务仍然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流。

2.1.1 定题跟踪服务

根据用户所提供行业或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跟踪的媒体,围绕其业务领域、关注热点问题以及同业竞争情况进行国内外媒体跟踪,提供监测和报送服务。还可以依靠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资深咨询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在全面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进一步加工,针对文献的特点,加以分类、总结,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2.1.2 新科技查询服务

科技查新是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科技管理等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可为科研立项、科技项日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提供客观评价依据,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

2.1.3 电子信息及检索服务

图书馆以覆盖各学科领域的电子期刊、博、硕士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及中、西、日、俄文等世界著名电子期刊及国内外联机数据库为平台,由专业的文献检索馆员为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读者提供电子文献检索服务、论文查证服务、代检代查服务。

2.1.4 企业信息服务

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信息、人才、技术及业务网络资源,在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时更能彰显出其资源优势。例如:广州市越秀区白马商贸大厦是广州市大型室内服装交易市场,在大厦内经营的业户有2000多户,既有广州、汕头、惠州等地的三资企业,也有香港、澳门、台湾的厂商。大厦在1993年元月开业后未及半年便声誉鹊起而迅速旺市,一举成为广州服装市场的龙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纷纷前来购货,辐射面直达俄罗斯、东欧及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日均客流量达数万人,年交易额均在15亿元以上,在广州地区超亿元市场评比中排名第一。而这一发展,是与越秀区政府通过越秀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越秀区信息网进行的宣传、报道密不可分的。

2.2 信息垂直门户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数字图书馆网站上基于个人特定需求的信息深度越来越低,消化吸收越来越难,利用搜索引擎和综合性门户网站很难满足用户系统地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需求。垂直门户是和综合性门户及水平门户相对应的概念,它通过汇聚网上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如中国化工网、中国医药信息网、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等。

2.3 信息帮助检索服务

如何帮助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搜索也是当今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向用户提供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目前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研究用户检索行为特点,设计相应的检索智能帮助软件来提供此类服务的。通过研究,人们发现用户在搜索过程中常常不能精确地表达他们的信息需求。事实上,用户经常需要通过与检索系统动态交互来确定其提问。因此,用户是通过搜索过程来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他们的信息需求。

3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应用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是数字图书馆特色的具体体现。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的动态管理与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用户提供经过筛选、整合、优化之后的信息,是一种主动的、有的放矢的服务,能够使图书馆网站被更多的用户认同,深化信息服务工作。

2008年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通过立项自建的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是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典型案例。

2005年9月,广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越秀、东山两个中心城区合并成新的越秀区。越秀区是广州的政治、商业、旅游、文化中心。越秀区一直对地方文献工作十分重视。新越秀区成立后,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发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征集工作,越秀区图书馆由此收集到相当数量的地方文献资料。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互联网为依托,方便各级领导及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快捷查阅地方文献资源。

3.1 成立数据库项目建设小组

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越秀区图书馆领导指导及全局统筹规划下进行;由采编部负责细化系统需求,以及文献信息的采集、分类和加工;由技术部负责对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数据表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以及后期维护等工作。

3.2 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系统采用B/S架构实现,使浏览者不必下载客户端,只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即可访问越秀地方文献的数据库资源。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使用以及维护的方便性和可扩展性,采用3层体系结构设计。①数据层:负责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数据实体存储及增、删、改等基本业务管理。②应用层:负责对系统功能实现,以及对数据层的业务逻辑封装。③表现层:负责前台的内容展现。如接受检索请求,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等。

3.3 地方文献数据库结构组成

地方文献数据库收录的资料主要是越秀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资源,其包括7大特色专题数据库。

3.3.1 越秀概况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秦统一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公元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冲积平原不断增大,番禺城在其后各个历史朝代亦不断扩展,如汉代西拓其城,宋代4次扩城(筑子城、东西翼城和雁翅城),明代跨越秀山筑新城建十三门以及清代临江砌新城等等。

本库设置了历史沿革、今日越秀、商贸旅游3个子类。

3.3.2 教育强区

越秀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虞翻开堂讲学,魏晋南北朝大批海外高僧来华,译经传教皆在光孝寺。唐代开科取仕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之地,至今,越秀区内还保留着众多古老的学宫、书院、学堂地遗迹遗址,如南海学宫、番禺学宫、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应元书院、西湖书院、庐江书院、万木草堂等,是广州历史文化发展的最好鉴证。

越秀与东山合并后,新越秀名校最多且相对集中,区内拥有12所百年老校,教育普及程度高,基础教育优势显著。目前,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共有96所,其中中学25所、普通小学57所、特殊教育学校两所、公办幼儿园12所。辖区内非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共有117所,其中中学(含职业中学)11所、小学3所、幼儿园103所,是广州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区。

本库设置了古越书院、新越教育两个子类。

3.3.3 古城商都发祥地

广州是千年商埠。200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南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城市,也是中国最早设海关官员和第一个设海关的城市,频繁的对外贸易造就了广州的商业繁荣。连通广州与东西方沿海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其起点和基地在越秀。南越国时期,这里已成为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的集散地;唐宋元代,在越秀光塔路一带形成的“藩坊”,聚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客达12万;宋代“双门底”以南(今北京路段)发展成为商业闹市,城西南的南濠口、西澳(今诗书街、省中医院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外贸码头、市舶司驻地,有“百货之肆、五都之市”之称;明、清时期的濠畔街一带(当时是城濠),秦楼楚馆,商铺林立,堪似南京的秦淮河。纸行街、米市路,是行还是街,是市又是路。昔日濠畔街有“繁华胜秦淮数倍”之说,可见其盛况。高第街、状元坊,则是商业与文化交相辉映的生动例证。

本库设置了名胜史迹、老字号、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史海钩沉等6个子类。

3.3.4 文化艺术

越秀区拥有广绣、广彩、广瓷、广雕(牙雕)等传统工艺,乐器、戏服、工艺扎作及粤剧、客家山歌、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粤剧讲古、五羊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本库设置了文体机构、文艺精品、艺韵悠然等3个子类。

3.3.5 人物荟萃

2001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前,总人口为429373人,人口密度为47036人/平方公里。越秀区的光塔街、纸行街、诗书街、解放南街的范围是乾隆二十一年(1795)以来,分批从北京、天津调粤驻防的八旗兵及其后代世居的范围。怀圣寺一带古籍称为“番坊”,居住着不少唐宋时期来华贸易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后裔。明代以来,从北方南下的回、满族居民也多集中居住在原小东营寺、南胜寺、濠畔寺一带,故此,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区。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越秀区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满、壮等26个少数民族共4277人,占广州市区内少数民族总人数的3.08%,占全区人口的1.25%。

本库设置了南粤先贤、古代人物、近代人物、当代人物等4个子类。

3.3.6 剪报库

剪报库是地方文献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收藏了大量越秀区内有价值的资讯,翔实地记载了越秀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剪报年采集量达2000余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收集到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分为政治、经济、文体等几大类,使用户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了解到所需的最新信息。

3.3.7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该库收集了2000多种地方文献书籍,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情况,为领导决策和规划提供了信息咨询,为地区建设提供了信息资源,促进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为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和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作用

3.4.1 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

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收录的范围非常广泛,收录的途径也多种多样,除了本馆现有的馆藏资源,还向辖区内的文体机构,甚至从民间收集、整理与越秀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相关的资料,将各地分散的地方文献资源整合在一起,揭示其内在联系,使其更具条理性、系统性、价值性。

3.4.2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整合后,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就能获取到各类信息,还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输送共享资源,实现与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大大拓宽了资源共享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用户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效果。

3.4.3 进行数据挖掘,提供决策支持

整理、利用好越秀历史上和当代产生的地方文献,并建设数据库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挖掘越秀区地方文献中所包含的潜在价值,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促进本地文化繁荣,推动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4 结语

个性化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高度集成化、个性化、开放化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知识化以及信息服务集成化、个性化、多元化,这是广大读者的期许,更是图书馆人努力的方向。

[1]吴志强,王义翠,马慧娟.协同信息推荐:一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2011(1):45-47.

[2]史伟.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学刊,2010(1):48-50.

[3]吴蔚群.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0(1):51-53.

[4]杨涛,曹树金,冯彩芬.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用户隐私保护需求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55-58.

[5]潘明仙.Library2.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个性化[J].图书情报工作,2010(5):75-78.

[6]刘超球,等.基于用户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以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86-89.

[7]陈志慧.基于教学型高校信息用户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1(3):78-81.

[8]杨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3):59-61.

猜你喜欢

越秀越秀区文献数据库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盘活越秀区存量老旧物业的对策研究
越秀房托2021年业绩逆势“三增”,林德良:房地产高峰还在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致敬抗疫情英雄
教师作品选登
240亿!30家房企争抢!广州土拍火了! 越秀75亿斩获番禺宅地,楼面价超3万/m2
越秀地产:逆市发力,多元纳储
越秀小剧场开锣啦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