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双学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2012-07-20易朝红陈风平
曾 云,易朝红,陈风平
(1.赣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2.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3.赣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西 赣州 341000)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要求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未来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当前许多高校开展的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英语”的双学位教学顺应了这种改革趋势,它强调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结合为核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英语双学位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理应成为高校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内涵
戴曼纯认为,语言能力可以分解成知识和技能两部分。[1]语言能力知识体系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交际策略知识等,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语言能力技能部分具体包括听说读写译及语篇、语用等实际操作技能。英语双学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法及语篇知识,但语言技能普遍薄弱。笔者认为,相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能力,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能力更应成为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首要组成部分。
1.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材料的考查主要分语言点和情景式两种类型。随着人们对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视,情景式考查愈为突出。基于此,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应表现为:(1)语言内知识即词汇、语音、语法的识记和辨别;(2)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例如英语思维方式、英语典故、圣经故事及英语习语等;(3)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指预测、选择、推理、判断、概括等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应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说”则是语言交际的首要形式。英语专业双学位口语教学应致力于:(1)语音、语调。语音标准,语调优美,易理解;(2)用语恰当。用词准确且丰富;(3)描绘及叙述能力。可进行较长时间、语言连贯、停顿自然、表达清楚的发言;(4)互动交际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3.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使用语言知识体系的能力,强调语言运用的“得体性”。Thomas认为语用失误导致的后果比语法错误引起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后者多被认为“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而前者则会认为“举止不好”(behaving badly)或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2]语用失误并非因为交际双方听不懂或语言储备不足,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得一方不能准确理解对方话语中的隐含性意义。因此,英语专业双学位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和积累中西方语用差异方面的知识。
二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路径探讨
英语专业双学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外,还应优化第二学位的课程设置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1.课程设置。
英语双学位课程设置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即必须以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课程为主,强调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图1 英语双学位学生的知识需求[3]
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中,位列前四的为口译、商务英语、中高级听力和语音口语,这与学生的知识需求相协调,说明学生英语双学位的学习目的是提高听说交流能力和实用技能,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图2 英语双学位学生感兴趣的课程[4]
通过查阅多所高校所开设的英语专业双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发现,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类别,但大体上包含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以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为例,专业必修课包括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语、翻译、英语文学等共计13门课程748个学时;专业选修课则包括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入门和英语词汇学共计4门课程68个学时。比较发现,各高校综合英语、高级英语的课程比重最高。仍以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为例,这两门课程应修学时共计272,占专业必修课总学时的 36.36%。[5]与此同时,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所占比重却偏小。例如英语口语的课程学时比重,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为9.09%,黄冈师范学院为 12.76% ,[6]宜春学院为 8.69% 。[7]跨文化交际课程在众多高校中,要么并未开设,要么是作为专业选修课。
中国社会的发展对英语听说技能的应用产生了现实而迫切的需求,必然要在英语教学理论中得到反映。刘润清明确提出“中国英语教学应该以听说为本、读写并重”。[8]因此,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双学位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笔者认为,可适当降低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的课程比重,英语口语和英语听力课程每周应分别增加到四个学时,跨文化交际课程应作为专业必修课,因为跨文化交际课程能直接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提高其语用能力;在实践英语阶段,应改变以文学类内容为主的传统,增加日常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致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低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应由权威转变为调控者、评估者、组织者和激励者。
课堂教学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是激励性的教学模式。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第一,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卢俊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形、声等直感,同时教师可采取设疑和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以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
新理念下,教师应学会赞赏和帮助每一位学生,从而创造出和谐的氛围。同时,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见解。要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
第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外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中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自信心、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合作、小组汇报展示,最后教师对其予以评价。
英语专业双学位学生通常来自不同院系及专业,因而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视角,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使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大家所共享;另一方面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也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让组内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此外,教师也应尽量使各个学习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和英语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差异性和互补性,即始终坚持“互助互补、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由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各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亦有不同。在听力教学中,合作学习包含三个主要课堂活动:(1)学生间就听力内容进行商讨;(2)学生与听力材料间的互动,例如,学生可要求教师对听力内容难点予以解释;(3)学生间就听力内容编制对话进行口语练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可包括:(1)小组内语音纠正;(2)小组内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3)角色表演;(4)自由对话;(5)以小话剧等形式的自排节目。
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指导时,应特别注重小组内成员间的信息交互,并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3.构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评价应淡化评价的甄别作用,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发展。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应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对于终结性评价,可调整课程期末考试题型设置,变以客观题为主为以主观题为主,强调对学生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考查,以提高其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对语言应用和实践的促进作用,提高平时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重。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如课堂表现、参与程度、课后作业、自主学习等方面,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语言实践,特别是参加第三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汉翻译比赛、涉外志愿者服务等。在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奖励和批评。实践证明,这种激励的作用最大、见效最快。
三 结语
英语双学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必须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努力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性的教学模式吸引广大英语双学位学生在第一学位学习之余以主动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成效,以推动英语双学位教育的持续发展。
[1]戴曼纯.外语能力的界定及其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2]Thomas,J.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4):91 -112.
[3][4]徐敏.双学位学生之需求与满意度—关于武汉七校首轮联合办学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5]http://ed.sisu.edu.cn/news/Show.asp?cataid=A00120006&id=1019.
[6]http://61.136.178.251/jwcnweb/Article/View.aspx?id=179.
[7]http://wy.ycu.jx.cn/xxnews/HTML/xxnews_657.html.
[8]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从分离式教学大纲到统一课程标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3-404.